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T_1.1-2009讲义

GB-T_1.1-2009讲义


2、附录的性质 1)规范性附录 ●标准中的某些技术内容的补充、细化或标准中一些技术内容的 全部(目的为合理安排标准的结构) ●标准中用到的附加技术内容。 2)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标准的示例、说明等; ●标准中某些条文的资料性信息; ●给出采用国际标准的评细技术性差异或文本结构变化情况; ●不包含要求。 3、附录的提及 ●正文中提及; ●前言中有关条文中提及。 4、附录性质的明确 1)文中提及的措辞方式 ●规范性 ●资料性
第四节 编写标准的方法和规则
一、编写标准的方法 1、自主研制标准 ●明确标准化对象 ●确定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 ●编写标准 ——规范性技术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引用文件、范围。 ——资料性要素 ——引言、前、言、参考文献、索引和目次,最后编写封面 2、采用国际标准 ●关注国际标准的版权 ●关注国际标准的特殊用途 ●关注国际标准的内容和性质 ●采用国际校规编写和我国标准的必要步骤。
4、列项中各项的主题 ●各项中关键术语或短语标为黑体,以标明各项所涉及的主题; ●这类术语或短语不列入目次。 ●有必要列入,可将采用条的形式,将相应术语或短语作为条的 标题。 5、编写列项应注意事项 ●引语不应省略 ●条或段不应表述成列项的形成; ●引语引导的内容与列项中的内容应符合; ●引语与列项的内容不应相互重复。 六、附录 1、附录的作用 ●合理安排标准的结构; ●安排标准中的附加技术内容; ●给出正确使用标准的示例; ●提供资料性的信息; ●给出与国际标准的技术性差异或结构变化情况。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资料性概述要素
资料性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封面 目次 前言 引言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名称
标准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定义 要求… … … 规范性附录
3、按照要素必备的和可选的状态划分 ●必备要素
封面 目次 前言 引言
第三节 标准化对象的确定
一、标准化对象 标准化对象:“需要标准化的主题。” 二、确定标准对象需要考虑的内容 1、分析需求 1)标准化项目的目的和用途。 ●促进贸易 ●保护消费者权益 ●保证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 ●改善安全和健康。 ●保护环境 2)实施标准的可行 ●是促进还是限制竞争或新技术的发展。 ●是增加还是减少使用者的选择性。 ●是有益于贸易和涉及的其他方面,还是相反(例如为了改善安 全性而导致成本增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标准化术语; ——术语的原则和方法; ——量、单位及其符号;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参考文献的标引; ——技术制图和简图; ——技术文件编制; ——图形符号。 ● 特殊协调 ——极限、配合和表面特征; ——尺寸公差和测量的不确定度; ——优先数; ——环境条件和有关试验; ——安全; ——电磁兼容; ——符合性和质量。(标准附录A给出了部分基础标准的清单)
第一章:编写标准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标准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 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标准 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 益为目的。) 2、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 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主要包括编制、发 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 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 技术合作。) 3、规范 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需要满足的要求的文件。(注:适宜时, 规范指明可以判定其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程序。)
●可选要素(其他的要素均为可选要素)
4、要素的编制以及允许的表述方式(见标准第6页表1)。 二、条款 1、条款的类型及表述 ● 陈述:表达信息的条款; ● 推荐: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 要求:表达如果声明符合校规 需要满足的准则,并不允许存 在偏差的条款。 1)陈述型条款的表述 ● 利用一般陈述句提供信息; ● 利用助动词“可”或“不必”; ● 利用助动词“能”或“不能”; ● 利用助动词“可能”或“不可能”。 2)推荐型条款的表述 利用助动词“宜”或“不宜”表述,通常表示: ● 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适合的一种,不提高及也不排除其他 可能性; ●某个行动步骤是首选的但未必是所要求的;
第一节 按照内容划分一个标化对象可以制定成一项标 准 可以制定成一组系 列标准 作为整体出版的单 独标准 分为几部分出版的 标准
一、要素 1、按要素性质划分 ●规范性要素 ●资料性要素 2、按要素的性质和在标准中的位置划分 ●资料性概述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是标准的核心部分
第二节 按照层次划分
一、部分 1、部分的概念 2、部分的划分原则 1)根据标准的具体情况 ●标准篇幅过长; ●后续的内容相互关联; ●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被法规引用; ●标准的某些内容拟用于认证。 2)依据使用方的需求 ●健康和安全要求; ●性能要求; ●维修和服务要求; ●安装规则; ●质量评定; 3、按照使用的方式 ●按照标准化对象的特定方面划分部分;
