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
一、名解:
第一章颅面生长发育
生长区(growth site)和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
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
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中心。
2•生长型:
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有。
从器官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生长和发育:
生长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
发育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4•生长变异(growth variability):
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规律。
常用能够反映身体一般生长发育状况指标来比较分析,以判断某个体的变异是否在群体正常范H内。
5•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
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6.终末平面:
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
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7 •近中终末平面:
是指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
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
&替牙间隙(leewayspace):
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在上颌单侧约有〜1mm,在下颌单侧为〜2mm,
9 •切牙债务(incisor liability):
在乳牙恒牙交替的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差值称为切牙债务。
10・生理龄(physiological age):
为了明晰个体生长发育的的真实悄况,除了实足年龄外还有骨龄、牙龄、第二性征及形态学年龄等更客观地反应个体生氏发育生理特点的其他生理学年龄,即~。
第二章错合畸形
Il.错合畸形(Malocclusion):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12.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
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13.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
凡轻微错合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这种正常
范H的个体合彼此之间乂有所不同,故称个别正常合。
14.安氏错牙合分类:
第一类错合一一中性错合: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上颌6近中颊尖咬于下颌6 近中颊沟);
第二类错合一一远中错合:磨牙为远中关系(下颌后退);
第三类错合一一近中错合: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前移)O
5冠角:
指牙齿的近、远中倾斜,牙齿临床冠长轴与合平面垂线所组成的角为冠角或轴倾角,代表了牙齿的近、远中倾斜程度。
第三章头影测量等
16•深覆盖(deep ogrjet):
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
分为三度:I度:3mm〜5mm; II度:5mm~8mm; [II度:超过8mm。
17•反覆盖(reverseoverjet):
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唇侧,常在严重的下颌前突、前牙反合时出现。
18.深覆合(deep overbite):
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小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V5以上者, 可分三度:
I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V5而不足1/2;
[|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切而不足2^;
III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於。
19.反覆合(reverse overbite):
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面。
20.锁合:
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
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颊侧,或是下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上后牙的颊侧。
分为正锁合和反锁合两种。
正锁合:是上后牙的舌斜面位于下后牙颊斜面的颊侧,合面无咬合接触。
反锁合:是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位于下后牙舌尖舌斜面的舌侧,合面无咬合接触。
21 •开合(open bite);
在正中合位时,上下前牙切端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者为前牙开合。
分度:
1)I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内。
2)3-5mmo
3) >5mm。
22.反合:
上下牙弓及颌骨水平向发育异常,分前牙反合和后牙反合,前牙反合表现为下颌牙咬于上颌牙唇侧;
后牙反合表现为下颌牙咬于上合牙颊侧,但并非锁合。
23.SPEE 曲线(curve of spee):
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颊尖及磨牙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24.记存模型(study model):
是矫正前、矫正过程中某些阶段及矫正完成后患者牙合状况的记录,应制作精确,长久保存。
25.拥挤度:
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26•必需间隙或牙弓应有长度(space required);
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
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
27•可用间隙或牙弓现有长度(space available):
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测量下颌六龄牙前部牙弓的整体弧长。
2& Moyers预测法:
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
29.tanakajohnston 预测法:
下颌切牙牙冠宽度总和片下颌单侧尖牙、前磨牙宽度总和。
下颌切牙牙冠宽度总和/2片上颌单侧尖牙、前磨牙宽度总和。
30.Bolton指数分析:
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旭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31.Pont指数分析:
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以上颌4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
32.头影测量标志点:
标志点是用来构成一些平面及测量内容的点。
理想的标志点应该是易于定位的解剖标准,在生氏发育过程中应相对稳定。
33.头影测量(cephalometries);
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査、诊断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
常用分析方法:Downs分析法一一面角,颌凸角,上下齿槽座角,下颌平面角, Y 轴角。
34.蝶鞍点(S):蝶鞍影像的中心;常用作描图重叠的参考点。
35•鼻根点(N):鼻额缝之最前点;前-颅部的标志点;代表颅、面部的结合处。
36 •耳点(P):
外耳道的最上点(解剖耳点);常以定位仪耳塞影像之最上点代表(机械耳点)。
37.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后颅底的标志。
38.Bolton点:枕骨1»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39.眶点(O):眶下缘之最低点
40.翼上颌裂点(Ptm):
翼上颌裂轮廓(倒泪滴状)之最下点;常作上颌后界的参考点。
41.前鼻棘(ANS):前鼻棘之尖
42.后鼻棘(PNS):硬腭后部骨棘
43.上齿槽缘点(SPr):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常在上中切牙釉牙骨质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