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见教材中第一章第二节(第26页)的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P/,通过类(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XY P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做类似推导即可求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

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均衡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得以确定,则可得到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需求,从而确定该商品的均衡状态下供给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照教材图1-12、图1-1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的形状,参见教材第46-47页。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相一致,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是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下,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或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的作用,要素投入比例的不同意味着一种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使得另外一种产品度量的成本(机会成本,增加一单位本产品的生产需要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增加,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凸。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6215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1045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从比较结果可得出:A国在Y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X上具有比较优势。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4284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如果ax>bx,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ax/ay>bx/by,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当 ay=by或者ay<by的时候,由ax>bx可以推出ax/ay>bx/by,但是,当ay>by的时候,ax>bx不能保证ax/ay>bx/by。

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4.根据书中第二个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答案提示:世界总福利水平会降低。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X=1/5L X ;Y=1/4L Y ;L X +L Y =20000由此得出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5X+4Y=200006.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 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2) 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绝对值是Y X P P /45=-。

因为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45/2/=>=Y X W Y W X P P P P ,所以该国出口X 进口Y 。

因为2/=W Y W X P P ,故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Y P X P W Y W X ⋅=⋅)。

贸易三角是C A DA’(可如图2-5(a ))。

7. 在图2—2(b )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 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

大国能够对开放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产生影响,而小国由于生产和进出口量很小,从而无法影响开放后的国际均衡价格,小国是国际均衡价格的接受者。

9. 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1) 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2) 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3) 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答案提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

*10*.试根据李嘉图模型证明:如果A 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贸易后A 国的名义工资水平肯定高于B 国。

答案提示:假定A 、B 两国在X 、Y 两种产品生产中,劳动的边际(也是平均)产出分别为X a ,Y a 和X b ,Y b 。

根据假设,X X b a >,Y Y b a >。

假设Y X Y X b b a a //>,即A 国在X 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在自由贸易后,A 国和B 国将分别专业化生产X 产品和Y 产品。

贸易后,两国的名义工资:X A a p w W X ⋅=,Y B b p w W Y⋅= 则B Y Y X X Y X X A w p b p a p a a a p p p a p p p a p w W Y W Y W Y W Y A Y A X W Y W Y W X WX =>=⋅=⋅>⋅⋅=⋅=所以,A国的名义工资水平高于B国。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答案提示: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提示:略3.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

答案提示:略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答案提示:不会。

5*.试证明在图3—7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

答案提示:在消费偏好是相似偏好的情况下,消费结构决定于相对价格,贸易后相对价格均为国际价格,因此消费结构相同,从而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

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

可采用图3—8的方式来解释。

7.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8.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9.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