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五讲 练习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五讲 练习题
第五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自我同一性2.角色混乱3.人格的掩饰性4.成人感5.自卑感6.自我评价7.自我体验8.价值观9.积极人格10.人格塑造
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即认定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谁?我会怎么样?包括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身高体重、相貌及其行为方式的认定。
正确地认识自我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
5、小小故事会:“口吃”的雄辩家
过渡:要想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生活的社会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必不可少。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愉悦,做事更能获得他人或集体的帮助,反之,人际关系恶劣,使人精神郁闷、郁郁寡欢。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你在处理与同学他人的关系中,如能成功使用交往技巧,将事半功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埃里克森认为,中学阶段所要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是(C)。
A.勤奋对自卑B.亲密对狐独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D.主动对内疚
2.同一性发展的最低状态是(C)。
A.同一性获得B.同一性早闭C.同一性迷乱D.同一性延缓
3.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是(D)。
悦纳自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需要克服嫉妒。
(四)克服嫉妒
嫉妒是人的本性,在合理范围内可被视为正常反应。如果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妒嫉,可能使行动不顾后果,做事缺乏考虑。
1、停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
2、培养丰富/洒脱的心态
3、承认嫉妒(1)承认感觉(2)你的想法和情感不等于你(3)你是它们的观察者,它们只是你生活的过客。(4)想想什么对你有益
3.为什么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答:自我同一性是通过了解自我特质,构建出一个能够面对发展任务、生活与前途的自我组织,是一个人终生发展任务。
4.如何塑造和建和行为表现。对于中学生个体而言,塑造积极人格应注意做以下几点:
4.玛西娅的延缓期是指形成_统一性______的过程,在做出决定前经历一段对几个可能的选择进行探索的时期,处于延缓期的个体强烈地被探索与遵从所困惑。
5.价值观萌芽于_幼儿期______,主要是接受社会既定的价值。
四、判断正误
1.追求个人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错误)
2.同一性延缓表现为一种高度的遵从与承诺而不做探索。(错误)
2、合理宣泄和不合理宣泄
请同学列举:你觉得哪些行为能使你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合理宣泄要符合两个条件,那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相反,哪些行为是不合理宣泄呢?——1、迁怒2、暴力3、电子游戏4、吸烟喝酒毒品(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3、新事物介绍:如今新生事物越来越多,有一些专门的场所,提供相应的器具供人发泄情绪,但要注意不要将不良情绪带离特殊场合。(图片对比:心理发泄与巫毒娃娃)
(一)认识自我
1、诗歌鉴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诗人卞之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美好的意境,仿佛是一幅色彩淡然而意境优美的风景画,此外平常无华的语句下还蕴藏玄妙的哲理:人即风景。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说,我眼中的我、你眼中的我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自我。人要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3.小学生开始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错误)
4.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正接近成熟。他们能够独立地从个性品质评价自己,基本形成自我批评的态度,他们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正确)
5.青少年价值观学习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先有价值感,而后有价值观,进而建立价值标准,最后才能作价值判断。(正确)
价值观:指的是人对周围世界中人、事、物的看法,是个人据以评价和区分好坏的标准。它可以推动并指引个人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
积极人格: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这类灵性资产包括乐观、专注力、毅力、诚实、勇气、真诚、勤奋,以及许多其他的特质。
人格塑造:指青少年通过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人格。人格塑造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培养习惯到人格改变,要求能够针对暴露出来的人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在个人最容易暴露人格弱点的地方,坚决克服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战胜它。
【游戏导入】
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坐好,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做: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脸。(教师故意用右手去摸下巴或上额,以此误导部分同学)好,停下来,看一看你做的对不对?
教师总结:
【推进】
出示标题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那他就不能奢望别人来爱他、别人对他好;所以每个人都要爱自己、悦纳自己。爱自己、悦纳自己的基础是——正确地认识自我。
五、简答题
1.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答: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它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包括自我尊重和受社会尊重两个方面。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不仅要自己尊重自己,而且也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才能和工作得到社会的承认,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享有一定的声誉,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青少年也不例外.青少年的自尊心的体验容易走向极端,当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一致、自尊需要得到肯定和满足时,他们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如果产生矛盾,他们的情绪就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不负责任的自暴自弃。教育者应维护青少年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尖锐地批评他们。
自我同一性是通过了解自我特质,构建出一个能够面对发展任务、生活与前途的自我组织,是一个人终生发展任务。
角色混乱:就是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有什么方向,是一种自我定位失衡的情况
人格的掩饰性:人格表现出来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等性质,本身代表人格一种稳定的功能。
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当成人感出现时,便产生一系列独立自立的表现:他们一反以往什么都依赖成人,事事都依附教师和家长的心态,也不再是什么都可以公开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社会交往,还渴望得到家长的承认.他们要求和成人建立一种朋友式的新型关系,迫切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和理解自己,如果家长和老师还把他们当小孩对待,无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从初中起,他们开始疏远父母而更乐于和同龄人交往,寻找志趣相投、谈得来的伙伴.
自我评价: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
A.幼儿期B.青春期C.儿童期D.青年期
4.下面哪一项不是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A)。
A.社会性B.从闭锁性走向自卑感C.成人感D.自尊感
5.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熟,开始主观地、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个人特有的价值观。这体现出价值观的什么特点(B)。
A.主观性B.选择性C.稳定性D.社会历史性
三、填空题
1.人格包含两层含义,其是是人格的外在表现,其二是_内在特征___。
2.同一性是个体的__自我统合_______,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同时合一与连续的感觉也要与个人所在的环境相配合。
3.青少年的主要情绪困扰表现为自卑感、抑郁、_情绪不稳________和__压抑_____等方面。
(1)不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通过成功的想像,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思维活跃,情绪稳定,坚定果断,自尊自强的人格特征。
(2)自我激励,以模范人物或崇拜的成功者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
(3)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
(4)习惯潜化,即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的力量来得更大。
人格塑造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培养习惯到人格改变,要求能够针对暴露出来的人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在个人最容易暴露人格弱点的地方,坚决克服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战胜它。该办法将有助于个人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塑造和改变人格弱点的目的。
第三种叫“他人对话式”。它用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对话,操作时可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面时,就扮演自己;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时,就扮演别人,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
(三)合理的情绪宣泄
1、青少年的情绪有何特点?
——不稳定性、强烈性、自控能力差
针对青少年情绪的这一特点,更要注意合理的宣泄。
——换把椅子坐一坐(空椅子技术)
第一种是“倾述宣泄式”这种形式一般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来访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对内想要对他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
第二种叫“自我对话式”。就是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假如来访者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放两张空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在一张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