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认清主客立场原则内容篇一:商务礼仪?礼仪的定义?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古代法国的法庭把法庭规则写在进入法庭的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让他们了解并在进入法庭后严格遵守。
)?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它有三层涵义:一是指谦恭有礼的言词和举动,二是指教养,规矩和礼节,三是指仪式,典礼,习俗等。
?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曾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后来,礼仪一词的含义逐渐独立出来,明确起来。
简单地说,“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态,仪式,仪容二、我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起源时期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即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产生之前。
形成时期这一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的夏、商、西周三代。
变革时期这一阶段约在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强化和衰落时期这一阶段大约是从公元前221年到1911年,从秦汉到清末。
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封建社会中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即从父、从夫、从子。
四德为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容(容貌);言(谈吐要文雅);工(要做得一手好女工活西方礼仪的特点强调个性,崇尚个性自由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平等、自由、开放;国际公认的礼仪的特点?礼仪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礼仪具有差异性?礼仪具有多样性?礼仪具有社会性?礼仪具有历史继承性何谓商务礼仪商务礼仪是公司或企业的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为了塑造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对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规范或程序。
它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并且比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的内容更丰富,同一般的礼仪相比较,商务礼仪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与商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密切联系。
商务礼仪的作用?在商务活动中讲究礼仪,有利于塑造个人形象。
?商务礼仪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商务礼仪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商务礼仪是国民素质的体现和国家文明的标志。
商务礼仪的准则?认清主客立场多用商量语气遵时守信自尊与尊重他人避免惊吓他人尊重他人隐私商务礼仪修养?遵守公德真诚谦虚注意小节平等尊重热情有度宽容理解着装的TPo原则“TPo”是英文“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仪式)三个单词的缩写。
“TPo”原则是指人们的穿着打扮要兼顾时间、地点、仪式(目的、场合)并与之相适应?男士礼服;中山服晨礼服大礼服小礼服?女士礼服:旗袍晨礼服小礼服大礼服三色原则是指男士在正式场合穿着西服时,全身颜色必须限制在三种之内,否则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失之于庄重和保守。
三一定律是指男士穿着西服外出时,身上有三个部位的颜色必须协调统一,这三个部分分别是鞋子、腰带、公文包的色彩必须统一起来。
最理想的选择是鞋子、腰带、公文包皆为黑色。
三大禁忌袖口上的商标未拆。
在非常正式的场合穿着夹克打领带。
男士在正式场合穿着西服时袜子出现了问题。
在商务交往中有两种袜子是不穿为妙的,第一是尼龙丝袜,第二是白色袜子。
女性职业穿着的禁忌饰物佩戴应遵循的原则:忌穿着暴露: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忌“内衣”外穿:扬长避短,显优藏拙。
忌裙、鞋、袜不搭配:突出个性,不盲目模仿。
忌光脚或三截腿:第一节打招呼与握手增强自信,大胆交际找准面具,保持微笑遵守时间,从容赴约见面方式致意举手致意点头致意标准的握手姿势是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持续1-3秒钟,微微抖动3-4次,双目凝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支配式握手谦恭式握手对等式握手双握式握手?常用的敬语:初次见面时可说“久仰”;赞赏见解用“高见”;等候客人用“恭候”;很久未见用“久违”;请人勿送说“留步”;请人指教用“赐教”;中途先走用“失陪”;请给方便用“借光”;求人原谅用“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用“拜托”;求人解答用“请问”;看望别人用“拜访”。
向人道贺用“恭喜”;“十一字”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你好”名片的用途自我介绍自我宣传结交朋友通报情报维持联系交往凭证书信往来替代礼单介绍的定义:介绍,就是自己主动沟通或通过第三者从中沟通,使双方建立关系的社交形式。
介绍的作用:介绍是进入社交大门的一把钥匙。
介绍能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
介绍能帮助人们扩大社交的圈子,加快彼此之间的了解。
