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楼板加固方案

楼板加固方案

楼板加固处理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XXXXXXXXXX
2015年3月3日
目录
楼板加固处理方案 (1)
一、编制依据 (1)
二、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
三、加固方法选择 (1)
四、设计要点 (2)
五、材料要求 (3)
六、工艺流程 (4)
七、施工流程 (4)
1、施工准备 (5)
2、查找裂缝 (5)
3、表面清理 (5)
4、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 (6)
5、混凝土结构面找平 (6)
6、粘贴碳纤维布 (6)
7、表面防护处理 (7)
8、饰面处理 (7)
9、检验与验收 (7)
八、施工注意事项 (8)
楼板加固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物楼板裂缝现场勘查
2、《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
二、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经过我单位工程师现场勘查分析,该建筑物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在工程施工中,可能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楼板负钢筋被踩踏,因而使楼板负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厚,减少板截面有效高度,致使板面负钢筋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从而导致楼板产生裂缝,楼板板面被破坏。

三、加固方法选择
出现这种情况时,因为楼板已施工完成并且已使用多年,无法使被踩踏钢筋复位,这就需要对楼板进行加固以满足楼板承载力要求。

经过我单位从加固的安全、可靠、可行和经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最后研究决定,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碳纤维布是近几年从外国引进的加固材料,是采用配套树脂粘结剂将碳纤维片材(或板材)粘贴于构件表面,使碳纤维片材承受拉应力,并与混凝土变形协调,与原构件共同受力,提高截面承载力。

是国内近十年来开发研究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式。

碳纤维布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疲劳性能高、耐化学腐蚀性及耐久性强、适用面广、质量易保证、施工灵活便捷、工效高,没有湿作业,不需现场固定设施,施工占用场地少等优点。

抗拉强度约为普通二级钢的10倍左右,碳纤维布对较低配筋率的现浇板加固效果较好;碳纤维布弹性模量适当增大有利于提高加固板的承载力,可以明显提高板的抗弯承载力,减小挠度;加固后基本不增加原构件截面,现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

四、设计要点
碳纤维加固技术设计和施工依据以《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及《粘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修订本)为准。

1、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前,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原结构进行检测鉴定或评估。

2、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的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C。

处于特殊环境下混凝土结构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时,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采用碳纤维片材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加固设计时,加固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宜超过40%。

4、进行结构加固时宜卸除结构上的活荷载,否则应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

5、在受弯加固和受剪加固时,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实际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C15。

采用封闭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柱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6、楼板裂缝碳纤维加固图(见下图);
1000粘碳纤维布(骑缝粘贴)
裂缝封闭灌浆
0.111*100*1000@300L1
L 2图3:楼板裂缝碳纤维加固图
1.按<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施工;
注:2.碳纤维设计厚大于或等于0.11mm;
3.楼板裂缝宽度大于0.3mm须封闭灌浆;
4.碳纤维抗拉强度大于等于3000MPa。

板厚500500
3-3
3
3
五、 材料要求
目前常选用的碳纤维片材有国产品牌,性能能满足使用及设计
强度要求,碳纤维片材选用时一定注意要有国家级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

碳纤维片材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要求。

表1:碳纤维片材的主要性能指标 材料
抗拉强度标准值f cfk 弹性模量E cf 延伸率 密度 耐腐蚀性 浸透性 均匀性 碳纤维布
≥3000MPa ≥2.1*105Mpa ≥1.5% ≥1.8g/cm 3 优 良好 良好 碳纤维板 ≥2000MPa ≥1.4*105Mpa ≥1.5%
碳纤维使用的粘接剂一般分为底胶、找平胶、粘接胶;目前市
场上的胶种一般以选用该种碳纤维布的配套胶为主,对其他种类的胶
种如与该碳纤维布未配套使用过,则应先做粘接试验,当有充分数据
证明时方可使用。

碳纤维粘接剂的技术指标见表2、表3、表4。

表2:底层树脂的性能指标
性能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正拉粘结强度(Mpa)
≥2.5,且不小于加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规范规定试验
方法
表3:找平材料的性能指标
性能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正拉粘结强度(Mpa) ≥2.5,且不小于加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规范规定试验
方法
表4:碳纤维片材粘贴用浸渍树脂和粘结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抗拉强度(MPa) 抗剪强度(MPa) 正拉粘结强度(MPa) 适用温度(。

C)
可使用时间
(min)
≥30 ≥10 ≥2.5,且不小于加固混凝
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5-35 20-120
六、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查找裂缝→表面清理→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混凝土结构面找平→粘贴碳纤维布→表面防护处理→饰面处理→检验与验收
七、施工流程
施工宜在 5 ℃以上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

当环境温度低于 5 ℃时,应使用适用于低温环境
的配套树脂或采取升温处理措施。

1、施工准备
①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应由熟悉该技术工艺的专业施工队伍完成,并应有加固修复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

②障碍物清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住户家具予以搬迁及覆盖,总的原则是方便施工及不破坏住户家具为宜。

③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施工计划,备齐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及机具。

④应对所使用的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机具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查找裂缝
拆除楼板上部地板砖及铲除楼板底部腻子等装修层,查找裂缝;
3、表面清理
①沿现浇板底部裂缝左右两边各打磨出60mm的空间,使之露出砼结构层后,用高压风机将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②应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

③被加固构件表面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

转角粘贴处应进行导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并用修复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

④对裂缝进行化学灌缝或封闭处理。

⑤表面打磨后,应用强力吹风器或吸尘器将表面粉尘彻底清除,并保持干燥。

4、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
⑥严格按照配套树脂的主剂、固化剂所规定的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调和量不应过多,以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⑦应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

应在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5、混凝土结构面找平
①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找平材料。

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棱角。

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纹,应再用砂纸打磨平整,
②转角处应用找平材料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

③应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6、粘贴碳纤维布
①粘贴碳纤维材料之前,首先应确认粘贴表面干燥。

气温在-10℃以下,相对湿度RH>85%时,如无有效措施不得施工。

为防止碳纤维受损,在粘贴之前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切断碳纤维材
料,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为宜。

为防止材料在保管过程中损坏,材料的裁切数量应按当天的用量裁切为准。

碳纤维纵向接头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

该部位应多涂树脂,碳纤维横向不需要搭接。

②配制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构件,抹胶厚度1~3㎜,中间厚,边缘薄。

③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浸渍树脂完全浸透纤维布。

④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7、表面防护处理
当需要做表面防护时,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处理,并保证防护材料与碳纤维片材之间有可靠的粘结。

8、饰面处理
待粘贴碳纤维布固化后即进行抹灰,并刷同室内型号一致的内墙涂料。

9、检验与验收
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片材表面的方法来检查,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 95%。

当碳纤维布的空鼓面积小于 10000mm2时,可采用针管注胶的方式进行补救,空鼓面积大于 10000mm2时,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片材切除,重新搭接贴上等量的碳纤维片材,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mm。

八、施工注意事项
1、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及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的弯折。

3、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4、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5、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6、施工场所应配备各种必要的灭火器,以备救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