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第二节 血清补体(complement)检测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由3组球蛋白分子组成 第1组:9种补体成分(C1~C9); 第2组:B、D、P、H、I 因子; 第3组: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1、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2、血清C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 ,在经典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发挥主要作用。 参考值: 0.85~1.70g/L 意义:↑:急性时相蛋白。 ↓:合成能力降低(肝病); 合成原料不足(营养不良); 消耗丢失太多 (肾炎、 SLE、白血病化疗、失血);
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存在于机 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以及部分细胞的表面,分5类:IgG 、IgA、IgM、IgD、IgE。 1、概述
Ig 产生部位 含量
功能
IgG 脾脏、淋巴结 75% 1、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
2、通过胎盘,新生儿被动免疫
IgA 肠系淋巴组织 10% 1、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
。 6、癌抗原15-3 (CA15-3):乳腺癌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 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癌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 3、L-岩藻糖苷酶(AFU):肝癌
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特异与非特异 二、量变与质变 三、综合立体定位
四、不能作最后诊断 五、结合临床 六、动态检测的重要性
一、蛋白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1、甲胎蛋白(AFP):肝癌 2、癌胚抗原(CEA):广谱肿瘤标志物,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 、乳腺癌、肺癌等。因此,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 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 3、组织多肽抗原(TPA):肿瘤的疗效监测。 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 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鳞癌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凌光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
内容提纲
•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 血清补体检测 • 细胞免疫检测 • 肿瘤标志物检测 • 自身抗体检测 • 感染免疫 • 其它免疫检测
临床免疫学检查
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球蛋白 补体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临床免疫学检查
感染相关免疫学 肿瘤标志物
肝炎相关病毒标志物 细菌感染免疫 病毒感染免疫 寄生虫感染免疫
自身抗体
移植免疫
临床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方法及原理
1.凝集反应 2.沉淀反应 3.中和试验 4.放射免疫试验
5.荧光试验 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7.化学发光 8.流式细胞术
第一节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一、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检测
2、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是机体抗感 染、抗过敏的重要免疫“屏障”。
IgM 分子量最大
5% 1、最早出现的Ig。
2、杀(溶)菌、溶血、促吞噬、凝集比IgG高5001000倍,在机体早期的免疫防御作用重要。
IgE 粘膜固有层 0.002% 1、 产生I型变态反应。
2、临床意义
(1)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和某 些AID,如SLE、RA等。
(2)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MM、巨球蛋白血 症
IgE升高:见于I型变态反应、 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 慢性肝炎、SLE、RA等。 (3)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
制剂的病人。
(4)新生儿和婴幼儿:其含量较成人低。 (5)IgG亚类:某些免疫缺陷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二、血清M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 M protein)测定
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 电泳迁移率的IgG分子或片段,其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IgG型、IgA型、轻链型 。
2、其它血液系统疾病(巨球蛋白血症、良性M蛋白血症、重链 病、半分子病、淋巴瘤)
第五节 自身抗体检测
•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
性减低或破坏,致使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损伤含有 相应自身抗原的组织器官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相应的 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自身抗体的分类
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具有与器官、组织及其成分 抗原反应的特异性。
3、血清C1q、 C4、 B因子测定
补体激活途径示意图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查
一、T细胞亚群检测 1、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ERFT 2、T细胞转化试验: 3、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CD3+T、 CD3+ /CD4 +T、 CD3+ /CD8 +T
二、B细胞分化抗原测定:CD19、CD20、CD21
三、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测定 1、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测定: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测定(ADCC)
四、细胞因子检测 1、IL-2和IL-2R检测 2、TNF测定 3、IFN测定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检查
•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 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于机体对 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应肿瘤存在和生长 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 产物等,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糖脂肿瘤标志物 1、癌抗原50 (CA50):无器官特异性 2、癌抗原72-4 (CA72-4):胃肠道肿瘤和卵巢癌 3、糖链抗原19-9 (CA19-9):胰腺、肝胆、胃肠道癌 4、癌抗原125 (CA125):恶性浆液性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 5、癌抗原242 (CA242): 能识别CA50和CA19-9的抗原决定簇
如:抗甲状腺抗体、抗心肌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 抗肾上腺皮质细胞抗体等。
非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系统性自身抗体):以细 胞某一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其能与各器官、组织细 胞的相应抗原反应。
如: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着丝点抗体、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等。
抗循环中各有形成分的自身抗体:包括白细胞和(或)血 小板的抗体,以及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