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靶向治疗基本原理及分类

肿瘤靶向治疗基本原理及分类

肿瘤靶向治疗基本原理及分类
李京烨 2015-12-14
肿瘤治疗现状
▪ 外科手术 ▪ 放射治疗 ▪ 化疗 ▪ 中医药 ▪ 介入疗法 ▪ 生物疗法 ▪ 基因疗法
关键词:切除肿块 缺点:刺激肿瘤生长,加速肿瘤转移 关键词:杀死局部肿瘤细胞 缺点:后遗症较多 关键词:杀死肿瘤细胞 缺点:副作用大 关键词:抑制肿瘤生长 缺点:杀伤力较弱
3.血管生成抑制剂。
肿瘤血管生长速度可达正常血管的200 倍,已知正调节因子有VEGF(血管内皮细 胞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GF (转化生长因子)等10余种。
(1)循环VEGF抑制剂:阿柏西普(Zivaflibercept)、贝伐单抗。
(2)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可以 VEGF抗血管生成。
▪ 最新的研究显示,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治疗的有效性 受KRAS基因和BRAF基因状态的影响,突变型的KRAS 基因和BRAF基因无需EGFR接收信号能够自动活化该通 路并启动下游信号的转导,因此只有野生型KRAS和 BRAF基因的患者才能从抗EGFR的治疗中获益,而突变
型的患者则不能。因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推荐在使用抗EGFR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之 前,先对患者进行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
4.细胞分化诱导剂。
恶性肿瘤由于基因调控异常,导致成熟分化 障碍。目前研究最深入的细胞分化诱导剂是维A 酸类:全反式视黄酸ATRA、9/13-顺式维A酸。该 类药物可激活维A酸核受体(RAR)蛋白,使之 与特定DNA序列基因调控区结合,从而调控特定 基因的转录活性,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
5.其他
分子靶向
针对肿瘤细胞里面的某一个蛋白家族的某 部分分子,或者是指一个核苷酸的片段, 或者一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原理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 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 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把治疗 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 组织或器官内,而尽量减少对正常细胞、 组织或器官的功能的影响,从而提高疗效、 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是通过直接激活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激活 补体途径或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对抗膜介导的生长控 制作用。
(1)抗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美 坦生T-DM1
(2)抗CD20、CD30抗体:利妥昔单抗、Adcetris
(3)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西妥昔 单抗、帕尼单抗
(4)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贝伐单 抗
(1)雷帕霉素靶点(mTOR)抑制剂,阻断 细胞周期G1向S进展,用于治疗晚期肾癌、 乳腺癌。依维莫司。
(2)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治疗多发 骨髓瘤等。硼替佐米。
(3)BRAF突变抑制剂,达拉菲尼、维罗非 尼。
(4)肿瘤代谢底物靶点,碘131治疗甲状腺 癌。
等等。。。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BRAF基因位于人染色体7q34, 是Ras-Raf-MEK-ERK信
(5)抗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抗体:Ipilimumab 晚期恶黑
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是促成蛋白质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的一种
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分化、增殖方面有重要作用。 (1)以Bcr-Abl 融合蛋白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CML):伊马替尼(c-Kit、PDGFR)、尼罗替尼、达沙替 尼。 (2)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19.21外显子突变的EGFR基因):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阿帕替尼。 (3)ALK基因重排(最常见的是 EML4-ALK 易位 )可见于 约 2%-7% 的 NSCLC, 启动了间变淋巴瘤激酶通路,抑制药 物:克唑替尼。 (4)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阻断VEGF/RAF/MER/ERK介 导的多信号转导通路:索拉菲尼(多吉美)、舒尼替尼,用 于晚期肾癌和肝癌。
关键词:破坏肿瘤生存环境 缺点:手费术用或昂化贵疗、,生操物疗作法有联难合度 关键词:抑制、破坏肿瘤 缺点:费用昂贵 关键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缺点:科研阶段
靶向治疗层次
器官靶向
针对某个器官,例如某种药物只对某个器 官的肿瘤有效
细胞靶向
针对某种类别的肿瘤细胞,药物进入体内
后可选择性地与这类细胞特异性地结合, 从而引起细胞凋亡 。如:40年代用碘131 治疗甲状腺癌。
高特异性
高亲合力
理想的靶向药物
高通透性
高同源性
高稳定性
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对比
传统化疗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
作用靶点 DNA,RNA或蛋白质 特定蛋白分子,核苷酸片断
选择特异性


治疗效果
差别很大
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 消化道和造血系统
少有,但独特反应
靶向治疗药物分类
1.肿瘤细胞表面靶标的单克隆抗体。
号转导通路重要的转导因子,主要通过有丝蛋白激酶通 路中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来发挥作用,该酶将细 胞表面的受体和RAS蛋白通过MEK和ERK与核内的转录
因子相连接,启动多种因子参与调控细胞内多种生物学 事件,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BRAF在结直肠癌 的高、中、低分化中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明显,肿瘤分化 程度越低,BRAF阳性表达率越高。
肿瘤分子靶向诊疗基本程序
取材
手术活检、穿刺活检、镜下取材、抽 取积液收集体液脱落细胞等。
检测,确定肿瘤靶位
分子靶点检测肿瘤标志物
用药治疗
分子靶点检测方法
▪ 免疫组织化学(IHC) ▪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显色原位杂交(CISH) ▪ Southern印记杂交(Southern blot ) ▪ PT-PCR,Realtime PCR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