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对下列加点字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者。
A.“上”是介词,“石桥”是名词。
B.“撑”是动词,“农夫”是名词。
C.“他们”是代词,“稀稀疏疏”是形容词。
D.“蓑”“笠”是名词,“里”是名词。
2 .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八一三事变”。
C.《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D.《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3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感叹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脱了外界的纠纷与祸乱。
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C.文章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
刘子骥是晋代名士,与陶渊明同时代,把他写进作品中,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王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在场人士听得津津有味。
B.看到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
C.他站在台上窃窃自语,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D.草原的气候变化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
二、字词书写5 . (题文)下列词语中有五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后面改正。
A.艰深晦涩永保青春争咏竞叹叹为观止彬彬有礼B.无所顾记因简就陋负势竞上媒妁之言当之无愧C.幸免于难独具只眼虚无飘缈烽火连天雷历风行D.截然不同解缆问桨乐此不疲受益非浅抑扬有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过去几天,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一直牵动着大众关注的目光。
12月5日,许多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警方找到了孩子,并且确认平安无事。
不过,整起事件只是孩子母亲为测试丈夫是否在意自己和孩子,蓄意策划制造的虚假警情。
目前,孩子母亲已被刑拘。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
当看到失联信息时,大部分人都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及时介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消息,动员网友扩散信息、参与寻找。
这一点,从许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
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都被诸如《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第五天了!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的文章刷屏了。
还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志愿者投入到实际搜寻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
大众的关爱不难想象,真正想不到的是事件本身的虚假。
这竟是孩子母亲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
5天的全城搜寻、5天的牵肠挂肚,等来的却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事实的真相被揭穿,始作俑者向公众道歉,但事件的严重性绝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消解的。
从法律上看,报假警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从道德上看,对公众情感造成了伤害,对社会诚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说,道德层面的危害更大,“狼来了”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
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网友没有因为被欺骗而指责谩骂孩子母亲,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一片善心付之东流。
这样的宽容弥足珍贵,这样的善良更值得呵护。
必须承认,人性也有善恶两面,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的伪善所蒙蔽,也很有可能被“狼来了”的故事所愚弄。
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
如果再次看到“失踪”求助消息,相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转发,依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
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
人性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
(选自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6 . 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7 . 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阐释的?8 . 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异乡的国歌声房向东那天,我们先是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
回来路上。
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一路上我们都是在中餐馆用饭,都是五菜一汤。
这是导游安排的结果。
虽然人在欧洲,仿佛依然吃在南京。
中餐馆的老板大多和我们在囯内见到的餐馆老板并无二样,脸上油腻,身子肥肥的。
“金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齐耳短发,头发柔柔的;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她穿着黑长裙,白汗衫,素素的。
和平常用餐没有什么两样,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了。
边吃饭边聊天。
三句不离本行,我们聊起了写《哈利·波特》的伦敦女作家罗琳,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了:“你们几个,是什么团呀?我们告诉她是出版方面的。
她“哦”了一声,分别为我们面前的小碗盛了汤。
说:“罗琳先前也常到这里吃饭。
她本来也没有什么钱,为了带好小孩,动了给孩子写故事的念头,一写就成功,现在名声大了。
”她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致,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说:“我在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继父在那儿当美编,他叫李某某。
”我说:“是他呀,还是一个名人。
常买他们图书的人,肯定知道李先生。
”这似乎有点出乎她的意料,“是吗?他还这么有名呀!”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在,是那种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大龄女性所特有的气质,有点冷,有点无奈,仿佛还有点渴求。
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
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
在伦敦,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在国内每天听这攴歌。
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
这音乐,强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
我们问,你的手机中怎么会有国歌声呢?她说:“想家,特地灌进去的。
”我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过了会儿。
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她说:“去年春节回南京了,什么人也没找,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亲人,熟人,她却谁也没见。
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流的水中?还是她打破了沉默:“我给你们加一道菜吧。
”一会儿,她送来了一盘青菜,这是我们欧行路上惟一的一次加菜,虽然只是一盘青菜。
我们走了。
女老板把我们送到门外,神情恋恋的,又把我们送到了停车场。
起风了,我们要上车了,请她回去。
她说:“一路上要多小心啊,过马路要小心啊。
英国的方向盘在右边,和国内的不一样,过马路要先往右边看。
不是像国内那样朝左边看啊!”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她是一个多么善感的人啊。
我们点着头,却什么也没说,用眼神和笑容向她告别。
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所有的中国人都远去了,只有她留在这伦敦的风中。
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手机里发出的国歌声,在她的生命中是多么重要!9 . 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人物?表现了人物什么特征?10 . 请结合文章,说说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音乐,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11 . 阅读本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你认为中餐馆取名为“金筷子”,有什么深刻含义?12 . 请联系本文和下面这首歌曲,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我的中国心(张明敏)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四、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傳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____________(2)必先苦其心志苦: ____________(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 ____________(4)人则无法家拂士拂: _____________14 . 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5 . 文中面线句子能否删除? 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五、句子默写1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何能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