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作者:————————————————————————————————日期:《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一阶段研究计划三郎镇中心小学“十五”语文课题主题:制定方案、初步研究一、实验时间:2000年9月——2001年12月二、实验内容:1、确定研究课题,确定实验方案,成立实验课题组,明确分工;2、学习有关教学科研理论、阅读教学和活动设计的有关理论;3、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进行测试;4、初步研究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5、初步研究具体活动形式的活动设计。

三、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

四、实验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当前语文教学中串讲串问、多讲少读的弊端。

2、初步探索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经验材料。

3、初步探索各种活动形式下具体活动过程的设计,形式成经验文章。

4、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参研教师由“学习型“教师向“思考型”教师转变。

五、实验措施:1、边实验边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充实实验研究人员,明确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有关阅读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阅读教学中活动的设计的理论文章,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文章。

3、搞好专题研究: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每学期一至二次研究成果展示(公开课的形式);撰写一至二篇经验文章。

4、开展校内教师论文交流,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扩大实验成果的影响。

5、请教研室领导指导课题组工作。

六、具体安排:1、2000年9月——2001年2月,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研究人员,制定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2、2001年3月——2001年7月,继续学习有关教学理论,收集实验前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资料。

初步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形成文章。

3、2001年9月——2001年12月,继续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形成文章。

4、2001年10月,出版第三期教师论文集暨课题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集。

5、2001年10——11月,课题阶段汇报活动,邀请教研室领导到我校指导课题管理工作。

6、2002年1月,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三郎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2001年2月三郎镇小学“十五”科研课题现状及展望一、课题建设现状语文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数学课题:《实施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现将我校这两个课题至今的建设情况简述如下:(一)课题提出背景语文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对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作文,而且对培养一个人的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虽然已经基本改变了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评价制度等因素的束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牵到底”、“串讲串问”等教学模式。

基于这些反思,尤其是小语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更促使我们坚定了改革小语阅读教学的信心。

我们试验的课题,正是从以前阅读教学中被明显忽略的学生活动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展开研究。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自主学习活动中得到真正体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基本的自学能力等,为学生进入中学乃至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方面,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其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困进生”难消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常常忽视兴趣、情感的培养,忽视意志的锤炼,毋庸置疑,这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十分的不利。

而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上述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提出此课题。

(二)方案的制定我校语数两个“十五”科研课题方案的制定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酝酿此阶段为对以前语文、教学的弊端进行反思的阶段,即总结以前教学模式的优劣,找病根,想对策。

2、提出课题的提出缘于二个方面:一是我校广大教师对以前语数课堂教学弊端进行了深入反思,二是从总结我校较成功的教学经验中建立课题。

我校两位教师在前几年就开始在阅读教学改进和数学分层教学方面进行探索,市教研室主任李银辉及方孟琪、王凯等老师建议将他们撰写的两篇论文《让学生动起来》、《怎样进行分层教学》课题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3、拟稿在确定课题内容后,对课题基本框架的构建,即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课题几要素的设计完善:“课题提出背景”、“课题研究的主要设想”、“实验效果预测”、“实验起止时间”等4、修改正如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一样,课题的修改非常重要,我校语数两个实验课题方案今天看来如果还有值得肯定之处,那么也是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广泛搜集资料、不断补充修改、方案指导实践、实践丰富方案的结果。

5、完善为了使课题方案更科学、更完整,课题组成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坚持独立学习理论与集体交流心得相结合,坚持独立实践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坚持自写自改与共写互改相结合。

正是因为大家的勤思、勤学、勤议、勤实践、勤修改,两个方案才有由最初的一个总课题,到后来的一个总课题涵盖几个子课题的不断丰富与完善。

(三)队伍建设1、领导高度重视我校两个课题从提出到付诸实践,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亲自挂帅、亲身实践。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总负责人,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班子,语数学科分管领导直接参与主研,加强了科研领导力量。

