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LTE室分建设思路
校园区用户密度高 ,语音和数据业务 需求均较高
大型场馆
本场景语音和数据 业务需求均较高, 同事业务的突发特 性非常明显,忙闲 时段区分明
要求实现双通道 2X2MIMO覆盖,采用 特型天线进行分区
20
LTE室分建设场景分类
LTE室分场景分类(4/4)
场景类别 建筑特点 覆盖要求 LTE建设模式(建议版 ) 隧道覆盖采用POI+泄露 电缆;站台采用室内天 线,采用2X2MIMO覆 盖
地铁
地铁的大部分区域位于地面以下, 如地下过道、走廊;站厅、站台; 地下隧道。地铁人流量大,地铁覆 盖信号的良好覆盖是运营商优质网 络的一面特殊旗帜
地铁覆盖区域包括 隧道内覆盖和车站 覆盖,其中隧道内 覆盖采用泄露电缆 ,车站及站点采用 室内天线进行覆盖
电梯/地下室
电梯/地下室是全封闭的空间,对信 号的屏蔽作用较大,一般无法接受 到空间以外的覆盖信号
人流密集,所在区域的 高端用户比例高,语音 和数据业务都有较大需 求,要满足覆盖和容量 需求,要求提供足够的 带宽以提高用户体验 机场河客运站语音和数 据业务需求均较高,尤 其是机场高端用户较多 ,而且由于候机楼空间 空旷,基本无空间阻隔 ,小区规划难度高。
交通枢纽
采用室内分布系统覆盖 ,要求全覆盖,实现双 通道2X2MIMO
单极化天线
单极化天线
WCDMA信源
LTE信源(室内单通道)
双频合路器
单通道
单极化天线
单极化天线
GSM信源
每个室内覆盖点只需要一条射频传输链路和一根吸顶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
通常一个楼层只使用RRU的一个通道。
适合规模较小,对数据需求不高的场景。
24
LTE室分建设 双通道室内分布系统
GSM信源
18
LTE室分建设场景分类
LTE室分场景分类(2/4)
场景类别 建筑特点 覆盖要求 LTE建设模式(建议版 ) 重点覆盖,更换室内双 极化天线,实现双通道 2X2MIMO
商业类建筑
包括大型商场、IT卖场、咖啡厅 等,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 较高,大型商场和咖啡厅同层建 筑隔断较少,楼层间穿透损耗较 大,IT卖场同层内建筑隔断较多 ,隔断多以木板为主,楼层间穿 透损耗较大。 1.客运站建筑结构一般为钢筋混 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外加玻璃 幕墙; 2.货运站大部分为室外空旷场地 ,但是有些是墙体封闭型的仓库 ; 3.机场候机楼一般为钢筋混凝土 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外加玻璃幕墙 组成,相对宽敞,空间很大。
三频合路器
WCDMA信源
单通道
LTE信源(室内2通道)
二频合路器 AP1 500mW
单通道
双极化天线
双极化天线
WLAN(末端合路)
新建LTE室分系统时,GSM、WCDMA与LTE一通道合路,WLAN与LTE另一通道合 路。 需考虑LTE两通道之间功率平衡问题,同时需要兼顾不同系统之间的功率匹配问题 系统末端采用一个双极化天线或两个单极化天线。
LTE室分建设思路
1
目录
LTE建网思路及主要网络指标
LTE室分设计
LTE工程规范及与其他系统的干扰 分析
2
LTE建网场景
3
LTE室分建设覆盖指标
1
室内分布的覆盖 区域内满足RSRP > -105dBm的概 率大于90%。
2
室外10米处应满 足RSRP≤110dBm或室内小 区外泄的RSRP 比室外主小区 RSRP低10dB。
3
同频20MHz组网 , 10用户同时接入, 小区边缘用户下/ 上行速率约 1Mbps/250Kbps。
4
数据业务小于10%。
覆盖设计目标
外泄控制目标
边缘速率要求
块差错率目标
4
LTE室分建设业务质量指标
系统内切换成功率 掉线率 无线接通率
基本目标>95% 挑战目标 >97%
基本目标<4% 挑战目标 <2%
基本目标>95% 挑战目标 >97%
5
网络制式的定位
TD-LTE网络定位
GSM:主要承载语音基础业务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 WCDMA:加强连续覆盖,深度覆盖,提高网络和终端性能。短期内
以提高W网利用率为目的,长期以吸收中等速率数据流量为目标,与 GSM的语音业务承载优势形成互补。
WLAN:是蜂窝网络的重要补充。主要承载PC、智能手机及第三方
14
LTE建网PCI及邻小区设置原则
PCI及邻小区设置
LTE系统中, 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LTE里物理小区ID,主 要用来区分小区。3GPP协议规定了504(0~503)个PCI,504个PCI又被
分为168个PCI组,每组分配给一个eNB,每组包含3个唯一的ID。因此
8
LTE建网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原则(3/3)
(10)LTE室内覆盖系统频率配置原则:室内与室外覆盖最好能采用异频组网 方式。
(11)LTE信号源产品主要为分布式基站(BBU+RRU),Home eNodeB、
Pico RRU。 (12)LTE室内覆盖信源单小区配置为O1,载波带宽为20MHz;需要特别考 虑规避邻区干扰的场景可按照2个10M频点异频组网方式配置。
此类特殊场景的人 流量虽然不大,但 是保障信号覆盖的 意义重大,一直以 来都是室内覆盖的 重点区域
采用单通道进行覆盖
21
