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工作为什么要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社会工作的目的:(1)帮助案主解决具体问题,提高他们应对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2)与各类组织、机构打交道,并改革这些系统使之更有效地满足案主的需要;(3)把人和环境联系起来,帮助案主获得资源、服务和机会。
2、人类行为:人类行为简单地说是泛指人的一切行动。
从社会工作角度来看,人类行为是指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3、人类行为的分类:1、根据行为的功能分: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和社会行为。
2、根据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标准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1)正常行为:指符合社会文化的要求,同时符合在该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要求。
它是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平衡发展以及适应良好的标志。
(2)偏差行为:不符合或者违反社会文化标准的行为是偏差行为。
第二节研究人类行为的模式1、研究人类行为的模式有哪些?一、单元决定论到多元决定论:1、19世纪下半叶,社会工作信奉单元决定论(单原因说)。
①理论依据:认为任何一种结果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单一的原因。
②思想:一旦揭示了问题的原因,问题将得到解决。
如:友好访问者——道德提升将解决“道德不足”的穷人问题;睦邻运动者——致力于改变贫穷的“环境决定因素”来解决经济萧条、酗酒、文盲和事业问题都失败了。
2、复合因果说:复合因果说假定社会问题。
如贫困问题既是个人原因也是社会原因。
3、多元决定论:①多元意味着,在问题发生的临界点,多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②决定论即案主难以回避作为结果的症状或问题。
二、心理—社会方法:1、含义:它包括一个有关问题成因的理论并提供一种临床模式(clinical model),在这种模式中包含多维的诊断和治疗。
2、理论:19世纪末诞生,心理-社会方法一直强调同时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案主。
即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辨明并评估影响案主的心理因素(如:人格应对、智力和自我运作能力),同时还要辨明并评估影响案主的社会因素(如:家庭历史、同伴关系、社会制度等)。
三、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1、理论来源: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的大学里开始传授社会工作课程,到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开始使用医学模式来研究人类行为。
创始人是弗洛伊德2、医学模式:把案主看做是病人,首先诊断病因,然后提供治疗。
病人的问题被认为存在于病人的身体之内。
医学模式把人类性感和行为问题概念化为两大类,即精神病和神经病。
因此有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人被贴上了医学标签,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神经病、精神错乱等。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是精神失常特别是神经官能症的主要原因。
3、心理-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把病人当作需要帮助的人,研究病人情感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病探索治疗的方法;强调内在的心理过程,着重于使病人调整自己已适应社会环境。
因此这种方法也称为心理-医学模式。
四、环境中的人:1、理论来源:20世纪60年代,一些社会工作者对医学模式的作用提出质疑,认为在引起案主的问题上,环境因素至少和内部因素一样重要。
所以,这时社会工作者开始把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环境上来,试图以改变环境的形式来服务案主。
2、理论框架:案主的问题既源自案主的个人因素(例如人格、个性、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等),也源自环境因素(如不良的环境或者阻碍案主接近资源的环境障碍等)。
框架把把人类问题两方面的原因结合起来即早期的个人因素(弗洛伊德观点)和后来的环境因素。
认为与系统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如:家庭、教育、就业、政治、宗教等)。
3、社会工作者关注的三个领域:①关注个人并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②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机会连接起来③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
第三节人类行为的生态系统模式一、生态系统模式的主要概念:1、系统:是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
它由一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以一定的方式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功能性的整体。
(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等)2、边界: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界线。
它是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系统内部关系的特点,使系统表现出独特性。
(Chess and Norlin说到边界界定了子系统。
在界定子系统的同时,边界也界定了组成系统各元素将要扮演的适当的角色。
如:学生、教授、秘书,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边界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系统,使系统的功能免受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
)3、子系统:是二级的或者附属的系统,也可以认为子系统是大系统中的小系统。
(如:一个家庭系统,父母形成一个子系统,而孩子也是一个子系统;大学里教师是一个子系统,而行政工作人员又是一个子系统。
)4、自动平衡:它是系统的一种性质,是系统维持一种相对稳定不变的平衡状态的倾向。
大多数活性系统都具有这种寻求系统内部的平衡以维持系统继续存在的性质(如:一个家庭系统中一个孩子被虐待,虐待将是该家庭的一项功能,一旦那个受虐待的孩子离开家庭,那另一个孩子将被选择出来受虐;或者就是家庭成员改变行为,但是这种改变会打破平衡,那其他成员也必须改变来适应那个改变行为的成员,以达到家庭的平衡。
