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遂宁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绿色物流建构
摘要:我国的物流行业尚处在发展阶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得到重视,绿色物流模式能够有效避免资源和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区城经济发展与绿色物流的互动关系,从而优化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绿色物流模式与物流意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区域发展;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遂宁市作为连接成渝两大城市的节点城市,其“高速公路大通道、干线公路大网络、农村公路大覆盖、交通产业大发展”的川中交通枢纽格局和地位已初步形成,到2020年,遂宁将建成以“一环八线”高速公路网络、“五向十一线”铁路枢纽、300吨级船舶水路通道以及四川重要的支线机场为标志的四川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正在建设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积极争取纳入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并进一步争取列为示范基地,把区位优势变成区域优势,把区域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把竞争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遂宁跨越发展。
构建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物流不仅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1.区域经济的发展支撑绿色物流发展
一个区域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地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
(1)绿色物流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整体来看,一个区域经济越发达,就能为当地物流业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
如果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不具备,则当地的物流业就很难拥有所必需的通讯、交通、仓储等硬件,也就难以具备比较高的发展水平。
此外,区域生产力水平市场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当地客户的具体需求。
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对物流需求的构成和层次也有所不同。
(2)区域物流结构取决于区域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结构对当地的区域物流结构以及物流基础设施有着很大的影响。
遂宁市作为连接成渝两大城市的节点城市,其“高速公路大通道、干线公路大网络、农村公路大覆盖、交通产业大发展”的川中交通枢纽格局和地位已初步形成,到 2020年,遂宁将建成以“一环八线”高速公路网络、“五向十一线”铁路枢纽、300 吨级船舶水路通道以及四川重要的支线机场为标志的四川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正在建设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积极争取纳入中国物流实验基地,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遂宁跨越发展。
此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也深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区域中心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同时也是商品集散和加工中心,以中心城市向外延展,构成商品流通整体,推进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2.绿色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2.1绿色物流强化了区域经济的集聚与扩散
首先,绿色物流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区域要素禀赋的不足。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同外部环境最为重要的联系是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输费用,使得企业区位的选择更加自由化和生产要素的传输速度高速化,加速了生产要素集中和扩散。
其次,绿色物流能促进区域分工,从而满足地区制造业供应链的需要。
供应链是由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并送到顾客手中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合作企业和部门所组成的网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务竞争已经体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绿色物流的发展将有效地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将区域制造业企业物流活动延伸至中间商务环节,组成并优化链路,把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销售环节变成价值增值的产品,并送到顾客手中,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2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绿色物流基地是集约化、大规模的物流设施集中地和多种物流线路的交汇地,由若干物流节点集约而成,这些物流节点包括专业运输中心、专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和综合性转运节点和流通中心等,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综合功能,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包装、装卸、储存、搬运、流通加工、不同运输方式转换等功能;二是集约功能,集约了物流主体设施和有关的管理、通讯和商贸等设施,规模大,集约度高,是
流通领域大生产的一种代表,具有高度规模效益的流通设施;三是转运功能,可以有效地集约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等运输方式,实现综合运输、多式联运的最有效转化;四是集中库存功能,可以通过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总量,实现有效库存调度。
总之,绿色物流整合了区域的物流资源,可以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整个区域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促进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3.1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一是加快信息化进程,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型综合信息体系,为现代化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强力推进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和射洪、大英物流园建设的同时,借助省际、省内和市内已有骨干传输网络,建设一流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能够满足数据及多媒体通讯需要的宽带化、数据化和综合化的接入网络系统,为客户提供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网络增值服务。
二是引导企业广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管理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订单一体化、仓库管理智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查询自动化、资金结算电子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三是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建立健全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体系和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
整合系统各子系统的物流信息资源,构建由物流公共管理信息、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和行业、企业物流信息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电子
政务系统、行业和企业信息系统及其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为遂宁现代物流中心的神经中枢。
3.2构筑新型环保物流体系
提高运输工具单位燃料能量利用率是绿色物流对运输环节的基
本要求,新型物流体系要求提高运输车辆效率,推进运输工具的信息化、共享化和大型化,同时确保道路畅通,改善干线公路质量。
因此,政府和行业管理协会应相互协助,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物流系统的构建,开发、普及环保型低公害运输车,严格控制污染源汽车废气排放,提高卡车运输效率和装载量,实现循环型社会流通,减轻环境负荷。
3.3主动发展工业物流。
以遂宁制造业体系为基础,以周边二级城市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配套服务成渝制造业为拓展方向,创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
在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核心功能区布局两个大型“工业超市”项目,为制造业搭建原材料、产成品和配套物流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业为盆中地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近期,通过市内7家上市工业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目前正在制定物流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试点,率先实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分离制造业物流,交由物流港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社会化服务;中期,经过市内制造业物流外包的试点示范,采取市场机制和利用遂宁制造业物流成本经济的比较优势,引导和吸引周边二级城市(目前我们主动与周边九个二级城市商务部门正在组
织签订“川渝中部毗邻城市商贸物流合作协议”,择机扩展至工业部门和市级政府)制造业选择和使用物流港“工业超市”平台和物流一体化服务功能,实现为周边制造业主动服务目标,提升物流港区域服务能力;远期,瞄准成都、重庆制造业物流配套服务大市场,主动融入成渝制造业发展物流配套服务市场,实现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性物流中心的进一步升级,为物流业发展奠定强大的产业支撑。
3.4引导物流企业绿色化发展
绿色物流发展模式是物流企业的大趋势,结合我国物流企业的实际状况,物流企业绿色化发展的改革与转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企业所有物流环节的绿色化。
从物流的全过程入手,在每一个环节实现物流功能的绿色化。
企业可以选择的做法有:引进低公害运输工具以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量;采用可循环、可再的无公害材料进行货物包装,一方面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借助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运输配送计划来简化流通环节,加强物流系统的仓储统筹,减少库存损失,实现绿色物流。
其次,企业可以发展逆向物流。
通过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回收处理在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废弃物,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于爽.聂鼎昌.城市绿色物流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12:18.
[2]杜涛.陶良虎.基于两型社会要求的武汉绿色物流发展研究
[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5:10- 14.
[3]刘娜.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的差距[j].交通企业管理.2008,9: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