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分类汇编-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分类汇编-等腰三角形

2010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一、选择题 1.(2010浙江宁波) 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答案】A 2.(2010 浙江义乌)如图,直线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P 为直线CD 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 A =5,则线段PB 的长度为( ▲ )A .6B .5C .4D .3 【答案】B3.(2010江苏无锡)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 .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C .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D .内角和等于180° 【答案】B4.(2010 黄冈)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 的边AB 上一点P ,作PE ⊥AC 于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PA =CQ 时,连PQ 交AC 边于D ,则DE 的长为( )A .13 B .12 C .23D .不能确定第15题图ABC DPE D CBA(第10题)【答案】B . 5.(2010山东烟台)如图,等腰△ ABC 中,AB=AC ,∠A=20°。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AC 于E ,连接BE ,则∠CBE 等于 A 、80° B 、 70° C 、60° D 、50°【答案】C6.(2010江西)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和3,则下列四个数中,第三条边的长是( )A .8B .7C . 4D .3【答案】B 7.(2010湖北武汉)如图,△ABC 内有一点D ,且DA=DB=DC ,若∠DAB=20°,∠DAC=30°,则∠BDC 的大小是( )DA.100°B.80°C.70°D.50° 【答案】A 8.(2010山东威海)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AB 的中点, 连接BD .若BD 平分∠ABC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BC =2BEB .∠A =∠EDAC .BC =2ADADBECD .BD ⊥AC【答案】C9.(2010 湖南株洲)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是A .6B .7C .8D .9【答案】C 10.(2010云南楚雄)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A .55°,55°B .70°,40°C .55°,55°或70°,40°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11.(2010湖北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 的边AB 上一点P ,作PE ⊥AC 于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PA =CQ 时,连PQ 交AC 边于D ,则DE 的长为( )A .13 B .12 C .23D .不能确定第15题图【答案】B12.(2010湖北襄樊)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x 、y 满足方程组2-3,328,x y x y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5B .4C .3D .5或4 【答案】A 13.(2010 山东东营)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ACD 和△BCE 是在AB 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DM ,EN 分别是△ACD 和△BCE 的高,点C 在线段AB 上沿着从点A 向点B 的方向移动(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DE ,得到四边形DMNE .这个四边形的面积变化情况为(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B A第8题图【答案】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填空题1.如图,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 ①∠BAD =∠ACD ②∠BAD =∠CAD , ③AB+BD =AC+CD ④AB-BD =AC-CD【答案】﹝2﹞﹝3﹞﹝4﹞ 2.(2010广东广州,16,3分)如图4,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 =36°,∠C =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个.AD【答案】3 3.(2010江苏无锡)如图,△ABC 中,DE 垂直平分AC 交AB 于E ,∠A =30°,∠ACB =80°,则∠BCE = ▲ °.【答案】50° 4.(2010江苏泰州)等腰△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第三边长为 . 【答案】5 5.(2010四川眉山)如图,将第一个图(图①)所示的正三角形连结各边中点进行分割,得到第二个图(图②);再将第二个图中最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第16题)EDCBA……图③图②图①得到第三个图(图③);再将第三个图中最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则得到的第五个图中,共有________个正三角形.【答案】17 6.(2010浙江绍兴)做如下操作: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 AC ,AD 平分∠BAC , 交BC 于点D .将△ABD 作关于直线AD 的轴对称变换,所得的 像与△ACD 重合.对于下列结论:①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②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由上述操作可得出的是 (将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②③ 7.(2010江苏淮安)已知周长为8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腰长为3,则最短的一条串位线长为 . 【答案】1.5 8.(2010 山东滨州)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6,AD 是BC 边上的中线,M 是AD 上的动点,E是AC 边上一点.若AE=2,EM+CM 的最小值为 .【答案】79.(2010四川内江)下面的方格图案中的正方形顶点叫做格点,图1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4个,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 个,图3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 个,图4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 个.第15题图【答案】10,28,50 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三、解答题 1.