介绍还可以及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舞会的类别大型商务接待舞会交谊舞会篝火舞会家庭舞会舞会的组织准备1、舞会举办的时间2、舞会的长度3、选择曲目4、舞会的来宾5、舞会的接待运用社交语言的基本原则谦逊诚信切境得体有效交谈的技巧?接近的语言艺术选择话题投其所好借助媒介转换话题熟记人名?说服的语言艺术出其不意转换角度巧用比喻机智应变的语言艺术顺水推舟巧用谐音?推拒的语言艺术推托拖延巧妙回旋隐晦曲折电话语言艺术体态语言艺术善用副语言和体态语:目光语微笑语手指语体态语手势语鼓掌语挥手语坐姿语体姿语立姿语步姿语空间语言艺术谈判准备确定谈判人员布置好谈判会场其他准备谈判之初确定迎送事宜1、确定迎接的规格;2、抵达和离开时间;3、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
介绍谈判之中谈判实质性阶段的注意事项1、报价;2、查询;3、磋商;4、解决矛盾。
商务谈判活动的中心活动——交谈谈后签约?美国人的谈判风格自信心强,自我感觉良好;讲究实际,注重利益;热情坦率性格外向;注重时间效率;?日本人的谈判风格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集体决策;认为信任是合作成功的重要媒介;讲究礼仪,要面子;?法国人的谈判风格喜欢建立个人之间的友谊,并且影响生意;法国人具有每个人都共知的特点,就是坚持在谈判中使用法语;法国人偏爱横向谈判;法国人大都重视个人的力量,很少有集体决策的情况;法国人严格区分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
?英国人的谈判风格英国人不轻易与对方建立个人关系;英国人对谈判本身不如日本人、美国人那样看重;英国商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一定能保证合同的按期履行,不能按时交货;英国人在谈判中缺乏灵活性。
?德国人的谈判风格德国人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往往把本国产品作为选择标准;德国人享有名符其实的高效率的声誉;德国人在谈判之前的准备比较充分;重合同、守信用。
?意大利人的谈判风格意大利人约会、赴宴时经常迟到而且习以为常;意大利人崇尚时髦;意大利人比德国人少一些刻板,比英国人多一份热情;意大利人有节约的习惯。
?北欧人的谈判风格北欧人十分讲究文明礼貌,也十分尊重具有较高修养的商人;北欧人对自己产品的质量非常看重,其产品质量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北欧在谈判中十分沉着冷静;北欧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桑拿浴,这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阿拉伯人的谈判风格阿拉伯人十分好客,任何人来访,他们都会十分热情地接待;有时有人感觉阿拉伯人不太讲究时间观念,随意中断或拖延谈判,决策过程也较长;阿拉伯人不喜欢同人面对面的争吵,也不喜欢刚刚同人一见面就匆忙谈生意;与阿拉伯人做生意,寻找当地代理商也是十分必要的?拉美人的谈判风格与拉美人做生意,要表现出对他们风俗习惯、信仰的尊重与理解,努力争取他们对你的信任;在谈判中要避免涉及政治问题;在中南美国家中,各国政府对进口证审查很严,一些国家对外汇进出入国境有繁杂的规定和手续,所以,一定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有关合同条款也要写清楚,以免发生事后纠纷;中南美洲人时间概念较淡漠,常常在洽商的关键时刻,他们要去休假;拉美人不重视合同,常常是签约之后又要求修改,合同履约率也不高,特别是不能如期付款;拉美地区国家较多,不同国家谈判人员特点也不相同,如阿根廷人喜欢握手,巴西人以好娱乐、重感情而闻名,智利、巴拉圭和哥伦比亚人做生意比较保守等。
?俄罗斯人的谈判风格固守传统,缺乏灵活性;对技术细节感兴趣;善于在价格上讨价还价;?韩国人的谈判风格自尊心强讲人际关系;重咨询;重气氛;商务谈判需要耐心;重技巧。
?涉外礼仪的原则?维护形象(讲究卫生举止大方热情友善)信守时间热情有度(关心有度谦虚有度距离有度)女士优先维护个人隐私以右为尊?排定主席台座次的一般规则是:就同一排的关系而言,中者为尊,两侧次之;就前后排关系而言,前排就座者为尊,第二排次之,第三排更次,以此类推;就两侧同位者而言,右者为尊,左者为次。
?会见、会谈礼仪从会见的内容上来区分,可分为礼节性、政治性和事务性的会见,或兼而有之。
礼节性的会见一般时间较短,话题较广泛。
政治性的会见一般涉及双方的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
事务性的会见则有一些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也可以是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
它的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会见、会谈中的注意事项?1.提出会见要求,应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的目的告知对方。
接见一方应尽早给予明确回复,主动将会见或会谈的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具体安排事项及时通知对方。
如因故不能接见,应婉言解释。
?2.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作好必要准备。
主人应提前到达会见、会谈地点。
?3.会见、会谈场所应安排足够的座位,并根据参加人员数量的多少和场所面积的大小,决定是否安装扩音设备。
会谈如用长桌,应事先安排好座位图,现场放置中外文座位卡,卡片上的字体应工整清晰。
?4.如需要留念合影,应事先安排好合影人员位置图,人数众多应准备架子。
合影一般以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一般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第一排人员的安排既要考虑人员的身份,又要考虑场地的大小,能否都摄入镜头。
?5.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接,位置可在大楼正门,也可在会客厅门口。
如果主人不到楼门口宾客,则应由工作人员在大楼门口迎候,并将宾客引入会客厅。
如有合影,宜安排在宾主见面握手后,合影完毕双方再入座。
?6.领导人之间的会见、会谈,除陪同人员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之外,其他工作人员待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
如果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谈话开始前几分钟,然后统统离开,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
会见结束后,主人应将客人送至门前或车前握手告别,目送客人远去后再返回室内。
?7.会见、会谈时备用的饮料,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规定。
我国一般只用茶水,夏天加冷饮。
如会谈时间过长,可适当上咖啡或红茶。
?8.一般官员、民间人士的会见,安排大体与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