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第四章抗体抗体概述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类似于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抗体(抗体,Ab):一种免疫球蛋白(Ig),其中b细胞被抗原刺激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产生的糖蛋白,该糖蛋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存在于体液中它以分泌型(sIg)和膜型(mIg)存在。

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和γ球蛋白,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γ球蛋白区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类似于抗体的球蛋白;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其不一定是抗体第一抗体(1)的重链和轻链重链的结构,450-550个氨基酸残基,五大类IgG-γIgA-αIgM-mu(μ)* IgD-δIgE-ε(ε)轻链,轻链是重链的1/2。

约214个氨基酸κ型:λ型= 2: 1(2)可变区和恒定区1。

在可变区(V区)的重链和轻链的N-末端附近的大约110个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在高变区(HVR),以及在V区中变化最剧烈的特定部分有3个L链和3个H链,也称为互补决定区的框架区。

V区高变区以外的位置是2。

恒定区(C区)的C端附近的其余氨基酸序列是相对稳定的(III)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对蛋白酶敏感,易于拉伸和弯曲(iv)结构域结构域:h链和l链可以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几个球形结构。

每个结构域包含约110个氨基酸。

本节总结了1。

抗体的基本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 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1)重链和轻链:?1.重链-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氢链恒定区的结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γ-免疫球蛋白;α—IGa;μ—IgM;δ—IgD;ε—IgE?2.轻链-由大约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L链的结构特异性,Ig分为κ型和λ型,比例为2: 1?(2)可变面积和恒定面积:?1.可变区(V区):重链和轻链N端附近的大约110个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为??高变区(HVR)和互补决定区(CDR):V区变化最大的区域是,其中重链和轻链各有3个特定位置,总共有6个区域可以与表位紧密互补。

?骨架区:在V区高变区之外的区域稳定了高变区的结构;?2.恒定区(c区):重链和轻链c端附近的其余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不同类型ig的重链结构和长度相差?(3)铰链区:位于CH1~CH2之间,容易拉伸和弯曲?(4)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包含约110个氨基酸J链,即连接链和分泌片的多肽链(保护性分泌IgA(SigA));富含半胱氨酸;由浆细胞合成的1和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2以非共价形式与二聚体(sIgA)结合;它们一起分泌到粘膜表面粘膜免疫系统1。

它们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反应2。

它们产生分泌型IgA(分泌型IgA,SIgA)3,抗体水解片段(1)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Fab Fc(2)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 F(ab’)2(能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显示二价结合)+PFc’(无生物学效应,并最终被降解。

不能发挥生物效应)2。

j链和抗体分泌片段: (1) j链(IgM和IgA):一种多肽链,稳定的聚合物,由浆细胞合成(2)分泌片段(sIgA):保护性分泌IgA,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3,抗体水解片段:(1)由木瓜蛋白酶水解:靠近两条重链之间二硫键的氨基端?(1)两个Fab(片段抗抗原结合):即抗原(表位)结合片段;?(2)一个Fc(碎片晶体):碎片可以结晶;?(3)细胞表面的Fc片段受体(FcR),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2)用胃蛋白酶水解Ig:来自连接两个重链的键之间二硫键的羧基端附近?①一个F(ab’)2:能结合两个抗原(表位)?②一些pFc ‘:无体外活性第三抗体的功能1,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3,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嗜碱性粒细胞,Fc 片段受体(FcR)1。

调理2。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 3。

调解?ⅰ型超敏反应(见第18章)4、通过胎盘和粘膜第5节人工制备的抗体1、多克隆抗体(pAb)、含有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免疫动物,可刺激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抗体混合物抗血清:机体用特异性抗原免疫后,血清中常用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动物:马、羊、兔、豚鼠、小鼠和大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的主要局限性是特异性低、交叉反应和相对难以纯化。

不能连续生产II和单克隆抗体:由针对(或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组成的单克隆抗体具有效价高、纯度高、特异性高、纯化成本低等特点,且纯度高、易纯化标记、特异性高。

大多数效果好的物种来自制备周期长、制备工艺复杂的小鼠,抗复合物纯度低,超过±。

一些特异性差、难度大的兔、羊、豚鼠短小、简单。

第五章补体第二节补体激活识别激活阶段:酶促级联反应阶段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每个补体成分都有一定的顺序。