(2010辽宁丹东市)如图,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F 分别为边AB ,AC ,BC 的中点,M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DMN 为等边三角形(点M 的位置改变时, △DMN 也随之整体移动) .(1)如图①,当点M 在点B 左侧时,请你判断EN 与M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 是否在直线NE 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②,当点M 在BC 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 与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 在点C 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 与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答案】(1)判断:EN 与MF 相等 (或EN=MF ),点F 在直线NE 上, ······ 3分(说明:答对一个给2分)(2)成立. ······························ 4分 证明:法一:连结DE ,DF . ·························· 5分∵△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 =AC =BC . 又∵D ,E ,F 是三边的中点,∴DE ,DF ,EF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 =DF =EF ,∠FDE =60°. 又∠MDF +∠FDN =60°, ∠NDE +∠FDN =60°,∴∠MDF =∠NDE . ··························· 7分图2 图1 图4图3 图① 图②图③第25题图A·BCD EF··N MFEDCB ANMF EDCBA·在△DMF 和△DNE 中,DF =DE ,DM =DN , ∠MDF =∠NDE , ∴△DMF ≌△DNE . ··························· 8分 ∴MF =NE . ·························· 9分法二:延长EN ,则EN 过点F . ······················· 5分∵△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 =AC =BC .又∵D ,E ,F 是三边的中点, ∴EF =DF =BF . ∵∠BDM +∠MDF =60°, ∠FDN +∠MDF =60°,∴∠BDM =∠FDN . ···························· 7分 又∵DM =DN , ∠ABM =∠DFN =60°,∴△DBM ≌△DFN . ···························· 8分 ∴BM =FN .∵BF =EF , ∴MF =EN . ·························· 9分 法三:连结DF ,NF . ····························· 5分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 =BC =AC .又∵D ,E ,F 是三边的中点, ∴DF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F =21AC =21AB =DB . 又∠BDM +∠MDF =60°, ∠NDF +∠MDF =60°,∴∠BDM =∠FDN . ··························· 7分 在△DBM 和△DFN 中,DF =DB ,DM =DN , ∠BDM =∠NDF ,∴△DBM ≌△DFN .∴∠B =∠DFN =60°. ··························· 8分 又∵△DEF 是△ABC 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 ∴∠DFE =60°. ∴可得点N 在EF 上,∴MF =EN . ·························· 9分 (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 ), ····················· 11分MF 与EN 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 =NE 成立). ·············· 12分NCA BFMD E NCABFMD E2.(2010 福建晋江)(13分)如图,在等边ABC ∆中,线段AM 为BC 边上的中线. 动点D在直线..AM 上时,以CD 为一边且在CD 的下方作等边CDE ∆,连结BE .(1) 填空:______ACB ∠=度;(2) 当点D 在线段..AM 上(点D 不运动到点A )时,试求出BEAD的值; (3)若8=AB ,以点C 为圆心,以5为半径作⊙C 与直线BE 相交于点P 、Q 两点,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点D 与点A 重合除外),试求PQ 的长.(1)603分) (2)∵∆∴AC ︒=∠=60DCE ACB ∴BCE DCB DCB ACD ∠+∠=∠+∠∴BCE ACD ∠=∠……………………………(5分) ∴ACD ∆≌BCE ∆()SAS∴BE AD =,∴1=BEAD.………………………(7分) (3)①当点D 在线段AM 上(不与点A 重合)时,由(2)可知ACD ∆≌BCE ∆,则︒=∠=∠30CAD CBE ,作BE CH ⊥于点H ,则HQ PQ 2=,连结CQ ,则5=CQ .在CBH Rt ∆中,︒=∠30CBH ,8==AB BC ,则421830sin =⨯=︒⋅=BC CH . CAB 备用图(1) AB 备用图(2)在CHQ Rt ∆中,62==HQ PQ .②当点D 在线段DEC ∆∴BC AC =,CD ∴DCB ACB ∠+∠∴BCE ACD ∠=∠ ∴ACD ∆≌BCE ∆(∴∠=∠CBE 6=PQ .③当点D 在线段MA ∵ABC ∆与DEC ∆∴BC AC =,CD ∴∠+∠ACE ACD ∴BCE ACD ∠=∠ ∴ACD ∆≌BCE ∆(∴CAD CBE ∠=∠ ∵︒=∠30CAM∴∠=∠CAD CBE ∴︒=∠30CBQ . 同理可得:6=PQ .综上,PQ 的长是6. ………………………(13分)3.(2010 山东济南)(1)如图,已知AB AC AD AE ==,.求证BD CE =.【答案】证明:∵AB =AC∴∠B =∠C ∵AD =AE ∴∠ADE =∠AEC∴180O -∠ADE =180O -∠AEC 即∠ADB =∠AEC 在△ABD 和△ACE 中ACED B∵AB =AC ∠B =∠C∠ADB =∠AEC∴△ABD ≌△ACE∴BD =CE4.(2010湖南衡阳)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C 边上取中点D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 CE = CD .求证:BD = DE .、【答案】∵△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D 为AC 中点,∴∠DBC=30°,∵CE = CD ,∴∠E=30°,∴∠DBC=∠E ,∴BD = DE .5.(2010 山东省德州)如图,点E ,F 在BC 上,BE =CF ,∠A =∠D ,∠B =∠C ,AF 与DE 交于点O . (1)求证:AB =DC ;(2)试判断△O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证明:(1)∵BE =CF ,∴BE +EF =CF +EF , 即BF =CE .又∵∠A =∠D ,∠B =∠C ,∴△ABF ≌△DCE (AAS ), ∴AB =DC . (2)△OEF 为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ABF ≌△DCE , ∴∠AFB =∠DEC .ADB EF C O第18题图ADE F O∴OE =OF .∴△OEF 为等腰三角形.6.(2010江苏常州)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BD=CE , ∠DBC=∠EC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