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7月自考试题部分答案

2013年7月自考试题部分答案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供应链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704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1.________是企业和供应链优化库存的重要途径,离开它的支持,企业和供应链难以实现物畅其流。

A.资源共享B.战略合作C.业务重组D.信息共享2.供应链网络结构主要由供应链成员、________和供应链间工序连接的方式三方面组成。

A.核心企业B.供应链组织C.网络结构变量D.供应链网络3.在一个管理层次上,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可以应用管理结构、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的指标来描述,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价值增值能力的指标体系。

A.管理思想、管理机制B.管理策略、管理环境C.管理团队、管理流程D.管理方法、管理职能4.________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了物流,他认为:“物流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价值”。

A.彼得·德鲁克B.约翰F·格鲁威尔C.西泽修D.阿奇·萧5.________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将产品分配到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A.反应型供应链B.创新型供应链C.敏捷型供应链D.效率型供应链6.采购管理目标可划分为实际目标和形式目标,社会目标和A.经济目标B.发展目标C.生态环境目标D.企业目标7.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________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大障碍。

A.销售B.库存C.信息D.资金8.伴随着商品的实体运动,必然会出现“场所移动”和________这两种物理现象。

A.“提前期”B.“商品交换”C.“价值变化”D.“滞后期”9.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的驱动下,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通过供应链的网络结构、供应链业务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组件构造了供应链管理的A.概念框架B.网络模型C.组织框架D.决策模型10.在VMI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________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和管理。

A.下游组织对上游组织B.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C.并行D.串行11.物流作为社会流通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包含了物的流通和________的流通两个子系统。

A.信息B.资金C.物料D.产品12.评价指标家族(Family of Measure,FOM)体系由五组评价指标组成,它们分别是________、生产率、外部质量(客户)、内部质量(效率、损耗)和其他质量(创新、安全、组织文化)。

A.财务能力B.技术能力C.成本控制能力D.盈利能力13.________模型可以广泛用于评价企业的研发绩效和一般绩效,该体系的思想是根据企业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来衡量企业的改进程度,根据客户的投入设定组织目标,并及时进行内部质量检查。

A.Sink and TuttleB.绩效改进度量方法C.评价指标家族D.平衡计分卡14.广义物流的概念指的是从原材料市场到消费市场之间的采购物流、________和销售物流。

A.仓储物流B.运输物流C.生产物流D.第三方物流15.在VMI管理模式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企业与供应商交换的不仅仅是库存信息,还包括企业的________、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以及供应商的补库计划和运输计划等信息。

A.产品的专利B.核心竞争力C.生产计划D.企业战略16.物流绩效管理主要包括质量保证和A.质量检验B.质量管理C.质量控制D.质量保护17.________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的一种商品条码,主要用于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惟一标识一种商品。

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种条码,特别是在美国进口的商品上可以看到。

A.EANB.ISBNC.ISSND.UPC18.约束理论主张在企业内部平衡物流,并认为平衡________实际是做不到的。

A.生产能力B.资金流C.信息流D.资源整合能力19.在供应商选择的步骤当中,供应商评价是发生在________阶段之后。

A.供应商开发B.供应商参与C.供应商选择D.供应商调查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0.功能型产品21供应链管理成熟度22.物流(国标)23.物流信息系统24.供应商管理库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5.简述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26.简述联合库存管理的优点。

27.简述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28.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9.论述基于产品的供应链的设计过程。

30.论述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13分)31.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的新加工食品物流系统伊藤洋华堂公司在东京圈内的新食品物流系统已经完成,其特征是深入地研究店内物流以减轻店铺的作业负担。

到货的精度达到了5万分之1,在世界上还很少见到运用这样高度现代物流系统的案例。

1.供应链的大幅度改革伊藤洋华堂公司早在很久以前就引入了“窗口批发商制度”,致力于物流的效率化。

这一制度是将若干个批发商的业务集中于作为窗口的批发商,以简化向店铺配货体制。

但是,得到广泛应用的这一制度也存在着改善的必要。

为了改善上述状况,1999年10月新的加工食品物流中心投入运营。

具体做法是,废弃3处本社的集散型物流中心,将6所在库型物流中心集中于4所,全部为在库型的一个物流中心,除了加工食品之外还有点心和酒类,中心的运营委托给食品批发商的各个公司。

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从窗口批发商到店铺的物流效率化,向物流中心送货的厂家由原来的送18处减少到4处,也大大减少了作业量。

这次的新物流系统不仅对店铺的销售物流而且对厂家物流也进行了合理化调整,并注重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意识。

2.由信息技术支撑的不同货架到货方式在连锁店,从商品接收到货开始,再到将商品展示到卖场的过程往往负担较重,洋华堂也不例外。

主要是由于需要区分一般商品和特卖商品,还要进行验货、向卖场不同货架的码放等细致的作业,从入货口开始就要做1次分拣、2次分拣、验货、上货等工作。

新的物流系统将这些中间作业全部省略并进行了改善,实现了商品卸货后可以向卖场直接上货,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完全靠的是信息系统。

