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内容】
城市功能分区
【学习目标】
1.说出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2.运用实例,结合模式图,分析历史、经济、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知道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学习过程】
相关调研
调查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其合理与否并提出修改建议。
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图像资料,体验其发展变化。
探究一:城市功能区
工业活动为什么会形成工业区?结合教材判断,目前工业活动主要集聚在城市什么部位?
探究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读教材图,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说明由市中心向城市外围分别形成哪些功能区?
2.社会因素主要影响哪种功能区的分化?试举例说明。
探究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以美国和欧洲为例,分析城市建筑景观的差异和成因。
课堂检测
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B.商业C.工业D.交通
2.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
3.商业区多位于()
①市中心②城市的外缘③街角路口处④交通干线的两侧
A.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
4.工厂企业寻求近河流、近铁路、近公路的低平地带进行布置,是因为()
A.生产产品种类的需要
B.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运输需求
C.生产工艺中消耗大量能源的需要
D.工厂、企业周围环境的需要
5.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
C.工业区、教育区、行政区
D.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
6.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7.城市中心对任何功能分区都具有吸引力,但吸引力最大的是()
A.工业B.商业C.住宅D.公共用地
8.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是()
A.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高
B.交通通达度越差,地租越低
C.靠近城市中心的用地,工业支付的地租最高
D.远离市中心,住宅支付的地租最低
9.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交通的通达度③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④收入与知名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我国许多城市新兴工业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下列哪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行政因素
11.市中心对商业活动吸引力最大的原因是()
A.易筹集资金B.地租最便宜
C.接近最大的消费群D.经营成本最低
12.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D.工业和住宅
13.从经济因素考虑,城市的各种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14.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1)—(3)题。
(1)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应属()
A.同心圆形B.扇形C.多核心式D.条、带状
(2)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3)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
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A.a B.b C.c D.d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内容】
城市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城市的定义。
2.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城市的定义。
2.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1.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
2.城市的基本特征:
(1)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2)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3)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学习内容】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几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2.理解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难点: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学习过程】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原因: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必须通过土地成本与经济效益的比较,在竞争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空间位置,从而形成了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检测反馈:
1.开封市中心马道街附近是著名的大相国寺,如马道街建设新商店,考虑历史因素,商店宜建成()
A.现代化的高层大商厦 B.低矮的宋朝平房
C.形式多样的仿古建筑 D.与相国寺相协调的仿古建筑
2.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需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
这是由于()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因素
3.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
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
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4.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
(1)写出图中字母A.B.D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区的名称。
(2)E是什么功能区?判断理由是什么?
(3)该城市地域结构大体符合哪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内容】
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难点】
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学习过程】
背景回顾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在空间上的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
3.城市基本功能区
二、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原因:原有土地利用状况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如、;城市功能分区并非一成不变。
(2)社会原因:各种社会集团的、、影响住宅的分化。
(3)行政原因:政府通过和,合理引导和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有可能促进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
(4)经济原因——地价。
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
1.差异
城市空间结构受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和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不同类型的城市、不同地域的城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规模巨大的大城市有一个或多个城市副中心。
而规模较小的城市只有单一中心,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一些地处农牧业地区的充当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小城市,则只有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几乎没有工业用地。
2.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不同,其空间结构也有巨大的差异。
工业城市的工业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往往划分成一个或几个大型工业区。
(1)商业金融城市的商业用地面积大,工业用地面积很小,甚至没有工业区。
(2)风景旅游城市的风景区成为城市空间的主格调,工业用地较少。
2.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1)沿江城市沿江狭长布局。
(2)山区城市沿山谷绵延扩展。
(3)平原地区城市则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练习:
1.从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分布特点,比较鞍山市与保定市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鞍山市是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用地面积大,有明确的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划分,界线清晰;而保定市位于平原地区,城市向四周拓展,城市中心主要是商住混合区,城区外围分布工业用地。
2.比较十堰市与宜昌市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十堰市位于山区,受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模小,且多沿山谷线性分布,城市形态破碎;
宜昌市沿长江狭长布局,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堆积的凸岸一侧。
3.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沿江城市沿江狭长布局,山区城市沿山谷绵延扩展,平原地区城市则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4.商业金融城市的商业用地面积大,面积很小,甚至没有工业区。
答案: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