LTE室分建设方式
新建方式
室外覆盖方式 室内单通道方式 室内双通道方式 新一代室分分布系统
改造方式
单通道方式 双通道单极化天线方式 双通道双极化天线方式
7
LTE建网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原则(2/3)
(5)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物业点应能保证优质的室内覆盖,同时要控制好室内 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
(6)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多系统间的干扰,以及多系统合路器的干扰抑制指标。
(7)室内分布系统应按照LTE的频段进行模测和布放天线点,并采用“多天线、 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8)对于前期只出过2G方案的站点,在引入LTE系统时,首先对原2G系统达 不到LTE覆盖效果的区域进行补点,再馈入LTE信号。 (9)对于前期出过2G+WCDMA方案的站点,在馈入LTE系统时,首先对原 2G+W系统馈入LTE信号,然后对覆盖弱区域或数据业务需求高的重点区域进行补点 保证LTE的业务效果。
15
目录
LTE建网思路及主要网络指标
LTE室分设计
LTE工程规范及与其他系统的干扰 分析
16
LTE室分建设场景覆盖方案对比
LTE室分场景覆盖方案对比
17
LTE室分建设场景分类
LTE室分场景分类(1/4)
场景类别 建筑特点 覆盖要求 LTE建设模式(建 议版)
采用基于分布式基 站的室内分布系统 ,实现全覆盖,尽 量实现双通道 2X2MIMO
WiFi终端的高速互联网数据业务,逐步扩大WLAN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分 流热点地区2G、3G网络数据业务。
LTE:主要承载高质量、高宽带的数据业务。
6
LTE建网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原则(1/3)
(1)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要统筹考虑GSM/WCDMA/LTE/WLAN四网融合的 目标,考虑WLAN大规模部署以及LTE引入等因素对分布结构的影响,避免后期频 繁改动。 (2)应综合考虑网络容量、系统干扰、资源情况、建设难度、投资成本等各
为1.25米。
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λ (0.5米) 。
13
LTE建网切换带规划原则
切换带规划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 素设定。 (2)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 的入口处。 (3)电梯的小区划分:建议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 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 电梯厅内发生。
主要靠室外宏基站来实现 ,室内覆盖作为一个补充 。居民小区的室内覆盖一 般采取室内分布系统和小 区(室外)分布系统相结 合的方式;高层小区、别 墅区和低矮住宅区尽量通 过室内分布系统覆盖
室外宏基站+室内 分布系统覆盖方式 。尽量实现双通道 2X2MIMO,无法 安装天线的地方换 双极化天线,提高 系统容量
写字楼
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 土结构外加玻璃幕墙,通常楼层 较高,由于该类型建筑功能为写 字办公商用,所以平层内部建筑 隔断较多
高端用户比例相对较高, 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均较 高
居民小区
1.人口比较密集 2.室内用户对通信的需求较大 3 建筑密集,排列比较规则,无 线信号容易受遮挡 4 在居民区内不易协调建设宏蜂 窝基站 5 无线网络覆盖比较困难,容易 出现覆盖盲区或盲点
辐射防护的规定 。
12
LTE建网天馈系统设计原则
天馈系统设计原则(2/2)
针对LTE系统,采用MIMO天线方案时,对于单极化天线至少需要新增一路天线 。为了保证MIMO性能,建议双天线保持一定的间距,以降低天线相关性,随着天 线间距的变大,相关性有变小的趋势。 在办公室和会议室等较为封闭场景,天线相关性较小,建议布放天线间距大于 4λ (0.5米)即可。 在狭长走廊场景,由于天线相关性较大。建议布放天线间距大于6λ (0.75米),且 尽量使天线的排列方向与走廊方向垂直,以降低天线相关性。 在会展中心等较为开阔场景,天线相关性较大,建议尽量采用10λ 以上间距,约
种因素选择最佳建设模式。
(3)应遵循现有的各技术制式下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并满足各自系统的设 计指标。 (4)应精心设计分布系统拓扑结构,充分考虑新制式的影响,便于新系统的 引入:以WCDMA制式的技术条件来确定分区,以LTE制式的技术条件来确定分簇, 使分布系统局部的调整尽量在分簇或分区的小范围内进行,避免引入新技术时对整 个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