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高中化学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2020高中化学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例: E Ө B / V
0.88 O2 ———— HO2- ———— OH-
0.40
( 1 )计算说明 H2O2 在酸性介质中氧化性的强弱, 在碱性介质中还原性的强弱。
( 2 )计算说明 H2O2 在酸性介质中和碱性介质中的 稳定性的强弱。
( 3 )计算 H2O 的离子积常数 Kw 。 ( 0.86 10-14 )
从碘元素的碱式图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在 pH = 14 的条件下,将电离出两个氢离子,以 H3IO62- 形式存在。
2 电对的电极电势
例如,下图是酸性体系中碘元素电势图的一部分:
+ 1.14 V
+ 1.45 V
IO3 - ——— HIO ——— I2
可以从图中直接得到 IO3-/ HIO 和 HIO / I2 两个 已知电对的电极电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求得不相邻的
二 自由能 — 氧化数图
1 自由能 - 氧化数图的做法
在某 pH 下某种元素作图。横坐标为各种氧化数;
纵坐标为由单质分别氧化或还原成各种氧化态时的自由能
rG
Ө m
。 经常用到的是
pH =
0
或
pH =
14 ,它们
对应的分别是 [ H+ ] = 1 moldm-3 和
[OH-] = 1 moldm-3 ,正对应于在酸介质和碱介质中讨
电对 H3IO62 - / I2 EӨ = 0.34 V H3IO62-+ 3 H2O + 7e -=1/2 I2 + 9OH - (1)
rGӨm (1) = - 230 kJ·mol-1
2) 横坐标,氧化数 = 5 ,
电对 IO3 - / I2
EӨ = 0.20 V
IO3 -+3 H2O + 5e-=1/2 I2 + 6 OH -
第5节 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一 元素电势图
在特定的 pH 条件下,将元素各种氧化数的存在形 式依氧化数降低的顺序从左向右排成一行。用线段将各种 氧化态连接起来,在线段上写出其两端的氧化态所组成的 电对的 EӨ 值。便得到该 pH 下该元素的元素电势图。
经常以 pH = 0 和 pH = 14 两种条件作图,横线 上的 E 值分别表示 EAӨ 和 EBӨ 。
原成各种氧化态时的自由能 rGӨm 。电对中单质为氧化 型时,如横坐标氧化数 = - 1 ,纵坐标为
1/2 I2 + e- = I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rG
Ө m
,即由单质还原成-1
氧化态时的自由能。电
对中单质为还原型时,如横坐标氧化数 = 5 ,纵坐标为
IO3- + 3 H2O + 5 e- = 1/2 I2 + 6 OH -
IO3-+ 2 H2O
+
4 e-= IO-+ 4 OH-
(a)
rG
Ө m
(a)
rG Өm(a) = rG Өm(2)- rG Өm(3)
斜率的分子为 - [ rGӨm (2)- rGӨm (3)] , 斜率的分子为 - rGӨm (a) 斜率的分母为 5 - 1 = 4 正是 (a) 的电子转移数 z 。
Fe 3 + ———— Fe 2 + ———— Fe
EӨ (右) < EӨ (左) ,将发生逆歧化反应 2 Fe 3 + + Fe = 3 Fe 2 +
0.153 V
0.521 V
Cu2 + ———— Cu+ ———— Cu
EӨ (右) > EӨ(左) ,将有歧化反应发生 2 Cu+ = Cu2 + + Cu
以上关于强弱的结论是相对而言的。真正强的还原
剂,与其氧化型的连线的斜率多是负值。在学习各族元 素的性质时,我们会加深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3 歧化反应
元素电势图中 IO- —+—0—.45—V I2 —+—0—.5—4 VI - EӨ (右) > EӨ (左),即 I 2 将发生歧化反应。
歧化反应和逆歧化反应
的
rG
Ө m
的负值,即由单质氧化成+5
氧化态时的自由
能。
于是得到 5 个坐标点
(-1,-52) (0,0 ) (1,43) (5,97) (7,230)
做出自由能 — 氧化数图。
ΔrGmӨ
碱性介质中碘体系的自由能 —— 氧化数图
2 判断氧化还原性质
图中几条线段的斜率不同,其物理意义不同。考察 线段 IO3 - —— IO - 的斜率 k 。根据对横坐标和纵 坐标的定义及斜率的意义,可以得到斜率 k 的表示式:
