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5]:“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6]。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7]。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徐,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耇[8],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9]。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0]。
”子南与子晳争妻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
犯惧,告子产。
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
唯所欲与。
”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
皆许之,子皙盛饰入,布币而出。
子南戎服入。
左右射,超乘而出。
女自房观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
夫夫妇妇,所谓顺也。
”适子南氏。
子皙怒,既而櫜甲以见子南,欲杀之而取其妻。
子南知之,执戈逐之。
及冲,击之以戈。
子皙伤而归,告大夫曰:“我好见之,不知其有异志也,故伤。
”子产论政宽猛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①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②人于萑苻③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⑨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④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施之以宽也。
‘毋从⑤诡随⑥,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平之以和也。
又曰:‘不竞不絿⑦,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⑧。
’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里革断罟匡君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②,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③。
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④。
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⑤。
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⑥。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⑦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⑧!是良罟也!为我得法。
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⑨师存侍⑩,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1]”君子食无求饱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贫而无谄“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人皆有兄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
”子夏(注:卜商,字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②,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贡问政君子有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
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3)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4)重有忧(5)者。
”而曰(6):“然。
昔者吾舅(7)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12)也?”曰:“无苛(8)政(9)。
”夫子曰:“小子(10)识(11)之,苛政猛于(13)虎也。
”嗟来之食齐大饥⑴。
黔敖⑵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⑶之。
有饿者,蒙袂⑷辑屦⑸,贸贸然⑹来。
黔敖左奉⑺食,右执⑻饮,曰:“嗟⑼!来食!”扬其目⑽而视之,曰:“予⑾唯⑿不食…嗟来之食‟⒀,以至于斯⒁也!”从而⒂谢⒃焉,终⒄不食而死。
曾子⒅闻之曰:“微与⒆!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攘鸡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日:每天)攘(攘:偷)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道:行为)。
’曰:‘请损(损:减少)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如知其非义,斯(斯:那么)速已矣,何待来年?佝偻承蜩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ó,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庄子妻死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
杂乎芒忽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周贷粟⑴庄周⑵家贫,故往贷粟⑶于监河侯⑷。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⑸,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⑹,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⑺焉⑻。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⑼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⑽哉?’周曰:‘诺!我且南游⑾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⑿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⒀!”掩鼻计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甚悦之。
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于王。
衣服玩好,择其所欲而为之。
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
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夫人知王之王不以己为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
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
”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
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之也。
”王强问之,对曰:“顷常言恶闻王臭。
”王怒曰:“劓之!”夫人先戒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从命。
”御者因刀而揄刀而劓美人。
玉卮和瓦器堂溪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
”“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
”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
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昭侯曰:“然。
”昭侯闻堂溪公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寝,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棘刺母猴燕王好微巧⑴,卫人曰:“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⑵。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⑶。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⑷。
”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⑸,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⑹,视之晏阴之间⑺,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⑻:“臣为削者也⑼,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⑽,而所削必大于削。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
”王曰:“善。
”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⑾?”曰:“以削。
”王曰:“吾欲观见之。
”客曰:“臣请之舍取之⑿。
”因逃。
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⑴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⑴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⑵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⑶之操⑷,更(gèng)⑹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⑺穷其趣⑻。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⑼!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纪昌学射甘蝇①,古之善射者,彀弓②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③,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④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⑤,以目承牵挺⑥。
三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氂⑧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⑨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⑩:“汝得之矣!”国氏为盗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桓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
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
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桓,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山鬼(1)若有人兮山之阿(2),被薜荔兮带女罗(3)。
既含睇(4)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5)。
乘赤豹兮从文狸(6),辛夷车兮结桂旗(7)。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8)。
余处幽篁(9)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10)兮山之上,云容容(11)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12),东风飘兮神灵雨(13)。
留灵修兮憺忘归(14),岁既晏兮孰华予(15)?采三秀兮于山间(16),石磊磊(17)兮葛蔓蔓(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