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8届南京二模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完整版)2018届南京二模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一、本次考试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二、文题材料分析:这是一则哲理类作文材料。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

这两句话从句式上看,采用”是”“也是”组句,似乎有所偏重,但细审两句话含义又是相对独立的。

这种形式的新材料作文,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由一句富含哲理性的话单独构成,二是由两句富含哲理性的话(或多句话)构成。

第二种类型的作文题,句子之间的关系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句话中的一句话为铺垫,另一句话为陈述重点(多为前面铺垫后面为材料重点);二是两句话是并列或相对(也有相反)的关系。

本贝材料从内涵上看,属于相对关系,但有一定的交叉含义。

三、审题立意;这则材料,关键词是”说不”、”长大”(成长、成熟)。

这里的”说不”可以理解为对”长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他人”和”我”两方面)的”说不”、拒绝。

既可以为有声之呐喊,也可以为无声的拒绝;;既可以是有理有度有节的拒绝,也可以是无理的拒绝(要言之成理)长大”可以是好习惯的养成,是理想、信念的升华,是美好人格的塑造,是宽广情怀的涵养,是心理的成熟,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从材料的具体语境来看,”你”和”长大”主要指向为青年人的成长与成熟,但这不是唯一,也可以虚化为国家、民族、文化等层面的成长与成熟。

(一)从”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这句话立意:这句话的直接表述是: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你的拒绝,对你判断和认识的否定。

具体立意:正确认识成长的自由与限制的关系;如何对待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的各种约束、规则;长大需要接受现实的磨练和心理的锻炼;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长大;在说不”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正确对待”苦口”“良药”,等。

(二)从”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这句话立意:这句话中的”你自己不会说不”,既可以理解为”自己”对”他人”的某些行为说”不”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说”不”。

前一种理解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基于表层的;后一种理解是基于自我否定的更高层面的精神、道德上的提升。

具体立意:面对各种束缚身心个性发展的”道德”绑架要敢于说”不”;说”不”是理性对待成长的表现:成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过程;成长需要对各种诱惑说”不”:敢于对各种不良风气说”不”:正确对待”爱”与被爱”拒绝命运的摆布;保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如何面对冷言冷语等(三)围绕整则材料立意:他人的批评教育帮助与自我更新相结合才能更快更好时半大;成长是在不断的否定中获得提升的,等,(四)延伸立意:宏观层面:国家、民族的发展成长需要说”不”;文化的发展自信需要说”不”;微观层面文学、艺术等的成长需要对世俗、外来的干扰说”不”;独有的民俗等只有敢于说”不”,才能更好的传承、发展等解析:说“不”,是表达否定或拒绝,不宜泛化为经历挫折、遭遇逆境等。

“长大”,是指心理上的成熟、精神上的提升,决不可偷换为事业成功之类实体性成果。

两句话共同指向了“说‘不’”和“长大”间的一个关系:拒绝、否定可以促进人精神、思想、性格、行为、习惯、知识能力等层面的提升。

上句表述非常清晰,“不”(否定、拒绝)来自他人,说“不”的对象是你,是说别人拒绝你的请求,否定你的判断或追求。

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和拒绝,提醒我们不能做被宠坏的孩子,不能任性而为,不能有背离公序良俗,背离常理人情的要求和想法,要学会控制自己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要学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获得成长。

每个人在学业、工作、为人处事、思想认识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错误和不足,没有人否定你拒绝你,你就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能获得成长。

别人错误的否定和拒绝,也能促使我们更透彻地认识事实,磨练自己,学会忍耐、沟通、协调、说服等技能,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下句的“不”来自“你自己”,第一种理解是说要懂得拒绝他人;第二种理解是说要学会自我否定。

第一种理解,要学会对别人说不,对他人的不正确的做法,不正确的思想敢于否定,是非分明,坚持正确的自我,培养坚持真理的思想。

对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敢于拒绝,不屈从盲从,才能活出自我,做一个大写的人。

当然,说不要讲究时机和艺术,不宜鲁莽,激化矛盾。

否定别人也要学会扬弃,汲取其合理部分。

第二种理解,人要学会自我否定,学会严于律己,不断超越原我。

不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完美。

而是虚心地看到自身有很大不足,否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拒绝自以为是固步自封。

这样才能不断弥补自身短板,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进步和成长。

否定自我要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防止把自己全盘否定,要恰如其分。

如果把两句话结合起来立意,可以说人既要从别人的否定拒绝中,从他人的批评中获得有价值的意见,又要学会否定自我否定,自我完善,把接受否定和自我否定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四、评卷标准:(一)立意:1.兼顾说” 不”和”长大”两个方面,否则视为偏离题。

2.移用作文痕迹明显的,判分为四类卷以下。

3.嘲讽考试,思想不端正、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基本判为0 分。

(二)结构:简单化处理的如” 并列”到底的,结构混乱的,基本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三)选材:1.新颖、恰当为好。

2 堆砌材料的或缺乏材料的,基本在三类以下打分。

3.抄用试卷上材料的,酌情降低一个档次打分。

(四)语言:1.堆砌语言,没有思想的,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2.文体语言不清晰的,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3.整篇作文语言风格明显不一致的,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五)文体:1.记叙文,对那些来自生活且有一定立意深度的记叙文,要高一档次打分。

对于那些虚构性太明显,脱离生活,东拉西扯的记叙文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2 议论性散文对那些紧扣作文材料,基于具体事物,发于深刻哲理的散文,要高一档次打分。

