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的制定ppt

教学目标的制定ppt


根据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鸟的天堂》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 茫茫”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二、结合人文主题,把握教材定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 元的一篇略读课,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 细则中蕴含的感情”,这篇课文的学习提示的内容是内容是这样 的:“默读课文,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 看法;巴迪长大后,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联系生活实际,说 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针对这一学习提示,这 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却是这样的:
三、紧扣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流程。
《小岛》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 南海的一个小岛视察,意外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 中国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 不得吃,最后将这盘小白菜倒进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的故事。这篇课文的 “学习提示”的内容是:默读课文,用将军的口吻,讲述登上小岛后发生的 故事。结合资料,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的理解。
《古诗词三首》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季之美》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 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 “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三、紧扣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流程。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地,那么,合适的教学内容、 合理科学的教学流程就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途径。那么,在确定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流程时,又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呢?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会出现 “两张皮”现象:目标是目标,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没有教学 环节落实;教学环节凭空出现,没有教学目标做依据。下面以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小岛》一课为例,阐释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材的编排意图,备课时,教师一定 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一般说来,教学目标的制订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常 规教学目标,落实课文承担的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等常 规性内容;第二是单元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第 三是学段或学期目标,落实教材在本学段或者本学期所承 担的目标。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 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 《古诗词三首》意在让学生初步知道景物描写中有动态描写和 静态描写; 《四季之美》让学生具体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一文,让学生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月迹》是篇略读课,让学生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 写;
教学目标: 1.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对于统编教材来说,“语文要素”直接指向本单元 的语文学习重点,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清楚、明了, 因此,备课时,教师一定要紧扣“语文要素”和“课后 练习题”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怎样制定合适教学目标
一、依据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制订教学目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双线”组元, 每单元不仅有人文主题,还有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就是 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每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导语页上具体 提出,在课后练习题中具体分解落实。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 目标,就是紧扣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制订的。现以五年级 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分析如何依据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制 定教学目标。
1.认识“誊、励”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同样,对于课文中的古诗词,大多也是按照“人文主题”元素进行编排的。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 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 《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等四篇文章。其中,《古诗三首》编排了《浪淘 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等三首古诗,这三首古诗和“抓住关键句,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就没有一点关系,把三首古诗安排在这一单元,是紧扣 “保护环境”这一人文主题的,因此,教学时,就不需要考虑语文要素。当然, 如果古诗词和语文要素有关,就可二者兼得了,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 《古诗词三首》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这一单元的人 文主题是“四时之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 写”,这三首诗中,个别语句就是典型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因此,制订教 学目标时,就既可以顾及人文主题,又可以考虑语文要素了。
在交流平台中,总结归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 “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题,让学生把一幅画面写具体,意在 让学生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把画面写具体;单元习作题目 是“ 即景”,要求学生观察一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进行描 写,且能写出动态变化,这是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具体体现。 这便是第七单元各个板块对“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 态描写”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
三、紧扣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流程。
根据这一学习提示,我们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认识“瞒、域”等11个生字。读准“哼”1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