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欣赏第一章遥远的图景——原始及先秦绘画自测练习思考题1. 举例说明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有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2. 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有什么历史意义?第二章凝重瑰丽——秦汉绘画自测练习思考题汉代神仙观念在帛画、壁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中有着哪些具体表现?第三章生动流韵——魏晋南北朝绘画自测练习思考题1. 顾凯之在绘画创作和理论上有哪些主要贡献?2. 顾凯之的的名作《洛阳赋图》。
3. 谢赫“六法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历史贡献?第四章盛世华彩——隋唐绘画自测练习思考题1. 隋、唐敦煌石窟画主要有哪些艺术成就?2. 吴道子的绘画贡献是什么?3. 丹青指的是什么?第五章万象千古——五代及两宋绘画自测练习思考题1. 为什么说五代绘画在唐宋之间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2. 李成、范宽对山水有哪一些影响?第六章绚烂归平淡——元代绘画自测练习思考题1. 赵孟頫在宋元画风转变之际起到什么作用?2. “元四家”的山水画各自具有什么特点?3.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中国画象征文化传统的涵义。
第七章草木华滋——明代绘画自测练习思考题1. “浙派”绘画有哪些主要代表画家?其艺术特点是什么?2. “吴门四家”指的是哪四位画家?各自绘画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3. 以徐渭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在绘画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4. 董其昌“南北宗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明末清初绘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第八章摹古与创新——清代绘画自测练习思考题1. 清初“四王”指的是哪四位画家?他们各自的画风特点是什么?2. “四画僧”的历史地位是什么?3. 如何评价“扬州八怪”、“海派”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模拟试卷综合练习一一、名词解释1. 枪笔:范宽的用笔特点被称为“枪笔”,也就是笔由顿而斜出形成的刚强有力的视觉效果。
2. 马一角:北宋山水画家马远自创他的山水画构图时,常常截取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沿对角线或偏左边,或偏右边,大部分画面皆为空白。
这种构图特点人称“马一角”。
又称所谓“边角之景”3. 没骨图:北宋花鸟画家徐崇嗣创作的即不用墨线直接以色彩描绘花叶草枝。
4. 落墨:徐熙将其画法自称“落墨”即先用墨笔勾染出花草结构,然后略施颜色,使其更有韵致。
有人将这种画法概括为“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映隐”。
这其实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墨与色结合的一种新的花鸟画形式。
5. “战笔描”:线描是周文矩独具特色的。
其特点是“行笔瘦硬战掣”。
二、填空题1.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中的装饰纹样主要有:三角形、斜线纹、波折纹、人面纹、鹿纹、蛙纹、鱼纹等,这些均为黑绘。
2. 进入唐代,山水画的风格和画法变得多样而复杂。
于青绿之外,又出现了水墨画法、泼墨法和破墨法常见见于画家笔端。
因此,唐代山水画也基本可以分为两大主要画法,一是青绿山水画,二是水墨山水画。
3. 画面构图是取势的重要手段。
《论画》说:“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对绘画创作的素材要作精妙的裁剪,安排其各自位置,以表现整体的气势,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都讲究气势的表现。
4. 顾楷之的绘画理论以“以形写神”为中心,副之以“迁想妙得”,“悟对通神”、“玄赏”及“置陈布势”等,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5. 所谓“以墨代色”是王渊花鸟别画具一格的画法.它是以墨笔勾线再用水墨晕染,利用墨本身所具有的浓、淡、干、湿、黑等丰富变化,描绘出花鸟形象阴阳向背的关系,造成类似于设色画的效果。
三、欣赏与分析作品1. 四川大邑画砖图—弋射收获图2. 韩滉《五牛图》卷:四、陈述题1. 你怎样理解赵孟頫的变革绘画观念——复古理论?2. 儿童绘画的特点和原始社会中的原始艺术(即人类艺术的萌芽阶段)中的抽象纹样有没有相同之处?综合练习二一、名词解释1. 疏体:为吴道子的画风即“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和“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画风普遍受人称道。
2. 妙想妙得:所谓“妙想妙得”就是指体验对象和艺术联想是艺术表现的前提。
也就是说,作画之前必须审慎地观察、体验、理解对象,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行精妙的构思,才可以下笔。
在此前提下,方可“以形写神”。
3. “没骨法”:直接以颜色绘出各种物象,很少用或不用勾线。
4. “边角山水”:北宋花鸟画家夏圭他和马远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其作品中山水偏在一边,描绘更为简单,于劲爽清幽之外更多了几分韵味。
5. 干笔积墨之法:以清代王原祁创造的以笔墨功力之深厚著称的笔法,由淡到浓,由疏到密,多次晕染.层次富有变化而又笔笔清晰笔笔力透纸背、沉雄老到、墨气淋漓.达到了熟而不甜、生而不涩的境界.浅绛山水墨色相融,极为自然,即所谓“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干笔积墨之法。
