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高考试题

台湾高考试题

台湾语文试题精编一、单一选择题(占34分)1.下引诗句,都有季节景物的描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乙、忽见陌头柳杨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丙、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2.阅读下列两段现代散文,选出最适合的词语填入口中:甲、且听听这个无风无雨无阳光的午后,一树树蝉声在东在西在南在北,放肆着纵横上下的交织,声调如复杂的管弦,和无孔不入的口口。

(萧白《长夏声声》)乙、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迥澜里,口口口口。

……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口口,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里。

余光中《沙田山居》)(A)奔流/忽高忽低/驱散(B)飘扬/若隐若现/晾干(C)泼泻/载浮载沉/拭净(D)喧鸣/随波逐流/扫荡3.下列诗句,与“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的送别情怀最相近的选项是:(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4.下引文章中,依文意推敲“”内最适合填入的句子是:微之!古人云:“。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白居易《与元九书》)(A)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崔豹《古今注》:“《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

子高晨起,刺船而濯。

有一自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之歌,声甚凄怆,曲终,自投河而死。

……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上文““中的歌辞,即是现存汉代乐府《箜篌引》,它以短短十六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情节。

请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甲、堕河而死乙、公无渡河丙、当奈公何丁、公竞渡河(A)乙丙丁甲 (B)甲丙乙丁(C)乙丁甲丙 (D)甲丁丙乙6.下引文章是一段古代寓言,“——”内是“杨子”与“邻人”的对话,若按故事情节将(甲)、(乙)、(丙)、(丁)四句话依序填入,何者最恰当?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日:“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日:“”既反,问:“”日:“”曰:“”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甲)多歧路。

(乙)奚亡之?(丙)亡之矣。

(丁)获羊乎?(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C)丙;乙;甲;丁 (D)丙;丁;乙;甲7.王实甫《西厢记》:“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其中“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所表达的情感是:(A)懊悔年少蹉跎,白首无成(B)忧心时间已晚,不及动身(C)渴望时光停留,多作相聚(D)慨叹相见恨晚,造化弄人8.下列八句为一首平起七律,试依格律及句意,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甲、世事茫茫难自料乙、今日花开又一年丙、春愁黯黯独成眠丁、身多疾病思田里戊、邑有流亡愧俸钱己、去年花里逢君别庚、西楼望月几回圆辛、闻道欲来相问讯(韦应物《寄李儋元锡》)(A)甲己庚乙丁戊辛丙 (B)己乙甲丙丁戊辛庚(C)戊乙丙甲辛己庚丁 (D)戊己辛乙甲丁庚丙9.某次国文课,老师希望学生们参考下列资料,在李白、杜甫的作品中寻找可以和文中“大”与“重”的领悟相印证的诗句,则(A)(B)(C)(D)四位学生所提出的诗句,何者最不符合?中国的艺术总是说“重、大、拙”三原则,我总是觉得相反。

……但诗读久了逐渐悟到李白的“大”、杜甫的“重”、陶潜的“拙”,我才对重、大、拙略有领悟。

(陈之藩《把酒论诗》)(A)李白:“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B)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李白:“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D)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10.先秦各家对于伯夷的看法可以反映其学说立场。

阅读下列甲、乙、丙三家的言论后,推断他们分别属于那一家?甲:伯夷死名于首阳山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乙: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陵。

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厚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

