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一)关雎(诗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

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二)蒹葭(《诗经》)2.(2016·河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三)观沧海(东汉·曹操)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波澜壮阔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所见。

(四)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悠困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阀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B“与君离别意,同是底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面生。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相隔万里但恰如近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六)次北固山下(唐·王湾)9.(2017·南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端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身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C.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正是通过这一小景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七)使至塞上(唐·王维)11.(2017·泰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以实景写诗人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探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13.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九)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十千)(唐·李白)15.(2017·前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16.(2017·湘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十)望岳(唐·杜甫)17.(2017·曲靖)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人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十一)春望(唐·杜甫)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望”入诗,一个“破”字,视野从城池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

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首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将“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词语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由较为主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黯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

D.这首诗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十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冬雪喻春花,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于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

(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