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一)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一)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四节 有理数的除法(一)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2.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二)过程方法
通过有理数除法的法则的导出及运用,学生能体会转化的思想。

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三)情感态度
通过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推广,体会知识系统的完整性。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有两个,在运用中合理运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情景引入】
1.问题:有四名同学参加数学测验,以90分为标准,超过得分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分数记为负数,评分记录 如下:+5、-20。

-19。

-14。

求:这四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超过80分或不足80分?
学生活动:学生列式(+5-20-19-14)÷4
化简:(-48)÷4=?(但不知如何计算)揭示课题(从实际生活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2.为了学习今天的有理数除法先复习小学倒数概念. 一般地a a 1⋅
=1(a ≠0),也就是说a 的倒数是a
1。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32;(2)43
2
;(3)0.2(4)-0.25;(5)-1 【教学过程】
1.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启发学生思考:(-6)÷2,就是求一个数与2的积等于—6。

引导学生将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学生已知的乘法运算。

试一试: 6÷2=______ ,(-6)÷2=______ , (-12)÷(-3)=______
由(-12)÷(-3)=(-12)× )3
1
(-, 知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

完成下列填空:
(1)8÷(-2)=8×( ) (2)6÷(-3)=6×( )
(3)-6÷( )=-6×
31 (4)-6÷( )=-6×3
2 做完填空后发现了什么?
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即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也可以表示成
2.例题讲解:例1 计算:
(1)(-18)÷6, (2)⎪⎭

⎝⎛-÷⎪⎭⎫ ⎝⎛-
5251, (3)(-0.75)÷(-0.25), (4)(-12)÷⎪⎭

⎝⎛-
121÷(-100)
, 解:(1)原式=(-18)×
61=-3 (2)原式=⎪⎭⎫ ⎝⎛-⨯⎪⎭⎫ ⎝⎛-2551=2
1
(3)原式= )4()43(-⨯-=3 (4)原式=(-12)×(-12)×(-
1001)=25
36 观察上例中被除数、除数、商的符号。

可得到与乘法相类似的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不等于零的数。

都得0。

掌握符号法则,有的题就不必再将除数化成倒数再去乘了,可以确定符号后直接相除,这就是第二个有理数除法法则。

有理数除法同小学学过的一样常常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 ÷b=b
a
(b ≠0)利用除法法则可以化简分数。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1)312- (2)1624- (3)1545-- (4)32
1
-
解:(1)312
-=(-12)÷3=-(12÷3)=-4
(2)16
24-= (-24)÷16=-(24÷16)=-1.5
(3)1545--=(-45)÷(-15)=3; (4) 321
-
=⎪⎭
⎫ ⎝⎛-21÷3=-61
例3 计算:
(1)⎪⎭

⎝⎛-÷⎪⎭⎫ ⎝⎛-
3235 (2)⎪⎭⎫ ⎝⎛-⨯÷-438721 (3) 41322÷÷
(4)⎪⎭⎫ ⎝
⎛-7624
÷(-6) (5)-3.5÷87×⎪⎭⎫ ⎝⎛-43 (6)⎪⎭⎫ ⎝

--712217÷433 解:(1)原式= ⎪⎭

⎝⎛-⨯⎪⎭⎫ ⎝⎛-2335 = 25 (2)原式= +(437821⨯⨯) = 73
(3)原式=42
3
2⨯⨯ = 3 (4)⎪⎭

⎝⎛-7624
÷(-6) =⎪⎭⎫ ⎝
⎛+
7624×6
1
(先定符号) =4+
71=47
1
; (乘法分配律) (5)-3.5÷
87×⎪⎭
⎫ ⎝⎛-43 =
27×78×4
3
=3; (先定符号后定值) (6)⎪⎭⎫ ⎝
⎛--712217
÷34
3 =-215×154-715×15
4 (注意符号) =-2-74=-27
4

【课堂作业】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
65 (2)7
3
- (3)-5 (4)1 (5)-1 (6)0.2 2.计算:
(1)36÷(-3) (2)(-2)÷
2
1
(3)0÷(-5) (4)8÷(-0.2) (5)⎪⎭⎫ ⎝⎛-÷⎪⎭⎫ ⎝⎛-
4387 (6)
(-6)÷(-4)÷⎪⎭

⎝⎛-53 (7)-18÷0.6 (8)-0.25÷⎪⎭

⎝⎛-
83
3.化简下列分数: (1)
721- (2)122- (3)854-- (4)848- (5)3624-- (6)5
- 4.计算: (1)⎪⎭⎫
⎝⎛-÷⎪⎭⎫ ⎝⎛-⨯⎪⎭⎫ ⎝⎛-
492143 (2)-6÷(-0.25)×
241 (3)⎪⎭⎫ ⎝⎛-÷⎪⎭⎫ ⎝⎛-÷⎪⎭⎫ ⎝⎛-
213132 (4))6(6151-⨯⎪⎭
⎫ ⎝⎛-÷+- 5.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1)
b a -=b a -=-b a ; (2)b a --=b
a
参考答案: 1. (1)
56 (2)37- (3)-5
1
(4)1 (5)-1 (6)5 2. (1)-12 (2)-4 (3)0 (4)-40
(5)
67 (6)25- (7)-30 (8)3
2 3. (1)3- (2)61- (3)427 (4)-6 (5)3
2
(6)0
4.(1)6
1
- (2)1 (3)-4 (4)179
5.(1)成立 (2)成立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的过程.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这一节课,从有理数除法问题的产生,到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形成,以及归纳人有理数除法的解题步骤等,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