二是积极营造科研氛围。

学校从常规立校、科研兴校的高度出发,利用各种机会,向我镇广大教师大力宣传,动员大家主动投身于教育科研之中。

为课题的实验营造了极为有利的舆论氛围。

为此,不少中、青年教师主动报名、积极参与科研实验。

三是思想加金钱。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的普通小学校,学校财力极为有限。

学校领导为了确保两个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

在加强对科研教师的思想引导,特别是奉献精神的教育的同时,从十分有限的经费中抽出部分资金,作为科研活动的专用经费。

使科研成员能一直保持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科研的实验中去。

2、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我校课题组研究的科研成员经历了由少到多不断壮大的过程。

从开始建立课题时的二、三人,发展到现在的十七人。

科研人员由少到多,科研力量由弱到强。

这样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科研带动教研有保证。

3、提高理论素养,加强课题教育我校课题组科研成员理论素养的提高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全面性和全程性。

(1)、全面性。

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加强对实验课题内容的理论学习。

为了制定和完善课题方案,大家有效利用了各种教育杂志和报刊等资料,搜集和学习了《小语新大纲》、《现代课堂教学学习研究资料》、《崇州市小学“九五”科研课题研究材料》、《成都教育》、《四川教育》中的《领悟大纲精神,促进教改上台阶》、《科学指导,促进发展》、《课堂,学生主动发展的天地》等文章,通过国际互联网,搜集下载并组织学习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初探险》、《分层教学法理论依据》等文章。

二是加强对课题方案本身的理论学习,即通过学习,使大家对课题实验的重要意义、课题本身的内涵、课题实施的显性的、隐性的价值等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

能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去。

通过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理论学习,使课题实验的探索更具目的性、指导性、实效性。

(2)、全程性。

所谓全程性,即全面的理论学习贯穿了整个课题实验的始终。

这样形成了理论丰富方案、方案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方案、实践丰富理论的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4、制定保障措施任何好的设想、试验,离开有效的制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为保证我校的课题能有序、有效地稳步前进。

我们制定了以下保证措施。

(1)、开展“精品教案”工程。

由于科研组成员积极参与了学校进行的“精品教案”工程,大家进行科研的时间更多,对所研内容思考更深入。

(2)、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广泛交流。

首先坚持每周一次的定期交流。

为了增进科研人员间信息的交流,了解、促进科研的进程。

每周三下午都要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定期交流,每次交流都有具体的讨论内容(书面的或口头的)。

这样集思广益。

在交流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走出迷惘和困惑,在交流中提炼探索的成果,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为了及时吸收新鲜信息,我们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主动邀请教研室老师与外校教师来指导、交流。

至今已开展这样的活动三次。

另一方面组织科研成员利用各种机会参加教育教学的观摩、学习,一年来,我们组织了课题组的教师外出学习三十多人次,使大家及时获取新信息、好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

(3)、坚持以写作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研的措施,使科研、教研、写作——“互动”。

我们首先利用教育写作已在我校逢勃开展的有利条件,让科研成为写作的“源泉”,写作反过来促进教育科研。

如,让课题研究组教师的实验成果——经验文章或论文,参加我校一年一次的“教育经验文章展评”等。

科研带动教研,一方面通过课题组教师“展示成果”上示范课的形式,组织非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受到启发,改进自己的教学。

另一方面,让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大胆说、评,将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迅速传递给其他教师,在全校创设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

这样“逼”教师写,写必学(读)、写必教、写必研,教学研齐头并进。

(4)、重视相关资料搜集资料的及时搜集整理是课题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建立课题初至现在,一直重视对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是资料实行专人专柜管理。

二是资料搜集及时齐全。

三是逐步完善资料管理的微机化。

二、研究活动开展现状(一)自主探索,定期交流“自主研究,定期交流“,即课题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自主地在所教班展开研究,定期于每周三下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一周研究情况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