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广济桥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广济桥


广济桥的传说
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经历几百年风雨依旧牢固如初,在古代生产力 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中建造这样一座大桥,其难度极大,故民间有 “仙佛造桥”的传说。传说中,广济桥是韩湘子和广济和尚建造的。当 年八仙把凤凰山的石头化成猪群,争先恐后奔向江的东面。桥建到江心, 石头便没有了,何仙姑将手中的莲花瓣化作18条木船,广济和尚抛下禅 杖,化成大藤把18条船系住,这样,整条大桥就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 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谢谢您的观看
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钅生牛二只,分置 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牛身上有“镇桥御水”字样,是为镇水和 栓系船只而铸造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东墩钅生牛被雷电击坠 入江中,后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 台廿四样,两只钅生牛一只溜。”而民间的传说是当时大水为患,数百 年镇守在桥上两头钅生牛一头在上面指挥,一头跳入水中搬石御洪,最 终精疲力尽而沉如江底……
广济桥
广济桥简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济桥在潮州市之东,广济桥是中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 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 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 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 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 墩用花岗石块砌成,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中段用1 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 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这是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此桥在明代曾 大修过五次,并在桥墩上建起24座形式不同的“望楼”(已毁)。 清雍正元年(1723年)又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 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但早已不存。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 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将其置于 桥上。民谚云:“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费走 一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