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一、选述题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时间B.重力势能C.功D.加速度2.摩天轮是游乐项目之一,乘客可随座舱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最高点,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在最低点,乘客所受到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C.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的机械能保持不变D.从最高点向最低点转动的过程中,座椅对乘客的作用力不做功3.2017年9月29日我国成功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3颗新型卫星送入轨道,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在这一瞬间关于火箭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对燃气的作用于力大于燃气对火箭的推进力B.燃气对火箭的推进力等于火箭的重力C.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D.火箭的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很大4.如图,某同学用两根一样长的绳子栓住一只钩码,拉住绳子两头使钩码悬停在空中,保持两手处于同一高度,起始时两绳间的夹角为150︒,现将两绳间夹角慢慢减小到30︒,则()A.两绳拉力逐渐减小B.两绳拉力逐渐增大C.两绳拉力的合力逐渐减少D.两绳拉力的合力逐渐增大5.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等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相反C.在0~5s内,当5=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t sD.物体c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直线运动6.《如图是民用航空客机机舱紧急出口的气囊斜面,机舱出口离底端的竖直高度30=.,AC mAB m=.,斜面长50斜面与水平地面CD段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
旅客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其与气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5μ=、不计空气阻力,2g m s=,则()10/A.体重越大的旅客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越短B.体重越轻的旅客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越短C.旅客到达C点速度大小为4/m sD.旅客到达C点速度大小为6/m s7.下列关于牛顿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经过推理得出的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牛顿认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D.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它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即地球同步卫星),下列关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运行周期的可能不同B.它们的运行速度都小于79km s./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D.它们璃地心的距离一定相等9.关于铁轨转弯处内、外轨间的高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外轨一样高,以防列车倾倒造成翻车事故B.因为列车转弯处有向内倾倒的可能,故一般使内轨高于外轨,以防列车翻倒C.外轨比内轨略高,这样可以使列车顺利转弯,减少车轮对铁轨的挤压D.外轨比内轨略高,列车的重力和轨道对列车支持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指向圆心10.如图,修正带是通过两个齿轮的相互咬合进行工作的。
其原理可简化为图中所示的模型。
A、B是转动的齿轮边缘的两点,若A轮半径是B轮半径的1.5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1B.A、B两点的角速度大小2:3C.A、B两点的周期之比为2:3D.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111.“跳一跳”小游戏需要操作者控制棋子离开平台时的速度,使其能跳到旁边平台上。
如图所示的抛物线为棋子在某次跳跃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其最高点离平合的高度为h,水平速度为v;若质量为m的棋子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只受重力作用,重力加速度为g,则()A.棋子从最高点落到平台上所需时间2h tgB.若棋子在最高点的速度v变大,则其落到平台上的时间变长C.棋子从最高点落到平台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mghD.棋子落到平台上时的速度大小为22ghv+12.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过圆弧形弯道(从1位置至2位置),已知两车速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过弯道的时间可能相同B.甲乙两车角速度一定不同C.甲乙两车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不同D.甲乙两车向心力大小可能相同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研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能够静止在木板C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2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且间距S 1、S 2、S 3、S 4、S 5、S 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 。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外力F 的关系。
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別做了实验,得到两条a F -图线线,如图3所示。
图线中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是 (填①或②),其图线没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14.利用如图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
A .交流电源B .刻度尺C .天平(含砝码)(2)实验时,先 ,再释放重物,得到下图所示的一条纸带。
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 、B 、C ,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分别为A h 、B h 、C h 。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
若重物的质量为m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p E ∆= ,动能变化量k E =∆ 。
(3)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
15.我国正在制造的第二艘国产航母将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电磁弹射技术可以提高航母舰载战斗机的战斗力。
如图所示战斗机起飞时除了受到自身发动机的推力502510N F ⨯=.和一定的阻力42.510f N =⨯外,电磁弹射装置将提供额外的推进力54510F N ⨯=.。
若战斗机起飞时质量43010M kg ⨯=.,战斗机弹射起飞过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起飞前就具有和航母相同的速度72/v km h =,而该机型战斗机需加速到252/v km h =才能成功起飞,求:(1)战斗机的起飞加速度a 和起飞过程所需时间t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2)战斗机起飞过程中,弹射装置的推进力对战斗机做的功W 。
16.后排插上进攻是排球运动中的一种常见进攻战术,比赛中二传队员通过隐蔽性的传球方式将排球传递至距离球网垂直距离4d m =,距离地面高度 3.2h m =处且速度恰好为0,此时后排插上的运动员恰好高高跃起沿水平方向击打排球,使排球获得垂直于球网的水平初速度0v ,且排球刚好贴着球网上沿处过网,已知球网上沿离地面的高度H 为24m .,排球可视为质点,相关数据如图所示,2/10g m s =;(1)求排球的水平初速度0v 。
(2)若防守球员接球部位离地面高度'07m h =.,求球员接球时球速度的大小。
17.游乐场正在设计一个全新的过山车项目,设计模型如图所示,AB 是一段光滑的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后接一个竖直光滑圆轨道,从圆轨道滑下后进入一段长度为L 的粗糙水平直轨道BD ,最后滑上半径为R 圆心角060θ=的光滑圆弧轨道DE 。
现将质量为m 的滑块从A 点静止释放,通过安装在竖直圆轨道最高点C 点处的传感器测出滑块对轨道压力为mg ,求:(1)竖直圆轨道的半径r 。
(2)滑块在竖直光滑圆弧轨道最低点B 时对轨道的压力。
(3)若要求滑块能滑上DE 圆弧轨道并最终停在平直轨道上(不再进入竖直圆轨道),平直轨道BD 的动摩擦因数μ需满足的条件。
高一物理参考解答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B C A A C AC BD CD AB AD 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解答:(1)C (1分)(2)(2分)(3)①(1分)倾斜角度过大,没有平衡好摩檫力(2分)14. (7分)解答:(1)A、B(2分)说明:答对一个得1分,3个全选得0分;(2)先接通电源(1分),-mgh B(1分)说明:答mgh B也给分),(2分);(3)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1分)。
说明:只答摩擦阻力的影响也给分。
(1)解析:实验时用到电磁打点计时器,则必须使用交流电源。
在计算动能和势能变化量时,需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和重物下落高度。
在比较动能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是否相等时需验证m(v22-v12)=mgh是否成立,而等式两边可约去质量m,故不需要天平。
故选A、B。
(2)解析: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下落h B,重力势能减少,则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 p=-mgh B。
动能增加,则动能的变化量ΔE k=mv B2-0=m2-0=m2。
(3)解析:重物在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外还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重物的重力势能要转化为重物的动能和内能,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15.(11分)解答:(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①(2分)代入数据,可得:②(1分)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③(2分)得:④(1分)(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⑤(2分)(代入数据,可得:)又有:⑥(2分)由⑤⑥可得:⑦(1分)16.(11分)(1)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①(2分)②(2分)由①②解得:③(2分)(2)排球从击出到接球过程,设防守队员接球时球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有:④(3分)得:⑤(2分)17.(17分)(1)对滑块,从A到C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可得:①(2分)②(2分)可得:③(1分)(2)对滑块,从A到B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可得:④(2分)在B点,有:⑤(2分)可得:滑块在B点受到的支持力. ⑦(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在B点对轨道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下。
(1分)(3)若滑块恰好停在D点,从B到D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⑦(1分)可得⑧(1分)若滑块恰好不会从E点飞出轨道,从B到E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⑨(1分)可得⑩(1分)若滑块恰好滑回并停在B点,对于这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⑪(1分)综上所述,需满足的条件:. ⑿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