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评价报告项目名称: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项目建设单位(盖章):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编制单位: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目录1 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任务由来 (1)1.3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2)1.4评估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 (3)2 评估依据 (4)2.1编制依据 (4)2.2环境现状评估目的及原则 (6)2.3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估因子 (7)2.4评估标准 (8)2.5评估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10)3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3)3.1工程概况 (13)3.3环境影响分析 (18)4 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24)4.1自然环境 (24)4.1.5土壤植被 (25)4.2社会环境 (26)4.2.3名胜古迹 (26)4.2.4矿产资源 (27)5 环境现状及影响调查与评估 (28)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8)5.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28)5.3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29)5.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30)6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39)6.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39)6.2选址符合性分析 (39)6.3与流域规划相符性分析 (39)6.4项目与各类生态功能区要求的相符性 (40)6.5环境相容性分析 (40)6.6用水合理性分析 (40)7 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41)7.1已有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41)7.2环保整改或补救措施及建议 (42)7.3防止污染措施的结论与建议 (43)8 环境风险分析 (45)8.1评价目的 (45)8.2风险源识别 (45)8.3运营期地质与生态环境风险分析 (46)8.4风险应急预案 (47)9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49)9.1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制度现状调查 (49)9.3环境监测计划 (50)10 评估结论 (52)10.1工程概况 (52)10.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2)10.3需进一步完善的保护措施 (53)10.4结论 (54)10.5建议 (54)1 总论1.1 项目概况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位于赣县区大田乡夏湖村,是以发电为主的V 等工程,电站于2005年10月建成投产。
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共有一个电站发电系统,电站坝址位于赣江水系桃江一级支流长洛河下游。
该电站在赣江水系桃江一级支流长洛河下游取水后引水至厂房内两台发电机组发电。
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为无调节引水式水电站,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引水道、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和发电机设备等建筑物组成。
电站坝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15º08´06″,北纬25º50´2″,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6.2km2,大坝坝高16.1m,总库容23万m3,设计引用发电流量2.78m3/s,装机容量480kw(320kw+160kw);多年平均发电量182万kw·h,年利用小时数3792h,入赣县区国家电网。
1.2任务由来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项目以发电为主,该电站始建于2004年。
因项目一直没有办理环评批审手续,根据国家环保法律规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江西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赣环委字[2016]14号)的有关规定:“实行规范整顿一批,完善备案一批、淘汰关闭一批。
整改措施为“备案完善”先行实行停产整治,达到环保要求后,可以补办的按先行的审批验收权限办理管理手续。
经整治后仍不能达到审批验收要求的项目:(1)由分局、县环保局组织开展环境现状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由项目单位自行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现状评价报告,报县区环保局、分局审核,环境现状评价应重点关注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环境风险是否可控;(2)经环境现状评价后,县环保局、分局组织发改委、安监、规划、消防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相关单位意见,各单位同意后,上政府网公示(4个工作日);(3)公示结束后提请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下文备案,纳入日常监管。
本项目属于未批先投项目,且已经取得的赣州市赣县区环保局的同意,本项目应编制环境现状评价报告以办理“完善备案”手续。
因此,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委托本环评公司对其建设现状进行评价,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对项目所在地现场踏勘,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展资料收集,调研工作,结合本工程现有检测报告,参考等文件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1.3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依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环保违法违规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环办环监【2016】4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项目属于建成已投产的项目,需编制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报赣县环保部门审批。
为此,建设单位委托本环评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评单位工作人员按照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对项目用地周边环境进行了详实的踏勘和考察,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基础及现场环境监测,摸清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对项目的工程分析进行了研究、分析、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结合项目所在区域规划要求及其环境的具体情况,最后编制完成本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1)工作程序建设单位委托并提供有关资料——评价单位前期初步调查工作——现状调查、监测——编制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现状环境影响报告上报主管部门进行信息公开——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备案。
(2)主要工作内容①进行建设项目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区域环境影响源、通过现状评价明确项目所在地的主要环境问题;②通过工程分析,摸清工程建设的规模和主要内容,分析运营期的主要污染环节、污染类型、排污方式及污染程度;③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和论证工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从环境保护角度上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减轻污染的对策及建议,为工程已采取的不合理措施提出整改措施;④对项目与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进行分析论证;⑤进行环境影响风险分析;⑥提出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4评估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次环境现状评估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本项目为无调节引水式电站,为生态影响型项目,坝址位于桃江一级支流长洛河下游,通过引水道、压力管道引至发电厂房水轮机组。
项目属于清洁生产项目,本身不会造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运营期对坝后桃江一级支流长洛河下游河段水量、水文情势、水生生态、水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等的影响;河流两侧山体自然植被的破坏及水土流失的问题,筑坝后水质富营养化、库底泥沙淤积的影响;大坝阻隔对回游性鱼类的影响。
2 评估依据2.1 编制依据2.1.1 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1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订版);(15)《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1.2 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10);(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1998]36号);(9)《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函[1992]13号)。
2.1.3 部委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保部令第5号);(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3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5)《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1997]758号);(6)《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号);(7)《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国家环保局2004年12月);(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9)《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10)《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环发[2015]112号);(11)《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的通知》(环发[2005]13号),2012年1月实施;(12)《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13)《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14)《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环办〔2012〕19号);(15)《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5号)。
2.1.4 技术导则与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12)《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13)《全国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GB/T15808—1995);2.2 环境现状评估目的及原则2.2.1 评估目的调查工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声环境和水环境影响以及工程已采取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并通过对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以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达标情况;针对工程存在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整改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