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胡良杰
成员:陈大妞李晓霞胡亮
主持人所在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分校
报告日期:2014-12-22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进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地图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工具。

地图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学生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第二、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标的要求。

地理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高中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第三、在现实中,读图能力的掌握始终是学生地理学习中的难点。

地理测试中有大量的辨图认图,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学生最容易失分。

第四、我们的思考。

我们认为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方法,因此提出该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地理读图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基本知识去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掌握正确的读图解题思路与方法步骤,从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像)提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训炼学生地理高考应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这样讲并不言过其实。

地图是讲授内容的印证,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能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及本质联系,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读懂地图,地理难点内容也就迎刃而解。

地图和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相比,地图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课本中文字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重点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地理分布图,等值线图和地理统计图等)。

(1)教学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重视每幅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教学相关的地图,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

(2)课堂上对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图文转化,图形结合,学会“画图总结”,加强地图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教育实验法、课堂
1.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图所起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

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2.地理原理图用不同的符号,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如1.3地球公转图、4.2褶曲成因图、3.1水循环示意图、2.2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等主题地图。

3.地理模式图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

如3.2世界洋流模式图、1.2太阳系的模式图、2.2气压中心图、5.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等。

4.地理统计图用以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

主要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几种。

如降水各月分配及气温变化曲线图、人口增长示意图、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等。

5.自然景观图有表示地表形态的景观图,如新月沙丘、风蚀蘑菇、火山等;有自然带典型动物的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的河马,热带草原的斑马和长颈鹿、澳大利亚的袋鼠,南美洲的大食蚁兽等;也有由自然环境、植物、动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图;还有地质时代图,典型生物或化石图。

6.人文景观图用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画,如客家民居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埃及、开罗风光图,因纽特人生活图,温带草原的蒙古包图,坦桑尼亚的剑麻图等。

3、明确好成员职责和任务,划分好详细的工作计划。

课题主持人:胡良杰负责课题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的把握和结题工作
课题成员:陈大妞负责抓“教学案例分析”和学生动态学习情况的分析
课题成员:李晓霞负责于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研究
课题成员:胡亮“整合”教学资料和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1、课题组负责人职责:
(1)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协调,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邀请课题专家组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按正常的进度进行。

(3)及时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并且做好兼职的资料员,以确保研究档案的完整、有序。

(4)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集体研究学习活动,并作好记录。

2、课题组组员职责:
(1)遵守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时按质完成承担的研究任务。

主研人员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认真学习领会《开题报告》和课题阶段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任务、方案和内容,领会其实质。

(3)主动开展理论学习,了解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已有成果,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科课题组组织的集体研究学习活动,接受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检查和考核。

(4)课题研究常态化。

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作好记录,为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翔实的素材。

4、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突出课堂教学研究。

把课题研究作为全体教师展示教学,探索教育理论、构建教学模型的一个舞台,使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上分析因果,总结理论。

课题研究要跳出课题组成员的小圈子,形成全员参与的研究氛围。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式。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上课者通过教材钻研,分析学生实际,在教研组进行讨论;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成功之处,在组内共享。

3、突出“问题即课题”,探索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落实“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全员参与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关注高考地理读图题,地理高考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提高学生对课题的重视度。

4、形成一种研究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入,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发展不平衡,科研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加大科研培训力度和骨干教师成长案例的宣传力度。

2.课题研究存在表层化现象。

教学工作主要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而研究主要是回答“方法策略”的问题,是探寻教育规律的过程。

我校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作还较为肤浅,对教育规律的总结还有待加强。

3.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有待加强。

4.调查分析出导致部分高中生不会正确读图或读图速度很慢的各种原因,加强和提升读图意识。

5.对近年来高考读图分析题,找出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研究策略,采取具体可行的方法、措施,力求解决这一难题。

四、今后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打算
1、今后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打算
课题的思路要坚持主抓“四个培养”: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2、培养学生在读图中发现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4、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个人认为本课题仅仅处于初始阶段,课题研究中留下了一些不足和问题仍然推动着我们继续研究的步伐。

在课题今后研究中,我们要继续与学校其他地理老师一起努力,继续进行相关“读图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向更科学、更高效的目标继续前进。

使《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不断完善。

2、课题体会
课题对于学生读图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仅仅处于实验初始阶段,课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因此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正和帮助,让本课题得到充实完善,巩固深化,总结出更好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