二、填空题1. 岩画的题材和主要内容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方面:动物、狩猎、放牧、战争、舞蹈、巫术仪式。
2. 概括顾楷之的绘画理论第四点体验对象和艺术联想是艺术表现的前提。
也就是说作画之前必须审慎地观察、体验、理解对象,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行精妙的构思,才可以下笔。
所谓“妙想妙得”就是这个意思。
在此前提下,方可“以形写神”。
3. 谢赫对绘画理论的最大贡献著名的“六法论”。
“六法者也?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
4. “吴门画派”肇始者和领袖是沈周,文徽明受其影响.其他如文嘉、文伯仁、陈道复、钱谷、陆治、谢时臣、王毅祥等人均为一时名家。
与沈、文几乎同时的唐寅和仇英也活动在苏州,后人称其为“吴门四家”,也称“明四家”。
5. “扬州八怪”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痛恨官场腐败,同情普通百姓,了解民间疾苦,常以书画表达不平之愤,或潇洒纵逸,或狂放怪诞强烈的情感抒发和明显的世俗倾向。
三、欣赏与分析作品顾凯之《洛神赋图》第1段四、陈述题1. 兰竹菊“四君子”的中国画象征文化传统的涵义。
2. 徐熙的“落墨”是什么意思?综合练习三一、名词解释1.传移模写:指学习中国画第一步要求是临摹,学习书法也一样。
这是历代中国书画家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2. 气韵生动:是指绘画所表现的对象的精神世界法则,也是其目的所在。
3. 米点山水:米芾的画法。
这种画法以墨点代替线条,表现江南云雨之景,“烟云变灭,林泉点缀,草草而成”。
4. 兰叶描:画衣纹的线条是吴道子亲创的兰叶描(也称莼菜条),强调转折顿挫,飞扬流动,确是“吴带当风”的疏体风貌。
5. 三远:是郭熙对山水画构图提出的所谓“三远”,也就是“自山下而仰山颠”的“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的“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的“平远”。
“三远”基本概括了山水画的构图法,对后世晌很大。
二、填空题1. “六法论”讲述的是绘画品评的六个标准,也是绘画创作的六项原则。
从评品角度来看,可从第一法评到第六法。
从创作角度来讲,可从第六法逐步达到第一法。
品评和创作的这种双向运动构成了绘画的双重发展模式。
2. 巨然于画中也用披麻皴法描绘山石的纹理;不同的是,他画山顶多作矾头而且画幅多为立轴,便于表现山体的气势。
巨然画中山顶连成一脉,宛如一条巨龙卧于山头。
3. 黄公望的主要画学思想记录在他的《山水诀》中有两句话可以窥见其核心内容.一是“大要去邢、甜、俗、赖四字”,二是“大抵作画,只是一个理字最要紧”。
4. 荆浩还著有绘画理论著作《笔法记》。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所提出的“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
于谢赫“六法”之外增加“墨”。
从而笔墨并重。
统一于画面之中。
5. 武宗元留给我们的只有《朝元仙仗图》卷,是为制作壁画而作的稿本。
此图纯为白描,画八十七神仙像,他们以一仗行列的形式前去朝渴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因而得名。
八十七神仙像各具特征,而且差异很大,他们都统一在迎着微风向前方行进的队仗之中,这一安排极为巧妙,使画面有了主心骨。
衣纹用兰叶描法,全卷人物衣饰飘举,形象饱满,有唐人风范。
三、欣赏与分析作品郭熙:《早春图》四、陈述题1. 你怎么理解“扬州八怪”名声最高画家郑燮?2. 你怎样理解顾凯之绘画理论“以形写神”具有独具特色的思想内涵?综合练习四一、名词解释1. “变”或“经变”:所谓“变”或“经变”是指绘于纸、绢或墙壁上的佛经的故事。
2. 勾勒填彩:黄筌的画法是先以淡淡的墨线勾出轮廓,赋色极为精工、细致,浓丽的色彩将墨线掩盖不留痕迹呈现出美妙华丽的视觉效果。
3. 野逸:徐熙的绘画风格其实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墨与色结合的一种新的花鸟式。
因此所谓“野逸”既是指描绘对象,也是指描绘风格。
4. 古意:所谓“古意”,由赵孟頫提出的绘画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指崇尚晋唐、五代、北宋绘画传统,倡导古画的法理和意趣反对“近世”即南宋绘画观念。
而“古意”论是贯串赵孟頫一生的绘画思想,也是他的绘画理论的核心部分.5. 兼工带写:指明代林良的一种写意法,是以水墨为骨体,保持法度和形似,也可以说是所谓的兼工带写的画法。
二、填空题1. 李成的绘画特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山石用卷云效法,画树枝呈蟹爪形,这些特点常见于北宋至元、明山水画中,成为后代画家不断师法的典范。
除平远之景外,李成还擅作全景式构图的高山大岭。
2. 郭熙著有画论《林泉高致》。
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山水画的缘起、本质、创作方法。
如对自然山水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构图的“三远”特别强调画家的文化修养。
其中最精彩的是《山水训》和《画诀》两篇。
3. “扬州画派”,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八位画家。
即李鳟、汪士慎、金农、黄慎、李方膺、郑燮、高翔和罗聘八人。
4. 文同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也就是说先有胸中之竹,才能得心应手。
5. 自然事物都具有象征的意义.如梅的傲骨、兰的幽芳、竹的坚贞、菊的浓烈,各种品性比喻君子的各种品德.借中国画中各种技法得以表现,实为世界文化中罕见的独特创造。
三、欣赏与分析作品董源《潇湘图》四、陈述题1. 你是怎样理解宋代马远山水画构图的特点?2. 你怎样理解谢赫《古画名录》中提及的有关品评“六法论”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