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刘元通①人生需要参照。
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
②《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
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
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
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
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
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④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
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
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⑤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
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
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⑥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
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
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
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
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适,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⑦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
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
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
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⑧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
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2日)(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或短语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特点的一项是()A.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
B.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
C.国学大师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着孩童般的“空杯”心态。
D.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
(2)下列对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B.对比论证;比喻论证C.举例论证;对比论证D.道理论证;引用论证(3)下列对“心灵的‘井口’”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心灵的“井口”在文中指自我设限的思维与行动的边界。
B.我们为自己的成长设置了天花板,因此心灵的“井口”变得固化。
C.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D.跳出心灵的“井口”,要警惕不要跳进另一口“更大的井”里。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庄子》里的寓言故事的用意是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B.第③段的论点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
C.第④⑤段列举了自我设限的种种表现,第⑥⑦段论证了应该怎样跳出心灵的“井口”。
D.选文最后一段呼吁我们要从此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答案】(1)C(2)A(3)B(4)C【解析】【分析】(1)A项,“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的是并不是绝对的或影响有限。
与客观事实更符,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B项,“往往”是“常常,经常”,说明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C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D项,“某种意义上”,说明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故选C。
(2)A项,文章第5段先列举了牛顿和李可染的例子,紧接着是道理论证。
故选A。
(3)B项,因果颠倒,原文是“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天花板”。
故选B。
(4)文章第④段列举了自我设限的种种表现,第⑤⑥⑦三段论证了应该怎样跳出心灵的“井口”。
“第④⑤段列举了自我设限的种种表现,第⑥⑦段论证了应该怎样跳出心灵的‘井口’”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C。
故答案为:⑴ C⑵ A⑶ B⑷ C【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的分析,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划线词语是否体现语言的严密性。
⑵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章论证思路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每段内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
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
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
因此,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
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令天却变成了常识。
在历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完,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
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
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唱。
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水远只是极少数人。
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这句话是献给他自己,也是献给同类,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1)第②段划线词“声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作者是从________; ________;“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
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守主义的代表者,在发表《历史的终结》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在发表《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他又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多半是内心强大的人。
B.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伟大,在于他们对人们原有错误的认识破旧立新。
C.真正有思想的人,他们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很少有人能达到。
D.对于那些承担着社会良心的思想家,我们要承认他们的价值。
【答案】(1)意见(观点、看法)(2)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3)第⑤段,这段文字讲了福山面对社会舆论,远离社交,保持独立,与该段观点“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任何与尊严”相一致。
同时,与第⑤段中国思想家的事例,从中外两方面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全面。
(4)A【解析】【分析】(1)根据上文中的“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可知,“声音”在这里指的是意见。
(2)通过标题和文章首段,可知“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作者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分别从“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论述,一步步证明中心论点。
(3)根据材料中的“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可知,福山面对社会舆论,远离社交,保持独立。
与第五段的“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论证的都是“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故材料应该放在第五自然段。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第一段中“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可知,选项A中的“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多半是内心强大的人”说法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⑴意见(观点、看法)⑵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