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一级学科动物学(071002)博士培养方案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物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全面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深入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
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不仅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能力,,也可以从事高科技企业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及简介根据国家及我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单位导师专业特长等情况,本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先进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研究内容为:昆虫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害虫绿色防控新靶标的分子功能;昆虫分子进化与生态适应;昆虫-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
2、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调控等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从个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等多个水平,研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研究内容为:动物毒理学、动物免疫学、高级电镜技术、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动物功能基因的分子功能;环境细胞生物学等。
3、分子生物学与害虫生物防治采用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蚧虫和松毛虫等重大农林害虫人工强化的生物防治新途径。
主要研究内容为:蚧虫的泌蜡化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害虫-天敌之间的化学信息联系与基因调控;昆虫病原菌及其毒素的开发利用。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6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低为4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最低为6年(含硕士阶段)。
博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课程14学分,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各1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以一年为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五、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与导师组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导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为人师表,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研究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本专业博士研究生以科研为主,研究课题由导师组确定,要求学生参与导师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能深入掌握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动态,,使研究工作接近国际同类水平。
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3、教学采用授课、讨论、自学、实验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在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科前沿进展,反映出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科研和教学实践,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做出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六、考核方式(一)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必修课程必须进行考试,考试可采用开卷或闭卷等形式。
考试形式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一经决定,不能随意更改。
任何形式的考试均需保留相应的文字材料,如试卷等,没有试卷等文字材料的不能承认成绩。
评分采用百分制,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必修课一门不及格,允许重修一次,两门必修课不及格,则终止学习。
(二)中期考核为了对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及课题进展等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正常进行,要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进行。
中期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是:①由学生写出个人思想小结,考核小组写出评语,基层党组织写出意见,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政治立场和思想水平等作出评定。
②业务方面的考查,检查各门课程学习情况及考试成绩,并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业务考查内容包括课程、文献查阅、开题报告等(课程学习成绩单和试卷、文献评述、开题报告表、实践活动与科研能力评语)。
学科综合考试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同时考察其科研能力。
学科综合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考核组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赞成为合格。
③身体健康状况,对博士研究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评定。
中期考核的结果,将作为是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依据。
七、科研调查、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一)、科研调查开展科研调查,要求博士研究生围绕研究课题,认真研读剖析相关文献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二)、教学实践协助导师指导本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在职博士生一般都要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三)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应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开拓学术视野,了解学科前沿进展。
在学期间应参加1-2次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
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积极发表研究论文,发表研究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按学校研究生院对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有关要求执行。
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立题,方案论证,研究实施进展检查,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程序,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论文的选题应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针对本专业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应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研究内容应有明确的目标,实验设计方案要合理可行。
(二)开题报告要认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选题确定后,需开展探索性的初步研究,于第一学年春季学期写出开题报告,具体内容和要求见《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会应公开进行。
开题报告应按论文选题要求进行准备,包括选题目的与意义、文献阅读、实验技术路线、资料分析、理论归纳、论文撰写与审定、时间进度等。
研究生须填写“山西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经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三)中期检查导师及指导小组应对学生及时指导,并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进行中期检查,以便掌握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度。
检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业务学习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
(四)论文撰写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撰写学位论文使学生受到全面的科研素质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必须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初将全文和摘要(包括中文、外文摘要)撰写完成,并送交导师审查;必要时可在课题组作博士学位论文报告,征求意见,经审核同意后,方可申请答辩。
之后打印成册,按程序组织评阅和答辩。
论文要求内容翔实、结构完整、文字流畅,写作规范。
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和掌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包括新资料、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等)。
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所有,所有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实验记录、文献资料等,均应在研究结束时交回本单位存档,研究成果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表或转让。
(五)论文预答辩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一学期左右进行论文的全面审核,即预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需向预答辩委员会全面报告论文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确定如期或延期答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六)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五到六月份进行,论文须经三位校外专家教授的匿名审阅,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位具正高级职称人员组成,答辩程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教材及参考书目(含主要期刊文献)(一)参考书1. 现代动物分类学导论,谢强等,2012,科学出版社2. 保护生物学,李俊清,2012,科学出版社3. 生物多样性测度,张峰主译, 2011,科学出版社4. 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李岳等译,2011,科学出版社5. 发育生物学,张卫红,2001,高教出版社6.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等,2011,高等教育出版社7.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等,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8.分子遗传学,孙乃恩等,1990,南京大学出版社9.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吴乃虎,2016,科学出版社10.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夏其昌等,2004,科学出版社11. Developmental Biology, Eighth Edition, Scoft F.Gilbert, 2006(二)、主要期刊1.《Nature》,英国自然杂志。
2.《science》,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
3.《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4.《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出版。
5.《动物学报》,中国动物学会主办。
6.国外同领域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