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 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 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 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 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 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 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
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
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
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
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示例]
(2010·海南高考)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
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
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
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解析: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在思想上的变化。 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答案:C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 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 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 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 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 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 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 容易作出判断。
[答案] B
尝试用上述方法做以下题目
1.(2011·济宁模拟)有学者指出:“解放战争不仅有三大战
役、渡江战役那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亦有攻打太原的
艰难和血腥,攻打金门岛的惨烈和失败,攻打兰州的诡异
和曲折,无数的人生悲剧掩埋在历史的深海里。”解放战
争经历曲折、跌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合法地位和军事实力较强 B.全国人民反对内战牵制了解放军 C.人民解放军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落后 D.美国的军事援助并直接出兵干涉
[解析] 本题为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答本题时采取 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注意国人态度变化的时 间,即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 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 党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 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说明当时人们对 清政府还抱有幻想;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时,则很少 听到“恶声相加”,反而同情、惋惜,说明此时人们对清 政府抱有的幻想已彻底破灭了。
解析:解放战争的进程曲折与国民政府的地位与实力有关, A项正确;内战是国民政府违背民意而首先挑起的,全国人 民反对的是国民党集团,B项表述不正确;人民解放军在解 放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是成功的,战争的结果已经明确了这一 点,C项表述与实际相反;美国在解放战争初期推行“扶蒋 反共”政策,但未直接出兵干涉,D项不符合史实。故本题 选A项。 答案: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