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华铁路大轴重钢轨及轨枕使用

神华铁路大轴重钢轨及轨枕使用

汇报提纲
2
3
桥涵概况 梁体:
➢ 32、24、20、16m预应力混凝土梁,占77.8%、 7.2%、1.8%和7.2%,计94%;
➢ 32、24m超低高度和20、16、12、10m低高度预 应力混凝土梁,计5.4%;
➢ 跨度12m和8m的钢筋混凝土梁为7孔和2孔;3座大 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17
轨道结构概况 道岔:
上行重车线主要采用75-12号固定型辙叉道岔,部分为 75-12号可动心单开道岔,已计划将可动心轨辙叉全部更换 为固定型辙叉;2011年8月份开始批量换铺由北京特冶生产 的贝氏体组合辙叉。
18
运营现状
重车线轨道结构总体上可较好,在现有养护维修设备与 能力情况下,轨道几何状态保持良好,优秀率95%以上, TQI质量指数优良,维修工作量适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 没实施长期有效润滑和预防性打磨,部分小半径曲线外
振动问题。 纵向:长大列车重载列车采用同步制动技术,作用于桥梁
支座及墩台上的纵向活载大幅度提高。
7
跨度
C70通用货车
C80专用货车
弯矩 剪力 弯矩 剪力
2
8
8
0
0
4
15桥涵面15 临技7术问题7
5 活2载3 储备17
15
9
6
26
23
10
10
8
24
22
5
6
10
22
22
7
5
12
24
23
12
7
16
30
24
了解、掌握国际上重载发达国家的技术特点
专项指导、经验借鉴
重载轮轨型面匹配优化,降低重载轮轨相互作用
桥隧加固考虑轨道对动荷载分担和衰减作用,轨道 强化考虑消除桥隧、路基病害整治 借助国家级试验平台,充分发挥各单位专业优势, 利用前期研究成果(863、大秦)
24
大轴重面临 技术问题
荷载作用特征 适应性评估 评估与加固技术标准
养护维修项目主要为隧道边墙、拱腰、拱顶等部位的渗漏 水、开裂等,翻浆冒泥病害的整治。
长梁山隧道的基底结构经过注浆处理,处理区段效果良好, 但接着未处理区段又出现翻浆冒泥等病害。
对排水不畅的隧道,采取在避车洞里挖渗水井等方式进行 水害处理。
11
隧道面临技术问题
➢ 朔黄隧道按常规铁路隧道设计、建造,线路运营荷载按中活载图式考虑,最大货车轴重不超过25吨,隧道结构设计 标准相对大轴重条件偏低;
措施; ➢ 路桥过渡段锥体破损,采用台阶分层夯实、帮填水泥土、铺
设透水土工布、做碎石垫层、再新铺设浆砌片石方式补修; ➢ 路基边坡主要采用骨架护坡、浆砌片石护肩的方式进行防护; ➢ 路基冻害主要通过基床换填方式处理。
15
路基面临技术问题
目前运营条件下部分路基病害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 现新的病害形式。大量开行30吨及以长大编组重载列车,既有 路基将面临两个层面技术问题:
27
(2)专业试验研究 ➢ 朔黄重载铁路既有线/桥/隧/路基技术状态调查; ➢ 30吨及以上轴重实车条件下既有线/桥/隧/路基现场动态测试与 分析; ➢ 30吨及以上大轴重运输条件的既有铁路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及状 态评估; ➢ 适应30吨及以上大轴重运输条件的线/桥/隧/路基强化技术研究; ➢ 典型线/桥/隧/路基强化改造示范工程建设与效果评价。 本课题分桥涵结构、隧道结构、路基结构、轨道结构四个专题方
0 1 0 -5 -11 -11 -14
剪力 -20 -11 -9 -8 -13 -14 -12 -8 -2 -4 -4 -6 -7 -9
32吨专用货车
弯矩 -28 -19 -9 -15 -22 -19 -13 -7 -6 -7 -12 -18 -19 -22
剪力 -28 -19 -17 -19 -22 -22 -21 -15 -10 -11 -11 -14 -15 -16
17
10
20
33
27
171524Fra bibliotek3230
16
14
32
32
30
12
14
64
27
29
8
11
70
26
29
7
10
80
25
28
5
9
27吨专用货车
弯矩 -8 0 8 3 -3 0 5 10 11 10 5 0 0 -3
剪力 -8 0 2 2 -2 -2 -1 3 8 7 7 4 3 2
30吨专用货车
弯矩 -20 -11 -2 -8 -14 -11 -6
状态检测评估 关键技术攻关 典型工点强化 示范工程验证 朔黄3.5亿吨扩能改造 TTCI合作研究 国外技术考察 国外专家讲学 车-线-桥、轮轨一体 轨道-桥隧/路基一体 组建产学研团队
现场调研、综合试验、原位测试、状态评估
轮轨关系、加固技术标准、重载轨道部件与新型道 岔研制、轨道强化技术、桥涵和隧道加固技术 加固工点强化改造、加固工艺及技术研究、加固措 施完善 50kM左右示范工程加固、现场综合试验、安全评估、 效果考核、评估和加固技术标准 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具体工程,通过工程实施和示范, 检验加固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轮轨关系、基于TLV线路评估技术、FAST试验、总 体技术咨询
