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赣州市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赣州市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图2-4 声环境 质量监测图
4、 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
章贡新区的规划功能分区主要是行政、商业、休闲娱乐、居住,因 此目前该区域内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一种,不涉及危险。有 毒、有害废物,生活垃圾目前排放量分别为12.5t/a。生活垃圾由市政 环卫部门定期运往指定垃圾填埋场。
新区域内没有工业规 划,所以新区内几乎不 产生工业废水,对工业 废水产生的影响忽略不 计。 ③污水处理厂综合水质 综合预计2012年污 水处理厂和2020年污 水处理厂总体水质情况 见表3-2
表3-2 章江新区生活污水2012和2020年情况一览表*
3、 配套设施布局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公共交通不断完善。 (3)生活设施加紧配套。
4、 建筑设施布局
建筑规模: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96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 建筑而积约为116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为780 万平方米。 新区居住建筑以名层及小高层为主,多层住宅以4-6层为 主,小高层住宅一股控制在18层以卜,标志性建筑采用高层 建筑,但高度不宜超过80米。
b.水质分析
①生活污水水质 结合污水水质类比调查结果,新区在2012年至少需要建设规模为3.5万 m3/d的污水处理厂,2020年至少需要5.5万m3/d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区内全 部污水。 ②工业废水水质 由于章江新区是赣州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 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 新区。
1.1 1.2 1.3 1.4 1.5 1.6 1.7 规划背景 编制依据 评价范围 采用的环境标准 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重点和内容 评级时段
第二章 章江新区规划现状调查
图2-1 地理位置 图
2.1 区域环境状况
1、自然环境状况
(2) 气候条件
章江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又因距海洋 较近,可受海洋气候调节,全年以北风为主导风向,因此 气候温暖,热量充沛,湿润多雨。该区域水资源较丰富, 年均降水量1466mm,年最大降水量为2183.9mm,最小 降水量为969.6mm,年均无霜期286日。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一般每年9月至次年3月盛行北 风,4~6月南北风均势,仍以北风稍多,7~8月南风最多 。累年各风向频率为偏北风占全年风向的44%,偏南风占 21%,偏东风占6%,偏西风占4%,静风占25%。年平均 风速为1.9m/s,最大风速18m/s。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因为章江新区的三面都被章江环绕,其区域内的生活污 水、废水、雨水都会最终排入章江河流内,且城市中央公 园也在新区规划范围内,根据新区的污水排放口、章江河 段周边的建筑设施,因此本次地表水环境评价设置了12个 监测点。见
表2—1结果表 明,新区目前 空气环境质量 尚好,可以满 足环境功能要 求,TSP、 NOx、SO2日 均浓度值可达 到《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中 二级标准。
(2) 新区建成期间废水
a.水量分析
区域污水产生量的计算,一般可根据区域的面积、用地规模、企业结 构、人口规模和经济产值来预测。通过单位污水流量法、比流量法、和 人均用水量法,确定的污水排放量。 比流量法和单位面积污水流量法结果相差不大,结合新区污水处理厂 规划和发展速度,取三种算法结果相差不大,结合新区污水处理厂规划 和发展速度,取三种算法结果的中间值,即近期污水排放量为3万t/d, 远期污水排放量为5万t/d。
㈡开发建成后的大气污染减缓措施
(1)对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①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 ②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 ③降低路面尘粒 ④支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 ⑤大力推荐使用清洁燃料 (2)新敏感点远离线路 新敏感点远离线路减轻尾气污染,研究证明,污染源到接受体之间 的距离会直接影响到接受体污染物浓度,距离越远,到达接受体的污 染物浓度越小。 (3)利用植被净化空气 试验证明,道路两侧的阔叶乔木具有一定的防尘和污染物净化作 用,建设单位应按照《赣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规定,在道路两 侧进行绿化,以充分利用植被对空气的净化功能。
2.2 区域环境调查与评价
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因为章江新区是赣州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 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 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因此本次环评在评价 区设置了4个大气监控点,分别是:监测点一在休闲娱乐区 ,监测点二在城市市政中心,监测点三在居民集中区,监 测点四在道路交通旁,以了解新区空气环境质量情况。见 表2-1
大气污染减缓措施
㈠施工期的大气污染减缓措施
