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tallurgical Techn ology 课程编码:01110230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金工实习、机械制图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工业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常用机械零件的坯料制造、结构工艺、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零件毛坯制造及机械加工工艺知识,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提供工艺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学习与金工实习联系密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根据所加工零件的性能要求,具有选择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和制定制造结构工艺的初步能力,具有选择零件毛坯的加工方法及制定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铸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铸造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能够对零件毛坯进行铸造工艺分析。

了解合金的铸造性能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掌握缩孔及缩松的预防措施,理解铸造应力和变形的产生及危害,掌握砂型铸造,了解特种铸造的特点及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1.1铸造工艺基础
1.2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1.3砂型铸造
1.4特种铸造
1.5铸件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
1.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2.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3•铸件质量控制
4•造型方法
5•浇注位置和分型面选择
6.铸件结构设计
[本章难点]:
1.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2.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3•浇注位置和分型面选择
第二章金属压力加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能够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理解金属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了解锻造方法特点及工艺,了解板料冲压的特点及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2.1金属的塑性变形
22锻造
2.3板料冲压
2.4特种压力加工方法简介
[本章重点]:
1•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自由锻和模锻
3•锻造工艺规程制定
4.锻件结构的工艺性
5•板料冲压的分离工序
6•板料冲压的变形工序
[本章难点]:
1•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锻造工艺规程制定
3•板料冲压分离和变形工序
第三章焊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焊接的概念及电弧的结构,理解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了解焊接应力与变形,了解电焊条的组成、作用、种类及选用原则,了解常用的焊接方法及特点。

[本章主要内容]:
3.1电弧焊
3.2其他常用焊接方法
3.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3.4焊接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
1.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2.焊接应力与变形
3•电焊条的选用原则
4•材料的焊接性评价
5•焊接结构设计
[本章难点]:
1•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2.焊接应力与变形
3•焊接结构设计
第四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理解切削原理的基本知识,包括机床的切削运动、刀具角度、刀具材料、切削过程、切削变形区、切削力、切削热、积屑瘤等,理解他们对切削加工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其不利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
4.1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
4.2刀具材料及刀具构造
4.3金属切削过程
4.4切削加工技术经济简析
[本章重点]:
1.切削用量三要素
2•刀具的组成、标注角度及其作用
3•常用刀具材料
4•切屑的形成过程
5 •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本章难点]:
1•刀具的标注角度及其作用
2•切削的形成过程
3 •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切削加工的影响
第五章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并结合金工实习的内容,掌握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本章主要内容]:
5.1车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5.2钻、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5.3刨、拉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5.4铳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5.5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
1.钻孔的特点
2•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3•铳削方式及特点
4•磨削的特点及方法
[本章难点]:
1•铳削方式及特点
2•磨削的特点
第六章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简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掌握精整加工方法,了解光整加工方法,了解各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加工特点和应用范围,以便在解决工艺问题时能合理的选用。

[本章主要内容]:
6.1精整和光整加工
6.2特种加工
[本章重点]:
1.研磨的特点及应用
2•珩磨的特点及应用
3.电火花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4•电解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5•超声波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6.高能束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本章难点]:
1.研磨的特点及应用
2.电火花加工的原理
第七章典型表面加工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3种常见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是第四章〜第六章内容的归纳总结和综合运用。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对于基本表面(如外圆、内圆和平面)能够制定合理高效的加工方案。

[本章主要内容]:
7.1外圆表面的加工
7.2孔的加工
7.3平面的加工
[本章重点]:
1.外圆加工方案的制定
2.孔加工方案的制定
3.平面加工方案的制定[本章难点]:
1 .孔加工方案的制定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课程习题课(讨论课)的要求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组织开展2个学时的讨论课,综合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工艺设计能力,对典型零件制定正确的加工方案,并以大作业的形式提交报告。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为非机械类专业课程,不设实验课。

七、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图表多、数据多,与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十分密切。

由于本课程的
实践性和工艺性较强,而学生又缺乏工业生产知识,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很难讲深讲透,因此,教学手段以板书讲解为主,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讨论课大作业(20%)+考试成绩
(70%)。

九、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金属工艺学(上、下)》,邓文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课程主要参考书]:
1.《热加工工艺基础》,张万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吴恒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制定人:于辉审定人:周玉林
批准人:高殿荣
2008年7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