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治病验方
蜈蚣新用显奇效
叶水泉
蜈蚣,又名百脚、天龙。
在古书《广雅》上称为“ 吴公
” 。
蜈蚣头部之腹面有肢一对,上有毒钩,毒钩末端有毒腺开口,能排出类似蜂毒的毒汁,是用来毒杀小动物和抵御外敌入侵的武器。
如果人不小心被咬,轻则会红肿疼痛,或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则会出现皮下出血,甚至过敏性休克。
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
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传统主要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以及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
一般用量为1~3 克,研末吞服,每次0.6~1 克。
据现代药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肿瘤、镇静、止痉和抗真菌等作用。
蜈蚣的药用成分,正是它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
据临床试用,具有以下新的功用:治疗传染性肝炎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两毫升,每次1~2 次,10 日为一疗程。
治疗肺结核将
蜈蚣去头足,烘干,研末内服,每次为3 克,每日3 次,连服一个月,停药休息一周。
有效率在60% 以上。
以蜈蚣为主治疗阳痿用蜈蚣18 克、当归60 克、白芍60 克、甘草60 克,共研细粉,
分为40 包,每次服0.5~1 包,早晚各1 次,空腹用黄酒送服,15 日为一疗程。
以蜈蚣为主治疗癫痫用蜈蚣、全虫等量制成片剂,每片0.3 克,每次4~5 片,每日两次。
以蜈蚣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用蜈蚣60 克、淫羊藿30 克、肉桂10 克,研细末,每日服20~30 克,分2~3 次用温开水送服。
蜈蚣治病验方
治口眼歪斜、肢体麻木:蜈蚣3 条,天南星10 克,半夏、白芷各10 克。
将上药研细末,加麝香少许混匀。
每日两次,每次3 克,黄酒送服。
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
研细末,每次5 克,每日服两次。
治蛇咬:白芷50 克,雄黄15 克,蜈蚣3 条,樟脑10 克。
研细末。
以香油调敷患处。
治阳痿:取蜈蚣(不去头,忌烘烤)18 克,当归、白芍、甘草各6 克,共研细末,混合均匀,每次3 克,早晚各一次,空腹服用,以白酒或黄酒送服。
治气管炎:蜈蚣10 克,甘草15 克,将蜈蚣研细末,用
甘草煎水冲服,每日两次。
治慢性副鼻窦炎:蜈蚣5 克,穿山甲5 克,研细末,黄
酒冲服,每日两次。
治癫痫:取蜈蚣、全蝎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服1〜3 克(按年龄、病情增减用量),每日3 次,开水送服。
治惊搐:蜈蚣、僵蚕、全蝎、朱砂各等量,共研细末,
每服3 克,每日2〜3 次。
治乳痈:取蜈蚣两条,全蝎4 只,焙干,研细末,分两次黄酒送下。
治鸡眼:用蜈蚣粉加冰片3 克,敷于鸡眼上,无菌纱布覆盖。
以胶布封固,数日后可软化脱落。
治百日咳:用蜈蚣、川贝母各等分,研为细末,1 〜2
岁每次用1.5 克,3 〜4岁用两克,每日3次,连服5〜7天。
治疝气:蜈蚣两条,蝎子3 个,杨树皮内的白皮适量,共研为细末,黄酒或开水送服,每日两次,5〜7 天可痊愈。
治脱发、斑秃:活蜈蚣12 条,浸入200 克豆油中。
7 天后用棉球蘸取该油涂搽患处,每日两次,连用7 〜14 日。
治带状疱疹:蜈蚣10 克研细末,麻油调匀,擦患处。
每日3 次,3〜5 天可痊愈。
(李永明张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