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
试卷分析
一、考点分布
作为一份文科班的期中考试试卷,该考卷命题立足2019高考大纲、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考查内容覆盖度广,图表形式多样,以基础训练立意为主,紧密结合课堂重点内容,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就考点分布来看,命题者对考点研究深入,选题细致、布局规范、详略得当,对城市、农业、工业内容考察较大。
对于人口与城市部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三个考点未设置考题。
而对于生产活动部分考点均有涉及。
对照2019高考大纲考点,题目与之对应如下表:
1.人口与城市
二、难易度分析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立足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设问简洁明了,读图能力要求
不高,加上综合题的材料紧扣书本,图和书本母图极为相似,所以综合题得分率总体较高。
就我校学生基础与实际答题情况来看,试卷难易度为8:1:1,相对而言,较难题为:3、4、7、8、20、22、27、33(5)。
全校均分79.73,两个普通班均分68.86,三个重点班均分为83.87,创新实验班均分为90.47。
三、学生答题易错分析
1、错误表现
(1)概念模糊
忽视对材料中新名词的理解,主观想象胡乱猜测。
(2)答案的逻辑、因果关系混乱
现象解释现象,过程当成结论,不该答的答了,该答的没答全。
(3)答案不能切中要害
答非所问,以偏概全,分析不到位,无结论,答案空泛没有针对性。
(4)审题不细致
无视材料信息或不能有效和全面地提取信息,信息提取不全,教条主义,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导致表达意思不到位。
(5)语言表达不规范
语言不通顺,用词不规范,条理性查,书写潦草难以辨识。
2、深层原因
(1)知识碎片化,体系构建不完整
(2)基础知识不过关
(3)迁移能力不强
(4)读图能力欠缺
(5)答题规范掌握不够
四、教学对策与建议
1、作为文科班地理学科教师要有积极的心理调整和思想转变。
教学安排上备课
组要有预案,步法要灵活。
2、考试大纲要分析到位,考点有什么变化,掌握到什么程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都要在集体备课时认真研讨,仔细分析。
教师只有熟悉考试大纲,课堂、选题、补弱才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精简教学案,教学案一定要体现核心知识点,练习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展,学
生拿到教学案能很快看懂重点掌握的地方在哪里。
通过字体、行距、符号等
凸显核心知识,精讲精练,当堂巩固。
4、选题材料要有时代性,知识要有互补性。
平时周练试卷的编排不仅注意知识
点互补,还要注意难易交叉。
不要每次试卷难度相似。
中等偏易与中等偏难试卷要轮流出现,让学生能适应考试难度多变的情况。
易,也能沉的下心,难,也能鼓得起劲。
不求猜题成功,只求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性以及帮助学生答题规范。
5、以学生的补弱需求为抓手,加强对于“弱点”的针对性训练。
教师要平时留
心观察,注意积累,根据学情找准共性弱点。
包括知识性弱点和非知识性弱点。
非知识性弱点如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表达不清楚,术语不规范等。
把对弱点的针对性训练特别是非知识性弱点分散到平时课堂中去,而不是利用考前一两节课来突击一下。
6、突出地理图表的功能,不断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
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从图表中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7、规划好、规范好目标生补弱,时间、人数和内容不要太随意,每次补弱要有
教学目标,贵在坚持,贵在奉献。
五、目标
期末考试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有明显的改进,进一步缩小同类型班级之间差距,学生总体成绩进一步提升。
打造为校优势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