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PPT课件

12
13
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疑问
• 时点、时段怎么算
14
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疑问的回答
• 参见P116,“IIHAI-5 医院感染现患率” • 参见P119,“IIHAI-6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 质控指标前提
– 需要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或者现患调查 – 产生以下过程数据:
• DEHAI-1住院患者标识符 • DEHAI-6入院日期时间 • DEHAI-7 出院日期时间 • DEHAI-9 入住病区代码 • DEHAI-10 入病区日期时间 • DEHAI-11 出病区日期时间 • DEHAI-64 医院感染日期时间 • DEHAI-67 是否新发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解读
1
大纲
一. 收集和梳理问题 二. 质控指标制定说明 三. 指标逐一解读
2
收集到的典型问题
• 发病率分母以前都是出院人数,住院人数怎么算?是不是
要替换以前的出院人数?
• 09年监测规范说明了以出院人数代替
• 有分子和分母,照样算不清楚
• 基层医院也要按照这个统计吗?
1. 监测的时点前移
– 在院的患者,而不是患者出院后
2. 关注风险
– 监测在住患者接触的感控风险,与以往基于统计需要的数据采集有差异
3. 例次等过程的计算
– 精准,关注例次数据,对每一次的风险监测
– 未来可以实时提取数据,而不是等到出院之后 – 住院人数是某时间段实际住过院的人,而不是出院后的出院人数替代
8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核心指标
• 1. •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
••2.••• 3. •
医• •院•感•染•现• 患• (• 例• 次• •)•率•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 4. •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 5. • 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 6. •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 产生以下过程数据:
• DEHAI-1住院患者标识符 • DEHAI-6入院日期时间 • DEHAI-7 出院日期时间 • DEHAI-9 入住病区代码 • DEHAI-10 入病区日期时间 • DEHAI-11 出病区日期时间 • DEHAI-64 医院感染日期时间 • DEHAI-67 是否新发医院感染
• 等培训通知、期待专家解读
• 看着简单,但是要求更高了
• 漏报率已经多年没提了,费时费力,需要每份出院病历查
看,怎样操作?
• 多重耐药检出 送检PCT也算使用前送检了吗?
• 儿童医院送检率超高
• 有具体指标的数据吗?没有参照啊
• 指标没法采?
3
对于给定集合A和集合B,若指标公式为Card(A)/Card(B),需 满足条件A⊆B。 Card(A)为集合A的基数,含义是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 • 以出院人数代替危险人群会造成统计中分子中的住院患者
由于感染很可能未出院,因此不在分母中,尤其是ICU病 区,可能存在同期新发感染人数很多,没有同期出院人数,7
•• •7.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8.•• 抗• •菌•药•物•治• 疗• 前• 病• 原• •学•送•检•率• • •
•• •9. • 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 1•0. •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 ••11. •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 •12. •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15
16
对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的疑问
• 要不要这个指标 • 怎么开展监测
17
对漏报率疑问的回答
•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监测靠人工报,才会有漏报率 • 若开展前瞻性监测工作,疑似院感病例都诊断了,
• 全院:确定时段曾住院的住院患者总人数,即同 期出院人数+确定时段末在院人数。同期一位住院 患者两次入院,全院住院人数计为2。
• 病区:确定时段曾住过该病区的住院患者总人数。 同期一位住院患者两次入院均住该病区,病区住 院人数计为2;同期一位住院患者一次住院期间多 次入该病区,病区住院人数计为1。
6
通用问题解答-住院人数P102
• 住院人数为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312-2009 式B.1),即观察期间所有住院接受医疗 机构治疗的住院患者人数。此数字等于同期出院人数+期 末在院人数;此数字也等于同期入院人数+期初在院人数。
• 医院感染监测质量控制指标集的各质控指标的计算中不再 以同期出院人数代替。因为使用信息化的手段生成质控指 标时首要前提是公式中的分子对应的患者集合在分母对应 的患者集合中,表示为:
通用问题解答
• 住院人数 (P102) • 住院天数(P103) • 送检率分子(P212) • 多重耐药菌(P67)
• 时间点
– 入院、出院、入病区、出病区 – 手术开始时间、手术结束时间 – 抗菌药物使用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 术前、术中用药时间 – 器械使用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 标本采集时间
4. 没有参考值
– 从现状出发,先反映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基于过程的数据,参考值从实际采集、 运行的数据中来,不是我们自己定
5. 不是所有的率都来自信息系统的自动采集
– 设置质控指标为管理服务,满足管理需要 – 依从率,客观实际但需要人做主观判断 – 漏报率,需要专职人员主动判断
5
通用问题解答-住院人数P102
•• •13. •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9
••
10
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疑问
• 住院患者总数怎么算 • 新发含义
11
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疑问的回答
• 参见P106,“IIHAI-1 医院感染发病率” • 参见P109,“IIHAI-2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 质控指标前提
– 需要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应逐步开展不依赖临床上报的 前瞻性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问题总结
• 某质控指标该不该有
– 如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的降钙素原 – 漏报率,院感科要不要了解全部散发病例
• 某质控指标怎么算
– 关注最多,希望明确分子、分母及计算细则
• 某质控指标怎么用
– 主要是监测采集,不单独使用 – 下一步再介绍怎么用
4
筛选指标的总的思路
从三十多个到13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