为了激活连锁酶促反应模式中的效应阶段,这是一个显示各种生物活性的过程。

首先,经典途径(I)主要激活物质是由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激活过程1。

鉴定阶段高效抗体:免疫球蛋白G1、免疫球蛋白G2、免疫球蛋白G3或免疫球蛋白g抗体铰链区的功能: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补体结合部位暴露2。

激活阶段3。

膜攻击阶段管状结构聚合物。

高亲脂性的膜攻击复合物,导致靶细胞裂解2,旁路途径(自我研究)激活剂: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肽聚糖、磷酸帕里酸)、酵母多糖、葡聚糖、聚合/凝集的IgA或IgG4等3,凝集素途径(自我研究)激活剂:病原体表面的特殊糖结构,如甘露聚糖、岩藻糖、N-等4、补体经典MBL途径旁路途径抗原和抗体三种激活途径的比较(银+免疫球蛋白G1、病原体表面特殊糖结构主要激活颗粒如微生物、凝集免疫球蛋白G2、免疫球蛋白G3和免疫球蛋白(如甘露糖、岩藻糖、物质IgA和免疫球蛋白G4化合物N-半乳糖胺)在感染的早期或应答的初始阶段,在感染的晚期,功能与感染功能依赖于是否Ab第4节补体生物学效应I,细胞毒性效应:??膜攻击复合物介导靶细胞裂解,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①细菌裂解;②溶解和破坏肿瘤细胞;③溶解宿主自身组织细胞,导致溶血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二。

调节效果:??C3b、C4b和iC3b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吗?三。

炎症介质的作用(自学)?Iv .免疫复合物的消除:??(1)免疫粘附:C3b、C4b和iC3b可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然后粘附在表达CR1和CR3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上,这些细胞和血小板通过血液循环到肝和脾以解毒和清除。

??(2)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五、参与获得性免疫(自学)第6章细胞因子第2节细胞因子及其主要功能(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代表性细胞因子、主要功能)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生物学特性列举名称256-28IL-29产生细胞主要作用刺激t细胞和b细胞256增殖增强NK和巨噬细胞杀伤活性激活的各种免疫细胞的抗病毒作用是2,干扰素(IFN):细胞因子1。

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α,干扰素-β,干扰病毒感染并抑制病毒复制,病毒感染是合成ⅰ型干扰素最强的天然诱导剂,具有抗病毒作用。

2。

ⅱ型干扰素,γ干扰素,参与多种免疫调节3。

三型干扰素、白介素-28、白介素-293、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

(1975)肿瘤坏死因子-β:亦称淋巴毒素,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等产生。

(1968)主要功能:正常: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抗肿瘤异常(过度):恶病质、脓毒性休克引起的多器官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

IV,集落刺激因子,CSF):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CF IL-3,多能集落刺激因子-多能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其能够选择性地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其它造血祖细胞)定向增殖和分化以形成相应的细胞集落,EPO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颗粒细胞/大相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一种能促进相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正或负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6、趋化因子趋化作用:能吸引免疫细胞CXC第二分组。

CC子组3。

c第4分组。

CX3C亚组“部分细胞因子”概述细胞因子(CK):由多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多功能、高活性和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多肽的总称。

主要有六大类:1,白细胞介素介导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介素-38等。

)白介素-2: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白介素-28,白介素-29:三型干扰素,抗病毒2,干扰素(IFN)-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第一类(假设?、IFN-?):抗病毒是主要因素;??第二类(干扰素-?):参与多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作用弱。

3,肿瘤坏死因子-促进肿瘤出血和坏死(体外):肿瘤坏死因子-?还有肿瘤坏死因子?正常: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并抵抗肿瘤;异常(过度):恶病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4集落刺激因子(CSF)-选择性促进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前体细胞的定向增殖和分化: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mutli-CSF)(多能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TPO(血小板生成素)等。

5,生长因子,GF)-促进相应的细胞增殖和分化:NGF(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

6,趋化因子-趋化细胞因子(最大的细胞因子家族):①,CXC亚家族(如白介素-8);;(2) CC亚家族;(3)c分组;④CX3C 亚家族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必须与细胞表面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受体是跨膜蛋白。

第7章MHC分子:移植排斥的主要决定因素第1节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物1的基因结构和遗传特征的制备。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缓慢和微弱排斥的移植/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强烈和快速排斥的移植/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MHC分子是主要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小鼠MHC,H-2复合物,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MHC分子也被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因为人类MHC分子最先发现于人类白细胞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