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常用逻辑思维方法

第4章常用逻辑思维方法


4.1比较法
最后得分 甲=2.0+1.5+2.5=6.0 乙=2.0+3.0+2.5=7.5 丙=0+3.0+5.0=8.0
可以看出,丙虽然有一项指标为“差”,但总 体表现最优。
4.2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揭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的内 在联系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主要手 段,它主要解决部分和整体的问题。科学技术的 不断分化和综合,促进了分析和综合方法的形成 与发展。学科的不断分化和综合,尤其是第二次 世界以来出现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协同 论等一系列具有方法论特征的系统科学的出现, 将分析和综合方法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4.2分析与综合
分析和综合的作用体现在:它是加工情报 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的基本手段、是形成观点和模型的主要工 具,也是构成各种逻辑方法的重要基础。
4.2.1分析
概念 分析就是把客观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要 素,并根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的特定关系,通过推理、判断,达到认识事 物目的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方法
定性的方法 定量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常用逻辑思维方法 德尔菲法 头脑风暴法 简单统计学方法 复杂统计方法 层次分析法
第四章 常用逻辑思维方法
信息分析与预测中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建立在逻辑推理和辨 证分析基础上,根据已知信息运用分析与综合、相关和比 较、演绎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手段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 质、发展规律和因果关系。
4.3 推理
常规推理
所以常规推理又习惯地称为三段论。即它恰好由 三个直言判断组成,恰好由三个不同的概念做主 项和谓项,而且每个概念在两个判断中各出现一 次。 例如:大前提:任何物质单位都是可分的。 小前提:基本粒子是一种物质单位。 结论: 基本粒子是可分的。
4.3 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推理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推理的形式,它从枚 举一类事物的若干分子具有某种性质得出这类事物的所有 分子都具有该性质的逻辑思维方法。其基本的推理程式为: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 Sn是(或不是)P (从S1 S2…. Sn不是S类中的全部分子,但是在枚举中没 有遇到与之矛盾的情况) 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
4.3 推理
例如: 我国耕地资源目前已处于相当紧张的供求状态; 我国森林资源目前已处于相当紧张的供求状态; 我国草地资源目前已处于相当紧张的供求状态; 我国水资源目前已处于相当紧张的供求状态; 所以,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目前已处于相当紧张的供求
状态。
4.3 推理
简单枚举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推理形式 的正确性并不一定能保证由真的前提得出真 的结论,它只能肯定由真的前提得出的结论 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在运用这种推理形式时,要注意不能有矛盾 的情况。只要发现有一个矛盾的情况,结论 “S是(或不是)P”就不能成立了。
4.1比较法
使用比较法应注意事项
不同的比较对象之间要有可比性 根据比较目的合理设计和选择比较指标 多使用数据和图表
4.1 比较法
比较法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
揭示事物的水平和差距 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评价事物的优劣和真伪
4.1 比较法
揭示事物的水平和差距
4.1比较法
揭示事物的水平和差距
4.2.1分析
步骤 明确分析的目的 将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要素 分别考察分析对象以及各个要素的特点 探明各个事物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并进而研究这些关系的性质、表现形式、 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2.1分析
类型 因果分析 表象和本质分析 相关分析
4.2.1分析
相关分析
除了因果关系、表象与本质关系以外,客观事物之 间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还可以以其他 的性质和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科技和经济的增长 与人口、技术开发与引进、成本与利润。我们把利 用事物的这些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一种或几 种已知事物来判断或推知未知事物的方法统称为相 关分析。
4.2.2综合
综合的类型 简单综合 分析综合 系统综合
4.2.2综合
简单综合
简单综合是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情况、 数据、素材等)进行汇集、归纳和整理。这种 综合的一个必然条件就是注意从细微之处点点 滴滴地积累材料,并要具有对有关信息的高度 敏感性。
4.2.2综合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对所搜集到的与特定事物(课题) 有关的信息(情况、数据、素材等),在进 行对比、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已 认识事物的本质、全貌和动向,获得新的知 识和结论。
逻辑关系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 逻辑思维方法在信息分析与预测过程中得到了普遍使用。 虽然逻辑思维方法只是定性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前因后果、 大小优劣、部分整体、一般特殊等关系,一般不给出定 量关系,但它是依据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得出可能的结 论,因此逻辑思维方法具有广泛使用、定性分析、推论 严密的特点。
