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专题1第二单元 第2课时


自我·检测区
解析 结合题目信息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答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C
第2课时
4.要确定乙酸乙酯与 H2 18O 反应后 18O 在乙酸中,可采取的方法 ( C )
C.测定产物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D.试验乙酸能否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无论乙酸中是否有 产生的乙酸的物质的量多少与分子中是否含
18
18
O 均可以
与大理石和乙醇反应,故 A、D 两项不正确。乙酸乙酯水解 O 也无关,但 是乙酸分子中所含的氧原子是 16O 还是 18O 都影响乙酸的相对 分子质量,因此可通过测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确定乙酸 中是否含 18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②由苯乙烯( )合成聚苯乙烯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碳双键 (2)通过以上反应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接结合的反应。由此可知,C 符合加成反应的概念。
答案 C
学习·探究区
4.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加聚反应的是 A.CH3—CH===CH2 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2课时
( B )
D.CH2==CH—CH==CH2
解析 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时,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选 项 B 中,苯分子中无典型的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知识·回顾区
2.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2课时
(1)甲烷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不能使其褪色, 但是甲烷在光照条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光 CH4+Br2――→CH3Br 下可与溴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Br 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5.已知有机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自动 脱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人提出了醇氧化的两种可能过程:
① 去氢氧化
,失去的氢原子
再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自我·检测区
②加氧氧化
第2课时
,反应过
程为先加氧后脱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请在方框中填写加氧氧化的中间产物的结构式。 要证明这两种过程哪一种是正确的,我们仍然准备用同位素原子示踪 法。用
溴的四氧化碳溶液褪色 (2)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2==CH2+Br2―→CH2BrCH2Br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3)上述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结构,则能够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归纳总结] (1)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逆合成分析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寻找能顺利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合成目标分子的中间有机化合物,直到选出合适的起始原料反应 物的方法。该理论是美国科学家________于 1967 年创立提出的。 科里 (2)研究合成新的有机物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乙酸乙酯水解的反应机理 将乙酸乙酯与 H2 18O 混合后加入 H2SO4 作催化剂,反应一段 时间后观测到存在 18O 的物质有两种:一种是 H2 18O,另一种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于是判断酯水解时断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酯化 3.乙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具有香
味的酯类化合物,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羟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酸失去了________与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CH3CHO+O2
2CH3COOH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CH3COOH+CH3CH2OH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CH2CH3+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基型链反应 具体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
· Cl+CH4―→HCl+· 3 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l2―→CH3Cl+· CH 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羟基 醇中______上的氢原子生成水,羰基的碳原子与醇中的氧原子形成共
价键生成酯。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探究点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
1.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为了探究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人们借助核磁共振仪和红 外光谱仪对该反应过程进行研究,记录到· 原子的核磁共振 Cl 谱线和· 3 等基团的存在。 CH 于是认识到 CH4 与 Cl2 的反应机理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3.在人工合成过程中掺入放射性 14C 的用途是 A.催化剂 C.组成元素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D )
B.媒介质 D.示踪原子
解析 加入 14C 主要是为研究反应机理时作为示踪原子。
自我·检测区
是 A.用所得乙酸与大理石反应 B.测定产物中乙酸的物质的量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第2课时
1.将 CH3COOH 和 H18O—C2H5 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已知酯化反 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8O 存在于所有物质中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B. 18O 仅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C. 18O 仅存在于乙醇和水中 D.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 18O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B.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 原子反复起分解 O3 的作用
解析 2O3 本反应是自由基反应, 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3O2。氟氯甲烷只是提供这种催化剂的物质,因此 C 选
项不正确。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有机反应的应用
第2课时
酯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乙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 子化合物聚乙烯。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nCH2===CH2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H2—CH2
(1)请根据上述反应原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由丙烯(CH3—CH===CH2)合成聚丙烯
0.1 mol 此烃能与标准状况下 4.48 L H2 加成。
C4H6 (1)该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若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CH3—C≡C—CH3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烃与氯气完全加成的产物中,氯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 CH2==CH—CH==CH2 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第 2 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研究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和有机化学反应的 研究内容。 2.能利用有机化学反应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1.标准状况下 1 mol 某烃完全燃烧时,生成 89.6 L CO2,又知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2课时
2.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运用了同位素的 A.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相同 B.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C.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相同 D.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解析
同位素示踪法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一般同
位素在放射性性质上的差异,此差异属物理性质的差异。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有机反应研究的内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源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1. 在有机合成设计方面做出贡献,创立“逆合成分析法”的科学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家是 A.贝采利乌斯 C.维勒 B.李比希 D.科里
( D )
解析 美国科学家科里 1967 年创立逆合成分析法。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