2)在附录编号下标明 3)在目次中标示 5、附录的编写 1)附录的标识 ●附录的编号;附录+大写拉丁字母,只是一个附录顺序按在条文 (从前言开始)中提及的先后次序编排。 ●附录的性质;★修订标准的前言中,在说明与前版差异时,有 可能提及标准的附录,这种情况下提及的附录,不作为编排附录 顺序的依据。 ●附录的标题。 2)附录的章、条、图、表和数字公式的编号 ●每个附录中章、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应当重新从1开始,编 号前应加上附录编号中大写拉丁字母,字母后跟随下脚点, “ A· 1”、“图B· 1”、“表C· 1”、“(D· 1)” ●附录中只有一幅图或一个表也应对其进行编号,“图B· 1”“表A· 1” ●当附录中只有一个公式时,如果需要编号,则这时应编为 “(B· 1)”。 七、层次编号
●对条款的理解和使用提供帮助; ●注和脚注通常使用文字表述; ●条文中的注和脚注的内容是资料性的。 3、示例 ●是条款的另一种辅助表述形式; ●帮助文件使用者尽快地掌握条款的内容; ●多数情况下用文字表述,也可给出图、表; ●示例内容是资料性的。 4、图 ●图是条款的一种特殊表述形式; ●对事物进行空间描绘时,采用图更合适。 5、表 ●也是条款的一种特殊表述形式; ●需要对大量数据事物进行对比、对照时,表更为优势。
●按照标准化对象的通用和特殊两个方面划分; 3、部分的编号 4、部分的名称 5、部分的前言 二、章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是标准或部分中划分出的第一层 次,章构成了标准结构的基本框架。 1、章的编名。 2、章的标题。 三、条 1、条的编号 2、条的标题 ●第一层次条的标题; ●条标题设置的统一; ●无标题条的主题。 3、条的划分原则 ●内容明显不同;
4、规程 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惯 例或程序的文件。(注:规程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部分或与标 准无关的文件。) 标准与规范的区别: ——标准化对象不同 ——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 ——作用和地位不同
第二节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2006年底,我国已形成了由《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 指南》、《标准编写规则》等基础标准构成的写标准制修订工作 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国家校规 体系。这个基础标准体系对我国标准 编写质量的提高,乃至我国标准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 用。但随着该体系中各个标准的相关部分的发布及实施,一些缺 点和不足逐渐显露。为了解决这些的,对该基础标准体系框架进 行了重新调整,理顺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6部分:
标准编写规则
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 术 语 GB/T 20001.2-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符 号 GB/T 20001.3-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信 息分类编码 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 学分析方法 GB/T 20001.5-××××标准编写规则 第5部分: 产品 GB/T 20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 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编写
讲义
吉林省标准化协会:鞠长河
GB/T 1.1-2000到GB/T 1.1-2009的修订情况
一、修订原则 1、提高GB/T 1.1适用性。 2、保持与国际标准表述形式相一致。 3、保持与先前版本的连续性。 二、主要变化 1、整合先前版本的技术内容。 2、提高了标准本身结构的严谨性和表述准确性。 3、促进我国标准的编写更加简化。 4、使我国标准更加清晰。
3、列项的编号 1)无编号列项 ●无编号列项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在列项的各项之前使用“破 折号”或“圆点”符合。 ●在一项标准同一层次的列项中,使用“破折号”还是“圆点” 应统一。 2)有编号列项 各项前用后掌半圆括号的小写拉丁字母编号。 3)有编号列项的细分 ●可分为有编号的若干分项,则使用阿拉拍数字后带半圆括号; ●也可分为无编号的选择。 4)列项中编号的选择 ●对列项编号 为了便于引用、表明先后顺序。 ●对列项不编号 大多数列项是突出列项中各项的并列关系,最常用的是“破折号” 或“圆点”。
●具有被引用的可能性;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 ●无标题条不应再分条。 四、段 1、段是章条的细分; 2、段不编号; 3、避免设“悬置段”。 五、列项 列项可以说是“段”中的一个子层次,它可以在标准的章或条中 的任意段里出现。 1、列项的作用 ●突出并列各项; ●强调各项的先后顺序。 2、列项的形式 ●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称引语)引出并列各项; ●引语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的前本部分; ●最后一个列项未尾用句号,其条列项未尾使用分号。
3) 制定标准的适宜性 ●能否证实目前制定标准的恰当时间 ●是否充分估计了相应技术的预期发展,因而能够按照预定日程 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考察是否具备标准的特点。 3、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 4、考虑与有关文件的协调。 ●如果现有标准能满足需要,不必开展新的标准制定项目。 ●如果只需在现有校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只应开展标准修订 工作,而不必制定新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