丙: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A)甲是道家,乙是法家,丙是儒家(B)甲是道家,乙是儒家,丙是法家(C)甲是法家,乙是道家,丙是儒家(D)甲是法家,乙是儒家,丙是道家依据以下所引古文,回答12—13题:(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11.依据内容研判,这段文字最可能出现在:(A)《昭明文选》 (B)《世说新语》(C)《资治通鉴》 (D)《人间词话》12、唐太宗对封德彝的告诫,正可以说明:(A)君子不器(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C)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依据下引现代诗,回答13-14题:当海洋瘦成河流而站在日渐近密的风波中当我们的船只能彼此相觑而望不见天的辽阔时这河也无异于一口幽深的井了(许常德《公寓》)13.诗以“船”的“彼此相觑”来比喻公寓:(A)外观千篇一律 (B)房舍拥挤贴近(C)住户间守望相助 (D)邻居相见不相识14.诗以“海”一“河”一“井”层递的方式为喻,颇富深意,下列的理解,何者不正确?(A)“海洋瘦成河”比喻人们的活动空间因为公寓林立而变得狭窄(B)“河无异于井”比喻居住空间的压缩,对人们的胸怀视野造成负面影响(C)诗人认为人们原本应该“海阔天空”,可惜公寓建筑使人们“坐井观天”(D)公寓“河海不择细流”的特性,使“离乡背井”的外地人得以在都市栖身依据下列诗词,回答15-16题: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乙、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欲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15.下列关于甲诗、乙词意涵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诗抒发游子思乡的情怀(B)乙词感慨黄鹤楼今非昔比(C)二者都充溢着对古人的追慕(D)二者都流露了飘泊天涯的孤寂16.下列关于甲诗、乙词作法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诗后四句的空间呈现由远而近。

以人影微渺呼应篇首的情境(B)乙词借“荒烟”、“风尘恶”、“千村寥落”点出国势的危殆(C)二者均借仙人乘鹤高去的事迹,暗寓自身隐遁学仙的心志(D)二者均即景生议,陈说登高远望,更上层楼的体会二、多重选择题(占36分)17.下列各组语词“”内的字,所指颜色系相同或相近的选项是:(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C)“缟”衣自冠/,貌“绛”唇(D)“缁”衣羔裘/“黔”首黎民(E)“丹”枫白苇/“赭”衣塞路18.下列文句,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A)为了避免疫情再度扩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范未然。

(B)这次采用的影音设备是响誉国际的知名品牌,效果绝对一级棒。

(C)懒人总以“好逸恶劳,人之常情”为藉口,推卸原本该尽的责任。

(D)由于球员太过轻敌,结果以一分引恨败北,失去参加冠亚军决赛的资格。

(E)学生用餐后疑似集体中毒,很多人上吐下泻,有些人甚至晕厥,不醒人事19.下列文旬中“”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选项是:(A)人家说东,他就偏要说西,真是“引喻失义”。

(B)大师一进会场,听众个个“正襟危坐”,屏息以待。

(C)他总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常担任“抱薪救火”的角色。

(D)为政者如果“阉然媚世”,一味取悦选民,将为君子所不齿。

(E)古人常强调“不役于物”,足见古代早有保育动物、维护生态的观念20.下引文章中“衣冠、之、适、去、徒”五个词和字,各自与下列选项“”内相同的字词比较,意义相同的选项是: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日:“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A)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B)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C)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D)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E)夫闯贼但为明朝祟耳,未尝得罪于我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特申大义21.从词性活用的角度来看,下列文句“”内名词的用法,与“泛舟顺流,星奔电迈,俄然行至”中的“星”、“电”相同的选项是:(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C)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突地夺取一根骨头(D)凭善一张借书证,一个夏天里,“蚕”食“鲸”吞了一座图书馆(E)如果作者是落拓不羁、孤迥自放的人,“情”深“泪”潸,一意于诗,往往任情挥洒,写出了好作品22.下列关于“春秋”一词的说明,正确的选项是:(A)指一年中的春、秋二季,如陶渊明《移居》:“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B)人们常以春、秋二季代指一年四季或代称岁月,如“我们不该虚度春秋”(C)“春秋”在历史上是群雄争霸的时代,后世遂以“春秋鼎盛”指事业成就达到高峰(D)指六经中的《春秋》,如《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E)《春秋》为编年体史书,后世的编年体史书遂往往以“春秋”为名,如《吕氏春秋》 23.下面人物正思考他的下一步行动,引发他如此盘算的俗语“”可以是:倘或他怀旧日之恨,寻事害我,甚是可虑。

自古道:“”,不若先劾他一本,绝了他仕路,免得报复。

(A)当断不断,反受其乱(B)急行无善步,促柱少和声(C)人无干日好,花无百日红(D)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E)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日日新24.下列所引诗语分别录自著名的古典小说,试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甲、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