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题快速练(一)7.“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蔡伦以树皮、碎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
其主要工艺过程:切麻→洗涤→加草木灰“水浸”→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揭纸。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造纸主要利用树皮、麻头中的纤维素B.“水浸”“舂捣”“抄纸”都是物理变化C.加草木灰“水浸”利用的是草木灰水溶液的碱性D.“切麻”“蒸煮”的目的都是提高草木灰“水浸”的效率【试题解析】:选B造纸利用的是树皮、麻头中的纤维素,A正确;“水浸”是化学变化,“舂捣”“抄纸”都是物理变化,B错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水溶液显碱性,树皮、麻头利用草木灰“水浸”“蒸煮”,是利用K2CO3溶液的碱性“脱脂”,C正确;“切麻”是减小固体的粒径、“蒸煮”是加热都可以提高浸取速率,D正确。
8.有机化合物M是制备聚酯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M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9H10O,属于单官能团有机物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但所有原子不共面C.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醛的还有9种D.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还原等反应【试题解析】:选C由结构简式可推出M的分子式为C9H10O,只有—CHO这一种官能团,A正确;M分子中除苯环外的三个碳原子均直接与苯环相连,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M分子中有两个甲基,甲基碳原子位于四面体内部,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B正确;苯环上只连有一个取代基且属于芳香醛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即取代基有两种情况,其分别为—CH2CH2CHO、—CH(CH3)CHO;苯环上连有—CH3、—CH2CHO两个取代基时有邻、间、对3种,苯环上连有—CHO、—CH2CH3两个取代基时有邻、间、对3种,苯环上连有—CHO、—CH3、—CH3三个取代基时有6种(其中一种为M),故符合题意的共有13种,C错误;M的苯环和甲基上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醛基和苯环均可以发生加成反应,醛基既可以被氧化,又可以被还原,D正确。
9.实验室制备和纯化乙酸乙酯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1装置中,球形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B.加热图1装置后,发现未加碎瓷片,应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却后补加C.将图1装置中反应后的液体预处理,然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粗产品D.用图2装置对乙酸乙酯粗产品进行蒸馏,可以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试题解析】:选D加热时有机物易挥发,为了回收挥发的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可使用冷凝管进行冷凝回流,A项正确;碎瓷片可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加热过程中,发现未加碎瓷片,应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却后补加,B项正确;图1装置中反应后的液体预处理后,主要含有乙酸乙酯和无机类物质,以及少量有机类杂质,用分液漏斗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粗产品,C 项正确;图2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应该在烧瓶上部的支管口处,故D项错误。
10.“接触法制硫酸”的核心反应是2SO2+O22SO3,因SO2在催化剂表面与O2接触而得名,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低B.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C.图示过程中既有S—O键的断裂,又有S—O键的形成D.该反应的催化剂有V2O5和V2O4【试题解析】:选B由图知反应①慢,则反应①的活化能高,A错误;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由慢反应决定,B正确;反应①生成新的S—O键,整个过程中没有S—O键断裂,C错误;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有V2O5,V2O4是前面反应生成,又在后面反应中消耗,属于“中间产物”,D错误。
11.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钙混合物制备金属钠的装置如图所示。
阳极A为石墨,阴极为铁环K,两极用隔膜D隔开。
氯气从阳极上方的抽气罩H抽出,液态金属钠经铁管F流入收集器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助熔剂,降低氯化钠的熔点,减少钠蒸气的挥发B.金属钠的密度小于熔融混合盐的密度,电解得到的钠在上层C.隔膜D为阳离子隔膜,防止生成的氯气和钠重新生成氯化钠D.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Na++e-===Na,阴极上可能有少量的钙单质生成【试题解析】:选C本装置的目的是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联想电解铝工业中的助熔剂冰晶石,加入氯化钙的目的同样为作助熔剂,A正确;从图中知道,金属钠在上部收集,所以猜想到钠的密度小于混合盐的密度,B正确;由图可知,Cl-通过隔膜D移至阳极A放电产生Cl2,隔膜D应该为阴离子隔膜,C错误;阴极的电极反应书写正确,副反应也合理,D正确。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位于同一周期,且X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的“棍”可能是单键,也可能是双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X>Y>ZB.含氧酸的酸性:Y>XC.X、Z分别与W形成的某两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D.W、X、Y、Z不能存在于同一种离子化合物中【试题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的信息,X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可以断定X为碳元素;根据所给分子(氨基乙酸)的球棍模型结合题给信息可知,W、X、Y、Z分别为H、C、N、O。
