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习题)一、名词解释1 绝对优势2 比较优势3生产可能性边界4 一般均衡分析5 局部均衡分析6 相对需求曲线7 机会成本二、选择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3、“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和奥林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三、填空1、在李嘉图模型中,我们假定()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唯一不同的生产要素。
2、比较成本学说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
4、在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劳动生产力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力低的产品,即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是由()决定的。
5、各国参与贸易的原因有()和()。
四、简答1、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析其合理与不足之处。
2、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可生产两种产品——食物与衣服,生产单位食物的劳动投入为3,生产单位衣服的劳动投入为2。
(1)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用衣服表示食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3)在自给自足时,本国用衣服表示的食物的相对价格是多少?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人均产量是2吨,B 国也是2吨。
如果生产大米,A国人均产量是10吨,B国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4、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位U=xy2.(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的。
答案提示:(1)已知4y+2x=600,利用拉格朗日函数,令F=xy2+λ(2x+4y-600)分别对x、y求导y2+2λ=02xy+4λ=04y+2x=600可得x=y=100所以U=xy2=1⨯106(2)开放后,中国专业化生产大米(因为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设开放后用a单位的大米换取a单位的钢铁(因为相对价格为1)2x=600,x=300U=(300-a)a2=300a2-a3对U求导,600a-3a2=0,a=200所以,U=4⨯106(3)福利由1⨯106提高到4⨯106,共3⨯106可分为分工所得和交换所的。
因为开放前x=100,y=100,设此时用a单位大米交换钢铁U=(x-a)(y-a) 2=(100-a)(100+a) 2对U求导,可得到a的值。
从而得到U即为交换所得。
用3⨯106减U即分工所得。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只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只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小麦,加拿大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情况下,各国应各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6、已知本国与外国使用劳动一种要素可生产出五种商品,每个国家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由下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会是什么?(2)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三倍,本国与外国又将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又是什么?五、论述1、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发生贸易,哪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画图说明。
2、“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是变得更穷”,请评述上述观点。
第三章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一、填空1、特定要素模型是由()和( )创建发展的.2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曲线,反映了各劳动部门劳动的( )规律.3 、( )是特定要素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关键区别.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国家( )部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 )部门的特定要素的拥有者受损.( )的拥有者可能收益也可能受损.5、特定要素模型中,我们假定()是一种流动要素,()和()是特定要素。
二、名词解释1、生产可能性边界2、生产函数3、边际报酬递减4、特定要素模型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三、简答1、分别分析资本、土地、劳动力增加对产出的影响.(利用图形并加以必要的说明)2、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3、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土地的供给由于土地开垦计划等因素而增加了,情况会怎么样?分析这对工人、资本家和原来的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四、论述1、为什么一个小国开放经济中某一部门的繁荣可能导致另一些贸易部门的衰落?2、有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工业品与农业品。
这两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国际贸易。
工业品与农业品价格的比例为1/2。
现在该国想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如果国际上工业品与农业品价格的比例为 1.5/2,请问,通过国际贸易是否可以使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第三章答案:一、填空1 萨缪尔森琼斯2 边际报酬递减3 边际报酬递减4出口与进口产品竞争流动要素5 劳动资本土地二、名词解释1、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2、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3、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4、见课本5、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率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三、简答1、见课本49-50页2、提高3、工人受益,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受损四、论述1、略2、如图,这个国家通过国家贸易必然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名词解释:1、要素禀赋2、要素价格均等化3、里昂惕夫悖论4、H—O理论5、要素密集度6、充裕资源7、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二、选择1、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
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A.在两国都下降B.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
C.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
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2、在下述条件中,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将不能成立.A.要素不会在各产业之间流动。
B.要素在不同国家中具有不同的生产率。
C.各国均建立贸易壁垒以阻止自由贸易。
D.上述所有三项。
3、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期内:A.所有与衰落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
B.只有那些更精密的使用于衰落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C.只有那些不更精密的使用于衰落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D.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成功地解释了: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5、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
三、简答1、甲、乙两国因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同,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同。
甲国每单位土地价格为5元,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1元,乙国每单位土地价格为1元,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3元,假设两国生产水平一样,即生产每单位玉米均需10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力,生产每单位棉布均需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力。
试用俄林生产要素比例说计算两国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并说明两国如何分工。
2、H—O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3、里昂惕夫在其检验中得到的实证结果被称为悖论,为什么?4、根据表1和表2,试判断:(1)哪个国家的资本相对丰富?(2)哪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5、生产一单位钢需要10单位劳动和5单位土地。
生产一吨麦需要2单位劳动和4单位土地。
本国有100单位的劳动和100单位的土地。
(2)画出劳动和土地对本国生产的约束。
(3)找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4)假如劳动供给增加到110,指出这将如何影响生产可能性。
四、论述1、“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
它们没有什么资源是丰裕的。
它们的资本和土地都不丰裕,在较小的国家,甚至连劳动力也不丰裕。
”对上述论断进行评论。
2、试简要比较古典学派的国际分工理论和H—O理论。
3、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试说明理由。
4、在一个资源贸易均衡中,美国出口食品,进口布匹。
现在美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布匹的新工艺,但这种工艺不能被用于世界其他地方。
(1)这对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有何影响?(2)这对美国的贸易会有何影响?(假设美国仍然是布匹进口国)(3)假设美国生产的变化大到足以影响国际价格,布匹的国际均衡价格会上升还是下降?第四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在特定假设条件下,自由贸易将不仅使国家间的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国家间的要素价格均等化。
3、略4、各国倾向于出口其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
5、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6、一个国家某种资源对其他资源的相对供给比较大,就成这种资源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资源。
7、当一国的不同要素资源以不同的速度增长,或者当某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快于其他产业时,就会产生偏向性增长。
二、选择1、B2、D3、A4、D5、A三、简答1、甲国玉米价格=玉米的要素比例⨯玉米的要素价格=10⨯5+1⨯1=51元乙国玉米价格=玉米的要素比例⨯玉米的要素价格=13元甲国棉布价格=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1+10⨯1=15元乙国棉布价格=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1+10⨯3=31元所以甲国乙国玉米51元13元棉布15元31元甲国分工生产棉布,乙国分工生产玉米.2、略3、里昂惕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进行其研究的,当时似乎显而易见的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美国资本充裕而劳动力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