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小题。
雨的四季(节选)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
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④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1)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2)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________。
冬雨的特点:________。
(3)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
请从第③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1)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美丽、娇媚;自然而平静(3)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效果:“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冬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篇文章首段直接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第②段具体描写春雨,从“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第③段描写冬天的雨,从“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冬雨的喜爱和赞美,结尾段作者再次表达对雨的爱恋之情。
因此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是贯穿全文感情线索。
(2)从第②③段中筛选出春雨和冬雨特点的语句: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据此概括答题即可。
(3)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根据拟人的特点从第③段中筛选出拟人句并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如: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效果:“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冬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⑵美丽、娇媚自然而平静⑶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效果:“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冬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记叙文线索的能力。
一般记叙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①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②以时间顺序为线索;③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④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⑤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⑥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
还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
找线索的方法:①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③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⑶本题考查赏析拟人句的能力。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
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一树海棠①院子里平添了三株梅,无意中,竟见枝上还余有小花清新两三。
微风中,单薄的花瓣轻颤,令我怜爱恡惜。
是的,真是不容易,在这温柔但并不持久的春的舞台上,她还能继续展露她最后那片淡淡的忧伤。
瞬间,我有了一丝微微的感动!②其实,一直以来,我并不喜欢花,即使喜欢的,也是零星枝头的那种。
小艳疏香最娇软!所以我喜白梅,洁净,清新,小朵两三,玲珑枝头,且每一朵都如同澄澈的水滴,令我在雨天也会无端地产生落梅的怀想。
所以我喜欢荷,清雅,高洁。
一枝一朵,擎天而举,不蔓不枝,独立池中。
不争妍,不刻意,不管好与坏,只在属于自己的一段生命里,做一个完整的自己!③次日中午,在学校门口。
我坐在车内,外面的天空飘着小雨,我静静地听着车外雨点儿落在车顶上碎碎的声音,像筛子筛落豆子,很是美好。
“好美的花呀,粉色的,红色的……”突然,传来一个嫩嫩的声音,隔着车窗,像来自遥远的地方,却如此生动逼人!④我猛然想起,这几日学校附近的海棠正开得旺呢,白的粉的红的,每天都这么烈烈地盛放着。
可我虽然每天都要经过这些花树,但都不曾好好留意过她们,在我的眼里,她们都不及梅花,哦,不,正确地说,应该是白梅!即使是梅花,也有开得极其泛滥,极其奢靡,极其张扬的,比如红梅。
曾经有一度,我甚至分不清梅花与桃花的区别,都一样的红艳,都一样的奔放,都一样的蓬蓬勃勃,都一样的恣肆张扬,哪里可寻得一丝傲气?一味冰洁?也许自古以来历代文人骚客附会了梅花太多的意向,使得我对梅花有着一种特别的看法:苍劲的形姿,虬枝横斜,点点花蕊如浓墨点染,团玉娇羞,傲立于冰雪,或血红或净白,遗世而独立。
包括香气也要如王安石所言,“为有暗香来”,这种若隐若现的神秘与高洁,已经根植在我心中。
⑤可如今,公园里梅花种得多了,品种也越来越多,从凌寒的早春一直开到万花争艳。
俨然丢失了我心中“犹有花枝俏”的孤独,丢失了心中那种“她在丛中笑”的清傲。
真的,还不如校门口那一树的海棠来得殷实。
⑥孩子稚嫩的声音飘远了,像花儿娇嫩的花瓣,在微雨中飘落。
我心中突然萌生一种念头,好好看看那一树海棠吧。
下了车,撑起伞,来到花树边,一树的花儿在微雨中迎风微笑,那么的快乐。
那雨滴落在花片的掌心,颤颤地滚动着,像琼玉凝脂,使得本就娇柔的花瓣更加妩媚又怜人了。
强风一吹,薄薄的花瓣带着雨露随风离枝,像鸟儿褪换的细羽,飘忽飘忽,在空中和风儿旋转了一会儿,才悠悠然然地落到了碧绿的草坪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猛然念起易安的《如梦令》,此刻,在这一片浓绿的草地上,平铺这一层薄薄的粉色花瓣,如是应诗应景!⑦原来,即使一直被我小觑的海棠,也有着她独特的美好!这一刻,我的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与羞愧!而且这种感觉,是那样的浓郁。
是为这一地安静、祥和的落花吗?抑或是为刚才那孩子一声生动的欢叫?绝不单单如此。
离开花树,走在路上,心中念起《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①。
”【注释】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
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留恋,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理。
(1)文章题目为“那一树海棠”,为何作者从梅写起?(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请用原文的话描述第⑥段划线的“绿肥红瘦”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4)第⑦段中作者说:“我的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与羞愧”,作者因何“感动”,又为何“羞愧”?【答案】(1)作者描写梅花的冷艳高洁,是为后文描写海棠作铺垫,因为作者所要描写的海棠树恰与其心中的梅花拥有同样的精神品质。
(2)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渲染凄美的气氛,为后文写微雨中欣赏海棠作铺垫。
(3)强风一吹,薄薄的花瓣带着雨露随风离枝,像鸟儿褪换的细羽,飘忽飘忽,在空中和风儿旋转了一会儿,才悠悠然然地落到了碧绿的草坪上。
(4)感动:海棠花在微雨中依然迎风微笑,不屈服。
在强风中虽然花瓣掉落,却依然展示着娇羞的美丽。
羞愧:羞愧于自己因为主观偏见对海棠花的轻视和不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侧面烘托的重要性。
侧面烘托是用一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其主要作用就是突出主要事物或某个方面。
本文也不例外,作者描写梅花的冷艳高洁,是为后文描写海棠作铺垫,因为作者所要描写的海棠树的精神品质恰与其心中的梅花相同。
这样就有力地突出了主要事物“那一树海棠”的精神品质。
(2)本题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外面的天空飘着小雨,我静静地听着车外雨点儿落在车顶上碎碎的声音,像筛子筛落豆子,很是美好”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
作用是渲染凄美的气氛,为后文写微雨中欣赏海棠作铺垫。
这种环境描写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绿肥红瘦”含义的把握。
要求用原文的话来描述。
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答案就在问题(“绿肥红瘦”词语)的上文。
进行提取即可。
(4)分析一句话的含意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谈两个词语的含义。
一问,海棠花在微雨中依然迎风微笑,不屈服;在强风中虽然花瓣掉落,却依然展示着娇羞的美丽,作者因此而感动。
二问,自己因为主观偏见对海棠花曾表示过轻视和不屑,作者因此而羞愧。
此题要根据语句的内涵回答好感动和羞愧的具体原因,切忌脱离语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