轨道强化 线下基础加固
研究方法
国内外既有成果借鉴 理论研究及仿真分析 大轴重实车综合试验
现场原位测试 TLV加载试验 材料与部件室内试验
模型试验 FAST试验(TTCI)
新型部件研制 工艺工法试验 服役状态监测
关键技术
重载轮轨关系与型面匹配 重载列车-轨道-线下基础
动力仿真技术 基础设施评估技术及标准 基于TLV线路状态评估技术
开行23吨及以下轴重的货物列车,近期少量开行25吨轴重 列车。 ➢ 截至2009年,完成重车线所有简支T梁的横向强化施工。 ➢ 对部分双柱型等轻型桥墩进行横联施工。 ➢ 在填土厚度不足的涵洞方面,对部分涵洞进行了强化。 桥涵结构的状态基本良好,可以满足现阶段的运输需求。
6
桥涵面临技术问题
受力性能 竖向:运营活载效应接近或超过“中-活载”设计效应。 横向:重载列车横向动力作用加大,周期性激励引起横向
预应力标准梁加固技术 涵洞强化处理技术
桥梁特殊结构强化技术 轨道结构强化技术
重载轨道专用部件及道岔 隧道加固技术 路基加固技术 25
26
研究内容总体上分为系统研究和专业试验研究两类。 (1)系统研究
➢ 重载轮轨关系研究 ➢ 重载列车-轨道-线下基础静动力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 综合试验研究(线下基础-轨道-轮轨-车辆)
向,每专题都涵盖系统研究和专业试验研究。
28
(1)桥涵结构对大轴重重载运输的适应性研究 ➢ 大轴重重载列车对桥涵结构的作用特征 ➢ 桥涵结构强化改造标准 ➢ 桥涵结构对大轴重重载运输的适应性分析
29
(2)桥涵结构状态评估及强化改造技术研究 ➢ 钢筋混凝土桥涵结构评估和强化技术 ➢ 普通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评估和强化技术 ➢ 低高度和超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评估和强化技术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评估和强化技术 ➢ 钢梁评估和强化技术 ➢ 桥梁支撑体系评估和强化技术 ➢ 桥梁下部结构评估和强化技术 ➢ 混凝土桥涵耐久性改善技术
9
隧道概况
轨道结构配置: 按60kg/m钢轨配套有砟轨道结构设计,2005年
重车线更换75kg/m钢轨; 3座长度1km以上铺设宽轨枕,10座长度1km以
上隧道为J2型混凝土轨枕,单层道床厚度35cm,重 车左线轨面抬高13cm。
10
运营现状
隧道整体运营状态基本良好,主要病害类型为水害,其次 是衬砌、基底仰拱开裂病害,全线77座隧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开 裂。
20
轨道面临技术问题
➢ 重载线路75kg/m配套轨道结构按货车25吨轴重设计,大秦 线、大包线运行25吨轴重货车实践中,已呈现诸多伤损病 害和不适应;
➢ 大轴重荷载条件疲劳伤损加剧、使用寿命缩短、维修工作量 大幅度增加问题。
➢ 小半经曲线和长大下坡道多,且二者重叠地段也多,长大编 组重载列车纵向制动影响轨道横向稳定性。
股钢轨磨耗与伤损还较严重;
19
运营现状
➢ 部分桥隧地段道床厚度不足及板结现象,轮轨动作用大, 轨道形位保持困难,维修难度和工作量大;
➢ 钢轨接头伤损较多,接头区轨枕裂纹及道床泛白,桥上 钢轨伸缩调节器处桥梁冲击作用显著;
➢ 高锰钢整铸辙叉使用寿命较短,约在1亿吨左右,贝氏体 组合辙叉伤损的发展亦较快。
➢ 动载强度及疲劳作用加大; ➢ 隧道出现不同程度病害,大轴重加速隧道基底病害发生频率
和程度; ➢ 无法采用常规手段进行隧道基底检测和养护,既有隧道基底
加固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
12
路基概况
路基设计: 朔黄线路基一般按照《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设计。神池南
至肃宁北段为双线设计;肃宁北至黄华港段为单线设计。 基床结构: ➢ 路基基床厚度2.5m,其中基床表层0.6m,基床底层1.9m; ➢ 基床表层选用TBJ1-96规定的A、B组填料;缺乏适宜填料
➢ 轴重增加引起路基荷载强度和作用深度的增加,致使路基 内部动应力叠加效应明显,可能引起路基破坏、沉降与边 坡失稳;
➢ 长大编组列车会使得路基荷载连续作用次数增加,导致路 基土体中累积孔压难以及时消散、有效应力减小和基床强 度降低,从而造成基床破坏和路基失稳。
16
轨道结构概况 轨道:
正线按我国铁路特重型轨道标准设计;上行重车线为 75kg/m配套轨道结构,跨区间或区间无缝线路,贰级碎石道 床 , 非 渗 水 路 基 区 段 采 用 双 层 道 床 , 面 层 0.30cm , 垫 层 0.20cm,岩石、渗水路基采用单层碎石道床,厚度0.35cm, 有砟桥采用单层碎石道床,厚度0.30cm;限制坡度上行4‰、 下行12‰,最小曲线半径为一般地段800m、困难地段40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