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

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育活动中基本的合作形态
(一)师生间的合作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三)与社会上其他人的合作
合作学习与传统班级教学不同
第一,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 一种教学活动。
第二,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第三,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
奖励的依据。 第四,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证和促
无论学生在言语表现上有什么兴趣和 爱好,都不应去压抑或限制,相反, 而应小心翼翼地给予爱护、扶持,给 予肯定与鼓励,让他们的言语潜能与 个性尽情地发挥出来。
每一个学生言语潜能与个性都是不同 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为每一 个孩子言语上的成材,创造最适合于 个人发展的特殊的环境与条件。
第二节 教法:平等地交往与对话
千百年来,因材施教,成为了公 认的教学原则,在今天仍是教学 的最高准则,自然也是语文教学 的最高准则。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 对每一个学生的言语天性、 才分有所了解,这是“施 教”的前提。
认识实际存在的个人资质特点和 言语潜能、才情发展上的差异, 这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既然 人的言语资质与实践中都不存在 “全才”,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 不应该是培养“全才”,而只能 根据各人的资质特点,培养各种 的语文“偏才”。惟此,才能在 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1、言语生命观 2、言语人生观 3、言语历史观 4、言语世界观
二、合作,体现了交互性、协 作性和团队精神
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团 体,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某一 共同目标的社会性交往行为。
合作学习,倡导积极参与、尊重差异、 相互激活、优势互补,运用交谈、询 问、协商、反馈、互助等方式,以提 高学习效能,学会与他人平等和谐相 处,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协作精神, 有助于将来融入社会,与他人同心协 力、共同发展。合作精神,是健康人 格的一个重要指标。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 下的积极的认知活动。是围绕着 培养学生发现、思考、研讨、解 决问题能力所进行的学习与教学 活动。
言语主体性的建构由三个层面 组成
(一)言语层面
有自己的言语感悟和言语表现个 性,能标新立异。有较强的言语 感受力、言语想像力和言语创造 性,在言语表现上有自己特殊的 追求,在表现形式上有个人风格。 对写作时尚和言语共性有较强的 辨析力、抵抗力。能不断地超越 自我、完善自我。
言语主体性的建构由三个层面 组成
在语文教学中,要消除师生间对 话障碍,重要的是要能意识到师 生关系是言语生命的传递和存续 的关系,在人类言语生命承传的 历史语境中认识语文教育的意义, 认识师生间的言语知识与能力的 落差,认识言语生命的过程和价 值。
对话的两种基本形式
显性对话:师生间直接的言语交 流和沟通、交谈和讨论、问答和 辩论等;
第十四章 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学法学习的意义和局 限。认识“因材施教”原则对 语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言语 能力的重要性。
2.了解新教学理念的教法(交 往和对话)和学法(自主、合 作、探究)的基本精神。
3.了解国内外一些重要的教学 观念和教学法。
第一节 教学总原则: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个体差 异和特点出发,采取适当的方法 和措施,进行教育。
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形式的合作,是 一种较为有效的合作形式。
合作学习,要有一个目标预期,就是 所有的合作者都要明了合作所要完成 的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小组讨论、 社会调查、合作作文、作文互评互改、 演说、辩论、访谈等,都是合作教学 活动的常见形式。
三、探究,体现的是积极、主 动、深入认知的学习思维品质
平等是交往与对话的灵魂
对话的精神价值高于认识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对话尤 其要关注其中体现的精神价值。
“平等意识”不但对交往与对话 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人 的精神人格的养成,对言语活动、 言语表现都至关重要。
第三节 学法:自主、合作与探究
新课标将“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理念加以 倡导,这就给教学提出了一个新 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在语文学 法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 究精神。
隐性对话:师生间情感的互动, 心灵的默契,心理上的理解和谅 解,思想、意识、精神上的相互 影响等。
在语文教育的阅读教学中师生的 对话,其最主要的媒介是文本。 就是说,这种对话不但是师生间 的显对话,而且包括了师生间的 隐对话。
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师生与外 部世界、与自我(与生活、历史、 人生)的潜对话。
一、自主,强调的是学习主体 性、个性的培养
自主学习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依 赖于老师和他人,在学习中,能自我 规划、自我组织、自我促进;
一是在教学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有 自己的独立的思想意识,能发表自己 的见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构。
“交往”教学观
教学要建立在师生亲密友好交往 之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多样、 开放、综合的交流,建立一种持 久、平等、亲切的师生交往关系 可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交往与对话,主要矛盾和问题的 症结,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法。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与对话中, 最关键的工作就是使主体间的这 种心理失衡恢复到平衡状态。
(二)心灵、人格层面
从一般的言语创造技能的习得, 发展到言语创造型人格的养护。 保持健康的言语人格和自由能动 性。立诚、求真、养善、崇美。 情感丰富、细腻,思想活跃、多 元。独立思考,善于探究,勇于 批判,乐于建构。不断地提升自 己的精神境界。
言语主体性的建构由三个层面 组成
(三)态度、价值观层面(动机、 内驱力层面)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是一种 平等“交往”与“对话”关系。
人们是在两种意义上把“交往”引入 教育学或心理学视域中的: 一是把“交往”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 因素,揭示“交往”对学生发展的影 响,强调“交往”同“活动”一样具 有发展价值; 二是把“交往”作为平等的师生关系 的一种形式,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强调师生关系要体现人道主义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