4.2.1分析
共变法 除了唯一变化的情况外,其他的情况必须保
持不变,如果变化的情况不是唯一的,就无 法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超出一定范围或一定限度后,共变的情况可 能就不再继续,也可能会改变共变的方向。
4.2.1分析
表象和本质分析
表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 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表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 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种必不可少的要素的内在 的联系。由于本质是通过表象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 的,利用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分 析的方法,就是表象和本质分析。
4.2.1分析
求同法 求同法所获得的结论只是或然性的,即使前提都是 真的,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
各场合有无其他的共同情况,如果忽略了不同情况 中隐藏着另一个共同的情况,就有可能错误地确定 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进行比较的场合愈多,结论的可靠性就愈高。
4.2.1分析
求异法
又称为差异法,如果所观察的现象在第一种场合出现,在第二种 场合不出现,而这两种场合只有一个原因不同,则可初步确定 这个不同的原因就是引发该现象的原因。
4.1比较法
很多情况下被比较对象的不同指标各有优 劣,不同指标本身的重要性也各不相同。比 如企业,其市场营销能力的重要性可能远高 于财务管理能力,而不同企业在不同能力上 又各有所长,在这种情况下,要比较不同企 业的整体优劣,就要进行加权比较。
4.1比较法
加权比较法简单原理 假定有甲、乙、丙三个比较对象,A、B、C 三个指标所在比较对象中所占权重(即重要 性百分比)分别为20%、30%、50%, 各个比较对象在各指标上的表现为好、中、 差。对应的等级分分别为10分,5分,0 分,三个比较对象的表现如下:
4.2.1分析
因果分析 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各种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的联 系形式。任何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也 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通过因果分析,可以找出 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和方向。
求同法 求异法 共变法
4.2.1分析
求同法
如果在不同的场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些不同的场合各有若 干原因,但其中只有一个原因相同,则可初步确定这个共同的 原因就是产生该现象的共同原因。推理形式可以用下表表示。
4.1比较法
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4.1比较法
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4.1比较法
判定事物优劣、真伪 例如,澳大利亚曾对能源运输的三个方案进行过比较研究。
4.1比较法
结论:方案Ⅲ 运输效率和设备运转效率高、 经费投入少、不占用地面、可根据水源分布 情况灵活选择电站站址,是三个方案中的最 佳方案。
4.2.2综合
系统综合
系统综合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与研究 课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时间与空间、纵向 与横向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系统综合不是简 单的信息搜集、归纳和整理,而是一个创造 性的深入认识研究课题的过程。
4.3 推理
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思 维过程,就是在掌握一定的已知事实、数据或因素 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因果关系或其他相关关系顺 次、逐步地推论,最终得出新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 方法。 任何推理都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包含三个 要素:一是前提,即推理所依据的一个或几个判 断;二是结论,即由已知判断推出的新判断;三是 推理过程,即由前提到结论的逻辑关系形式。
4.2.2综合
综合
综合是同分析相对立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在思 维过程中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片面、分散、众多的 各个要素(情况、数据、素材等)进行归纳,从错 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 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观事物发展的全 貌和过程,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思 维方法。
第四章 常用逻辑思维方法
比较 分析 综合 推理
4.1比较法
比较也称对比,就是对照各个研究对象,以确定其 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揭示 对象之间的异同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最原始、最基本的 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比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 型,但通常分为时间上的比较和空间上的比较两种类型。 时间上的比较是一种纵向比较,即将同一事物在不同时 期的某些指标(如产品的质量、产量、性能、成本、价 格等)进行对比,以动态地认识和把握该事物发展变化 的历史、现状和走势。空间上的比较是一种横向比较, 即将某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同类事 物进行对比,以找出差距,判明优劣。
4.2.1分析
求异法
在正反两个场合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差异情况, 如果忽略了两个场合中存在的其他差异情况,那就 有可能失去了真正的原因;
正反场合的唯一不同的这个情况,到底是被研究现 象的全部原因呢,还是只是部分原因,需要通过其 他的方法找出剩余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