考察碘的元素电势图
EAӨ
H5IO6
+1.70
+ 1.14 + 1.45
——— IO3 - ——— HIO ———
V
I2
+ 0.54 ———
I-
EBӨ
+ 0.70
+ 0.14 + 0.45
H3IO62- ——— IO3- ——— IO - ———
V
I2 —+—0.5—4 I -
可以看出:酸中 HIO 不稳定,将发生歧化反应; 碱中 IO - 和 I2 都将发生歧化反应。
I2 + 2 e - = 2 I- ½ I2 + e - = I-
E Ө = 0.54 V E Ө = 0.54 V
不论电极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是怎样的倍数关系,其电
极电势 EӨ 的值是不变的。但是上面两个电极反应的
ΔrG
Ө m
是不同的,且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
这种倍数关系可由公式 ΔrG
Ө m
=
zEӨ F
下面是溴的元素电势图
EAӨ /V
BrO4-
—+1.7—6 —
BrO3 - —+1.—49—
+ 1.59 HBrO ———
Br2 —+—1.—07 Br-
EBӨ /V
BrO4 -
+ —0.9—3 —
BrO3-
+ —0.5—4 —
BrO
-
+ —0—.45—
Br2 —1—.07— Br - + 0.52
由于反应 ( 3 ) =( 1 )+ ( 2 ) , 故有
ΔrG mӨ(3)= ΔrG mӨ(1) + ΔrG mӨ(2)
E3Ө =
ΔrG
Ө m
=
zEӨ
F
5E3Ө F = 4E1Ө F E2Ө F
4 E1Ө +E2Ө =
4×1.14 + 1×1.45 = 1.20V
5
5
结论:对于电势图中一般的三种氧化态 A ,B ,C
故,线段 IO3 - —— IO - 的斜率 k 可以表示为
rGӨm (a)
k=
z
= EӨ F
线段的斜率越大,电对的氧化型的氧化性越强;线
段的斜率越小,电对的还原型的还原性越强。
从碘的自由能 — 氧化数图中可以看出,H3 IO6 2 - — — IO3 - 连线的斜率最大,所以电 对 H3IO6 2- / IO3- 的 氧化型 H3IO6 2 - 的氧化性最强;线段 IO3- —— IO - 的斜率最小,所以电对 IO3 - / IO - 的还原型 IO - 的还 原性最强。
EӨ = 0 V
1/2 I2 = 1/2 I2
(4)
rG
Ө m
(4)
=
0
kJ·mol -1
5) 横坐标,氧化数 = - 1 ,
电对 I2 / I -
EӨ = 0.54 V
1/2 I2 + e- = I -
(5)
rG
Ө m
(5)
=
- 52
kJ·mol -1
注意关于纵坐标的规定,纵坐标为由单质分别氧化或还
从下面碘元素电势图中,可以判断高碘酸不是强酸, 因为它在酸介质中以分子态 H5IO6 存在,不发生电离。
1.70
1.14
1.45 0.54
EAӨ /V H5IO6 —— IO3 - —— HIO —— I2 —— I-
0.70
0.14
0.45 0.54
EBӨ /V H3IO62- —— IO3- —— IO - —— I2 —— I -
A ——zE1 —eӨ -1———EӨ 3 B —z—2 e—E-Ө—2 —— C [ z3=( z1 + z2 ) ]e -
有关系式
E Ө = z1E1 Ө + z2E2 Ө z1 + z2
对于若干相关电对,则应有
E Ө = z1E1 Ө + z2E2 Ө + ···+znEn Ө z1+z2+ ···+zn
中的 z 值
来确定。
3 判断某种氧化态的稳定性
考察氯元素的 EBӨ /V 图的一部分:
ClO -
0.40 ——— Cl2
1.36 ———
Cl -
它意味着
ClO-+ H2 O + e - = 1/2 Cl2 +2 OH - EӨ 1 = 0.40 V (1)
1/2 Cl2 + e - = Cl -
EӨ2 = 1.36 V (2)
rGӨm (2) = - 97 kJ·mol-1
(2)
3) 横坐标,氧化数 = 1 ,
电对 IO - / I2
E Ө = 0.45 V
IO-+ H2O+ e- = 1/2 I2 +2OH -
rGӨm (3) = - 43 kJ·mol-1
(3)
4) 横坐标,氧化数 = 0 ,
电对 I2 / I2
IO3 - 和 I2 组成的未知电对的电极电势。
写出两个已知电对和一个未知电对的电极反应 ( 1 ) IO3 -+5 H+ +4 e - = HIO+2 H2 O EӨ1=1.14 V ( 2 ) HIO+ H+ + e - = 1 /2 I2 + H2 O EӨ 2 = 1.45 V ( 3 ) IO3 - +6 H+ +5e - =1 /2 I2 + 3 H2 O EӨ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