3.文体不清晰的,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五、阅卷中发现的问题五、标杆作文:我不成佛幼年时读过《弘一法师传》,每每想起,仍是动魄惊心的悸动。

如此一人,活得玲珑剔透,半世风流半世空。

这一生传奇陡然让象牙塔中的灵魂窥到了一线幼稚人生之外的东西。

有人说“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这句话大抵对李叔同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诠释。

这位翩翩公子出生富商家庭,父亲弃官从商,从此家财万贯。

一身少年轻狂了意气,无人扼制的恣意,推着他在发妻的等候中流连尘世,听才貌双全的名妓一曲红绡帐暖。

这段经历常被各路传记一笔带过,但这恰恰是他勇敢的所在。

在人人捧护,人人迁就的美好梦境里,他陡然回悟。

尔后,他对自己说:“不”。

于是少年时的李文涛远了,纵荒唐,也磊落。

日本流亡时的李岸垂眉低首而来,开启了一个艺术的时代。

他苦练钢琴,为更适于弹奏,不惜割开筋膜;他钟情话剧,将《茶花女》一剧推上巅峰,无人企及。

当时年少被一声“不”猛然惊醒,他只如此淡淡语:“要和光同尘,既要保持个性,又要也为世所容”。

丰子恺这样总结他的人生三大境界:物质--精神--灵魂,李叔同本不拘于物质,在艺术的惠风和畅里辗转而归的满目疮痍,让他不由得去探这人生的究竟。

于是他放下青史留名,放下朱门锦绣,过往繁华皆梦,随烟云空壳散去了,他转身离开,归于律宗。

雪子婆娑泪眼,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声泪俱下的挽留,而他无悲无喜。

(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

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

日本妻子雪子轻唤“叔同——”他无悲无喜:“请叫我弘一”。

雪子请他告诉什么是爱?他说“爱,就是慈悲。

”此处是别文)日本军要求李叔同成为日本高僧:“吾国虽敝,弥爱甚之。

”他道:“不。

”这声“不”到底说与谁不?与掠夺者与命运?与自己坚守的气节?于是黑夜遇到拂晓的曦光,冷寂逢一步葳蕤,晦暗彼方的一豆灯火匍匐而来,将世人心中照亮。

在佛的超脱尘世之间,在佛家偈语“勘破、自在、放下”之前,弘一法师道了最后一声“不”。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我不成佛。

皆同他守这如此一颗心,在尘世喧嚣冷静而活,冷静的说“不”。

张爱玲曾说,至少她在弘一法师的寺院外是如此的谦卑。

这沉浮中的一次次自省,一次次拒绝,忠于初心,此生未改。

他未成佛,却配得起这一场谦卑。

评语:本文的体裁大致可归于人物评传类,作者抓住材料中说“不”这个关键词,按物质--精神--灵魂的顺序,串联起李叔同弘一法师一生的大事件,十分切题。

议论有力,文字精美,掌故熟稔,随叙随议,畅达圆宕。

判分68分。

女性的宣言思维在时光的罅隙里游荡,穿过那破土墙,情郎抱布贸丝,泪眼千行。

她匆匆坐上装嫁妆的车,一起回家。

《氓》里的只言片语难言她心里的苦与甜。

“不……”又毅然决然地离家而去,因为他的朝三暮四。

你说过“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式的幸福人生难觅,可那当断则断,果敢代表着女性说出第一声“不”的勇气,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的结尾看似云淡风轻,但她们的心灵开始长大,永不停止。

于是,这一声“不”字穿梭云际,在“才藻非女子事也”的时代,给了深受丧夫之痛的李清照再次成长,问鼎诗坛的勇气。

同时,千年以后,大观园里的一声:“什么臭男人用过的东西,我偏不稀罕!”奏响了曹公叛逆精神的赞歌!然而,这些身处“钟鸣鼎食”之家的“侯门绮女”,又何尝不要往受两重成长的磨砺?学语声“咿咿呀呀”小时候的她们,应当是有些无拘无束的,没有人会对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说“不”吧?就连“可叹停机德”的薛宝钗也自嘲道:“你当我是什么人?”旧时也逼读《西厢》,没有人说“不”这更是说明家人外人的否认代表着她们的生理成长,从“总角”到“及笄”的过程。

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来自《氓》中女子和黛玉的自我否定和批判,她试图寻找那女子只讲“三从四德”的时代里丢失的东西------自由与平等。

于是她们以自我否定的宣言表达,这样的话语里,我们看见了女性的愈挫愈勇,不断成长的精神内核。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历史轻轻抚平,女性的宣言一脉相承。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她们的成长,借力于舒婷《致橡树》中木棉宣言,到达了全新的高度。

她们不满足于先前的不明所以,而是鲜明的寻求一片自己的土壤,拒绝成为任何人的附庸。

或许童年时,所有人都听你的,而当你长高了,他们或许不再如此。

而她们笃定着,笃信着。

“不!不!不!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是女性的宣言,也是成长的伤痕。

自由而平等。

评语:文如其题。

考生能跳出一般人对“成长”的认识,独出机杼,“女性的宣言”就是女性对不合理的婚姻观、爱情观大胆说“不”,这是女性的心灵成长,性格成长,是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文章所选材料看起来来源于教材和课外阅读,实则体现了作者已经把名人名著等文化元素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信手拈来,贴切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