根据所学知识,原子半径H<C,故A错误;C、N的含氧酸都有多种,无法确定酸性大小,故B错误;C与H形成的化合物一般为烃,O与H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为H2O,在一定条件下H2O可与CH2===CH2生成CH3CH2OH,故C正确;H、C、N、O可形成NH4HCO3等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13.常温下,用0.100 mol·L-1的盐酸滴定20 mL相同浓度的某一元碱BOH溶液,滴定过程中pH及电导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OH的电离常数K b约为1×10-5B.B+与Cl-的导电能力:b>aC.a点溶液中:c(B+)+2c(H+)=2c(OH-)+c(BOH)D.滴定至pH=7时,c(B+)=c(Cl-)=0.1 mol·L-1【试题解析】:选D利用图像中起点pH=11可求,即K b≈(1×10-3)20.100=1×10-5,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溶液中B+与Cl-的浓度逐渐增大,故B+与Cl-的导电能力:b>a,B正确;a点溶质为等浓度的BOH与BCl,依据电荷守恒:c(B+)+c(H+)=c(OH-)+c(Cl-),物料守恒:c(B+)+c(BOH)=2c(Cl-),两个守恒式中消掉c(Cl-)即可得C项,C正确;滴定至pH=7时,依据电荷等恒式知c(B+)=c(Cl-)≠0.100 mol·L-1,因为酸碱溶液混合后体积增大,所以c(Cl-)应小于0.100 mol·L-1,D错误。
客观题快速练(二)(对应配套卷P134)7.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C.“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用陶土烧结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试题解析】:选B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A正确;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B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正确;“黑陶”是陶瓷的一种,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D正确。
8.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举办,节俭办赛是主要理念。
在场馆建设中用到的一种耐腐、耐高温的表面涂料是以某双环烯酯为原料制得,该双环烯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双环烯酯的水解产物都能使溴水褪色B.1 mol该双环烯酯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该双环烯酯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D.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7种【试题解析】:选A该双环烯酯水解产物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溴水褪色,A正确;该双环烯酯的两个碳碳双键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加成,B不正确;分子中不存在苯环,共平面的原子从碳碳双键出发,至少是6个,分子中分别与两个碳碳双键共平面的原子不一定共面,C不正确;分子加氢后,两边环分别有4 种一氯代物,—CH2—上有1种,共有9种,D不正确。
9.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较多量乙酸乙酯。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试剂乙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沸点/℃34.7 78.5 118 77.1A.装置中球形干燥管既能冷凝蒸气又能防止倒吸B.反应结束后大试管中的现象: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上层溶液颜色变浅C.从大试管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过滤分离出乙醇D.最后加入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试题解析】:选B混合气体中含有乙醇、乙酸蒸气,二者均易溶于水发生倒吸,利用球形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故A正确;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则反应结束后大试管中的现象: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故B错误;根据题给信息①,说明加入无水氯化钙后,即可过滤除去乙醇,故C正确;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故D正确。
10.乙炔在Pd表面选择加氢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其中吸附在Pd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正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 kJ·mol-1C.Pd为固体催化剂,其表面积大小对催化效果无影响D.C2H*2+H*―→C2H*3只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试题解析】:选B由图可知,吸附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由图可知,该正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 kJ·mol-1,故B正确;固体表面积越大,固体催化剂Pd的催化效果越好,故C错误;C2H*2+H*―→C2H*3既有化学键的断裂过程,也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D错误。
11.在乏燃料后处理流程中,四价铀作为铀钚分离的还原剂已广泛使用。
在UO2(NO3)2-通电HNO3-N2H4·HNO3体系下采用电解法制备四价铀,电解总反应为2UO2+2+N2H+5+3H+=====2U4++N2↑+4H2O,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液中NO-3的移动方向:a极→质子交换膜→b极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UO2+2+2H2O+2e-===U4++4OH-C.若转移4 mol e-,将有4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D.当产生11.2 mL N2时,同时生成U4+的质量为0.238 g【试题解析】:选C NO-3不能透过质子交换膜,A错误;酸性环境下,b电极发生的反应为N2H+5-4e-===N2↑+5H+,B错误;电极a是阴极,电极b是阳极,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导线中转移4 mol e-,溶液中有4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向阴极(a极)移动,C正确;未注明标准状况,不能够准确计算,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