由于日本受土地法和大店法的限制,各个连锁店铺的面积大小不等,各个店铺的货架数也不相同,加工食品的货架数可以有10个或20个。

采用的“不同货架到货方式”是按货架为单位进行到货的方法,这样就可能在货架上按顺序进行补充商品,做到最优效率化。

首先,需要对各个店铺的货架与商品的关系进行调查,将商品与其货架的货位输入到物流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在计算机系统上建立起商品与店铺,以及货位的关联,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地识别什么商品有多少,应该补充到哪一家店铺的哪一个货位上。

完成这样复杂的区分作业系统的到货精度能够达到5万分之1,应用如此高精度的物流系统,当然就不需要再进行验货作业了。

新物流系统还引入了鲜度维持管理系统,商品的主文件中设定了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制造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判断是否可以入库。

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对将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警告功能,采用双重保险方式。

3.川口加工食品共同配送中心该共同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是由运营的食品批发商和洋华堂公司共同开发的,基本的物流操作在其他所有的物流中心是一样的。

这里只举出川口加工食品共同配送中心的作业实例。

该中心座落在与东京相临的琦玉县川口市,供给洋华堂公司在东京都、琦玉县、坜木县、茨城县的51家店铺的商品,全年365天运转,一年基本的业务处理量金额约为250亿日元,中心的运营是由食品批发业的大公司菱食公司承担。

中心占地面积2618坪、建筑面积4786坪,保管商品数约4500种,其中加工食品2400种、点心1500种、酒类600种。

在库有与洋华堂公司交易的16家批发商的商品,采用共同保管方式。

该中心在上午进行入库作业,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采用指定时间到货方式,送货迟到的允许范围约15分钟。

作业人员使用下载了订货数据的手持式电脑终端,入库商品与下载的数据核对后进行确认。

然后将商品分别按A、B、C、特卖的分类进入保管货区或自动仓库。

店铺接收订货截止中午12点,配货作业从下午2点半开始,根据每日的订货量不同一般需要进行到晚上20点左右。

较近的店铺在傍晚时分出库、在晚20点左右送达,较远的店铺是在第二天开店前的早7点至8点到货。

考虑到噪音等问题,在避免深夜到货的同时在开店前结束到货。

4.维持5万分之1精度的作业系统配货采用3种方式。

A类商品和特卖商品采用清单配货方式,用叉车将商品搬送到出库区域,所有商品使用扫描器进行出库数据和实物的核对,保证数据完全一致。

B、C类商品采用打印出与出库箱数相同的发货标签,播种方式是配货后将标签标贴到包装箱上,然后由自动传送装臵搬送商品,自动分拣机读出标签的信息后按照不同店铺和不同通道进行分拣。

B、C类商品的零散出库采用手推式配货台车的方式。

出库信息按不同店铺和不同通道无线下载到台车上,从货架上取出商品后扫描通用商品条码,按每一个商品品种放入可折叠的货箱中,台车是洋华堂公司自己设计的式样,台车能够识别货架的位臵,可以自动用最短的步行距离表示配货的数据。

配货完成之后再进行数据上传,打印出的标签标贴到货箱上,之后由自动分拣机进行分拣。

自动分拣机的出货口排列着轮式托盘,包装箱和货箱上标贴有通道编码的标签,作业人员在判别的同时放入按通道准备出的轮式托盘上,轮式托盘带有分隔板,可以在一台轮式托盘上分开放臵多个通道的商品。

5.5亿日元以上的成本降低效果在洋华堂的店铺,原来员工8点上班到11点补货还未完成的情况屡见不鲜,新的物流系统运营后,10点过后再没有陈列商品的现象发生,不同通道到货方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店铺的补货效率。

到货商品所花费的时间从80分钟大幅度缩短到20分钟,也实现了店铺的无验货作业。

缩短的时间用来进行订货和接待顾客使店铺的顾客服务水平也得到提高。

不仅仅是时间,1个店铺一年的人员费用能够节省200-300万日元,现在东京圈从物流中心的配货店铺数合计为177个店铺(洋华堂公司117个店铺、其他60个店铺),用每一个店铺节省的300万日元相乘,计算结果可以减少5亿日元的经费。

洋华堂公司正在研讨在其他地区也采用新加工食品物流系统,有北海道、静岗县、中京地区的3个地区作为候补,已经决定了委托方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洋华堂公司与日本的外资零售业不同,没有多余的店铺库存,也没有无效的物流作业。

在欧美还见不到这样的现代物流系统,也可以说企业物流革新的典范。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伊藤洋华堂公司是怎样通过物流系统的改革达到高精度的到货率?(6分)(2)结合案例,谈谈供应链管理和一体化物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