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测试一、解释加横线字、词
11
1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4、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
19、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1、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拓展
1、1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舍生取义;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用“乡”与“今”对比论证,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2、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论证了中心论点。
由浅入深,为下文做铺
垫
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六、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死亦我所恶(痛恨、厌恶 )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
2.下列加点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C.贫者语于富者 D.苛政猛于虎也
3.上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的是不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一句中“由是”在文中解释为_按这种办法做______,“不用”、“不为”者指的是“舍生取义者”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比喻论证______、_对比论证______等论证方法。
5.“舍生取义”者在中国历史上一贯受人崇敬,请举出一位因“舍生取义”而令你崇敬的英雄人物,并默写出他的一句曾深刻影响你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6.结合实例谈谈你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理解。
例子不限,只要能证明“贤者能勿丧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