为使开发项目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而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建议采取以下 减缓措施: ①施工现场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有条件的采取砼地坪。 ②开挖、钻孔和拆迁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 干涸的地表,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 ,防止粉尘飞扬。 ③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 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 ④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置,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 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 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对环境要求高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夜 间运输,以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⑤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地盘等携带泥 土散落路面。 ⑥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 ⑦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 ⑧拆迁施工现场围挡必须齐全。 ⑨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 ⑩拆迁、道路施工现场采用彩钢板围护。
3.2 地表水污染因素分析
(1) 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间废水大体可分为混凝土搅拌废水,洗车废水和生活污水。主 要污染指标为SS、悬浮物和石油类,其中石油类含量较少,对该部分废 水通常采用先沉淀后除油的方法,对地表水污染较小。 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COD、BOD和氨氮,可采用化粪池等临 时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其对地表水的污染较小。
水污染减缓措施
㈠施工期的水污染减缓措施
(1)道路建设过程的施工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与油类,因此施工废水不 得直接排入水道或排入市政管网,应作简单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严禁直 排入地表水体。 (2)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防治应在建设期间,严禁将残渣直接排入附近河 流,减少对该水域的污染。 (3)施工期工地食堂污水需经隔油隔渣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市政管 网,最后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4)部分企业建成后若附近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收集其污水,可考虑在取得 市政部门排水许可的条件下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5)本项目的建设施工单位还要对泥浆水进行过滤沉淀简单处理,禁止直 接排入附近水体,建设单位要加强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减少埋场渗滤 液的产生量,在填埋场四周设置排水沟,在填埋场土堤外修筑水坑,将雨水 引出填埋场外,尽可能减少雨水进入填埋场内。 (6)填埋场在作业过程中对废弃物进行临时防雨覆盖,对作业采用搭建简 易防雨棚进行防雨,而废物的填埋在雨季不作业,且降雨时有雨帽、防水帆 布和支撑的遮棚等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到废物中。 (7)对于生活垃圾、施工垃圾、维修垃圾,由于进入水体会造成污染,所 以均要求组织回收、分类、贮藏和处理,其中可利用的废料,应重点利用或 提交收购,对不能利用的,应交由环卫部门妥善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填 埋、堆放等。
图2-3 地表水 环境质量监测 图
章贡新区是集市政用地、居民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为一体的,因此本次环 评在评价区共设置了14个监测点。
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城市区域噪 声环境标准,可 知新区昼夜简总 体声环境尚好, 个测点均可满足 当地功能要求, 但夜间有部分点 超标,根据当时 现场监测情况分 析,主要是由于 夜间当地一种昆 虫发出刺耳的尖 叫声所致。
图2-2 空气质 量环境监测 图
表2-2 章江新区地表水环境调查 表(阴影部分表示超标量)
统计结果表明,监测断面A的水质为3 类,监测断面B的水质为3类,监测断 面C的水质为3类,监测断面D的水质 为3类,监测断面E的水质为2类,监测 断面F的水质为2类,监测断面G的水 质为3类,监测断面H的水质为3类,监 测断面I的水质我i3类,监测断面J的水 质为3类,监测断面K的水质为3类,监 测点L的水质为4类。其中监测断面H的 总磷(以P)计的量高于3类水质的标 准,监测断面J的BOD5的量高于3类水 质的标准,监测断面K的BOD5的量高 于3类水质的标准,监测断面K的总磷 的量稍高于3类水质的标准。总的来说, 收纳水体可以满内现有的主要环境敏感点有居民生活小区、学校 赣州市政府、赣州图书馆、赣州体育馆、赣州城市中央公园。总体来 说,目前这些敏感点均各自成为一体,比较集中。但是赣州市政府、 图书馆、体育馆离赣江源大道较近,附近的噪声较大、空气中的悬浮 颗粒物较多,不利于日常的正常办公,中心学校和居住小区的附近是 医院和新区管委会等事业单位。因此赣州市政府等行政中心并没有得 到很好的保护,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1)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地质条件
赣州市中心城区地处兴国至大余凹陷盆地中部、属低 山丘陵区,地势平坦,整个地势由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 呈马鞍形。章江河曲发育,城区三面临水成半岛,素有浮 洲之称。 章江新城范围内地势平整,高差起伏不大,高程(黄 海高程,一下同)在105-110之间,表面被第四纪冲积与 洪积层覆盖,岩土体自上而下可划分为粘土层、砂砾层和 基岩组成。粘土层厚度为2-4米,表面为耕作层;砂砾层 厚度为2-4米,基岩为白垩系泥岩。地下水主要有三种: 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类裂隙水、基岩裂隙水。 章江新区地质稳定,地基承载力较高,地质条件简单 无特别不良地质情况。
第三章 章江新区规划分析与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