)5、整体性:指由各元素组成的系统所产生的效应大于由各元素简单相加所产生的效应。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不能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简单相加,或者说,系统一旦被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系统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一个家庭不等于孩子和父母,如果父母离婚,其家庭也就解体)6、角色:是根据个人地位确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以及特定团体和社会的期望。
系统中每一个人都在系统中扮演着一个角色。
7、关系:是两个或多个个人活系统之间在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的实际联系,它常常意味着相互交换和动态的相互作用。
8、输入:它包含从其他系统中获得的能量、信息或者通信流。
(父母可能从孩子的老师那里接收输入,孩子的体育成绩不及格。
)9、输出:是某一系统对所接收的输入进行了处理之后所产生的结果。
(如:一位虐待妻子的案主在结案之前不再虐待妻子了,这种积极的行为改变是一种输出。
)10、反馈:反馈是输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接收有关自身工作绩效的信息系统。
反馈有正性反馈和负性反馈两种形式。
正性反馈是接收他关于他正在正确的做什么的信息,以维持现状并持续发展(一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考试“个案社会工作”这门专业课时,得了98分,那么这位学生给的反馈是他已经掌握了这门课的大部分信息)。
负性反馈告诉系统他做错了什么,作为负性反馈的结果,系统可以选择纠正任何偏差或者错误并恢复一种自动平衡的状态(如:一位社会工作督导告诉被督导人他正在用错误的方式填写一份机构表格,这使被督导人有机会改正其行为并以正确的方式填写)。
11、界面:指不同系统、组织或者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确切点。
要准确找到案主的问题,关键要找准界面。
(如:一对夫妻前来咨询所,说他们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严重的分歧。
通过交谈发现他们真正的问题是他们不是教育孩子有分歧,而是夫妻之间缺乏交流。
)12、演变:是系统从简单状态向复杂状态运动的倾向。
(如:家庭,两个人——三个——四个——五、六个并且在生活中每天都在增加新的信息和经历,使开始的简单变到复杂)13、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者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以能出现的程度。
在生态系统模式中,熵的具体一样是指系统趋于解体、损耗和消亡的倾向。
(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衰老并最终死亡。
)14、负熵:他是熵的对立面,是系统趋于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在生理、智力、情感等方面会发展成熟。
)15、同等结果:即“条条大道通罗马”,达到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一个社会工作者,为贫困家庭寻找资源,可以是现金、代金券、食品券、免费服务等等)16、社会环境:指包括与案主相关的各种社会条件、情形和包围着案主的各种相互作用。
17、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A、人;B、社会环境;C、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
18、相互依赖: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
19、事件:是人与人、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
事件分为肯定事件和否定事件。
20、能量:是人与环境之间能动作用的力量,有输入、输出两种形式。
能量输入即能量进入个人的生活并提高个人社会功能运作的能力;而输出即能量从个人的生活中外流或者从个人的生活中拿走一些东西。
21、适应:即根据周围的环境作出调整的能力,意味着变化。
22、压力:是一种制服人的力量,通常让人感到紧张、焦虑不安或者感到危害、威胁等。
(1)挑战:这是一种由挑战引起的对胜利的期望可以引起一种积极的情感,这样的压力可以促进案主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2)危害或者威胁所带来的消极情感,这样的压力常常带有痛苦或者破坏的性质。
23、应对:它是适应的一种形式。
适应强调对新环境的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反应,应对而强调努力克服困难、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4、结果:人与环境之间的每一次有效事件都会对相互作用的双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就是事件的结果。
分为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
25、问题:结果的形式之一就是问题。
如果在与环境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中出现了不良、无法适应或者无法应对的情形,那么,问题就产生了。
26、变化: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在案主自身的努力下,案主不断改善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的严重性逐渐得到减缓,案主逐渐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化这就是变化,它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
变化是双方的,一方面包括案主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包括社会环境系统的变化。
变化所表达的是人与华宁双方面而不是单方面的关系、作用或者性质。
二、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工作者:1、经纪人:即把案主及其所需要的资源联系起来。
2、促进者:为案主提供支持、鼓励和建议,使案主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3、调停者:帮助冲突双方解决争端、达成和解。
调停者在冲突双方之间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偏向任何一方。
4、教育者:社会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像案主传递有关信息。
5、评估者:所有的社会工作人员都需要扮演评估者的角色,以评估自己的工作绩效。
6、个案管理者(协调者)主要是挖掘资源,有计划地为案主提供资源、服务和监督的过程。
7、呼吁者:为案主的权力和利益而呼吁。
第三章胎儿期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1、胎儿期: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出生这段时间,约40周,即我们通常说的怀胎十月。
(研究发现,人类行为是从胎儿期开始有,并且胎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快的时期,个体在母体子宫内的成长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胎儿的发育阶段:当精子透过卵细胞避时,受精卵就诞生了,这时母体就怀孕了,一个受精卵从针尖大小到完全形成新生儿通常要经过280天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