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大气运动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三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3.3 大气的运动规律【思维导图】【核心突破】考点一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考例导悟】例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的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区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干精讲】1.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有关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综合分析,如上例中,丰雪年膜上积雪较多较厚,白天射入膜内的太阳辐射弱,全天散失的地面辐射少,保温作用强,故膜内平均温度的日变化小。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明确区域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状况、沿海洋流性质,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陆地上某地气温重点分析地形因素:海拔、坡向;有时还需考虑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或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等形成的局地气温特点。

【迁移应用】2018年12月29日,我国南部某地气温骤降,出现大雪天气。

29日该地地面没有出现积雪。

30日一早积雪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厚,眼前白茫茫一片。

下图是元旦前后该地逐日气温(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变化图。

据此回答1~2题。

1.12月29日至30日期间,该地温度特点表现为A.地面温度降低B.大气温度升高C.日温差保持不变D.不会出现逆温2.图示期间,该地大气能见度最好的一天是A.12月29日B.12月31日C.1月1日D.1月3日下图示意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单位:℃)。

读图回答3~5题。

3.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降水B.纬度、地形C.地形、季风D.洋流、纬度4.图中甲地所在区域,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海洋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显著D.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海洋调节作用小5.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B.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显著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

玻璃集热棚顶由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

据此回答6~8题。

6.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B7.“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A.晴朗无风的白天B.晴朗无风的夜晚C.阴雨多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8.集热棚内地面铺设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白天棚内温度B.降低夜晚棚内温度C.降低棚内昼夜温差D.降低棚内干燥度考点二大气环流与降水【考例导悟】例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右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 .植被覆盖率D .地形 【主干精讲】 1.降水的形成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其形成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汽、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降雨的特性取决于上升气流、水汽供应和云的物理特征,其中尤以上升运动最为重要。

因此通常按上升气流的特性将降水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四种主要类型。

降水的特征一般包括年降水量、时间变化(季节、年际变化)、空间变化(等降水量线分布)等方面。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 大气环流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主要的大气环流形势对降水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根据所给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确定其大气环流形势——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形式 对降水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地区气压带 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因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因上升气流为主,降水多 一般而言,赤道地区与温带地区属于多雨带,而副热带地区与极地地区属于少雨带风带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风带多带来降水;而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带往往较为干燥 盛行西风带控制的大陆中西部地区多降水;而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西部地区多干燥季风夏季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冬季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少大陆东岸地区,尤以亚欧大陆东部地区最为典型制,还是受季风影响,如上例中平顶山市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

在分析风带或季风对降水的影响时,要结合具体区域的海陆位置,盛行风或季风风向属于迎岸风还是离岸风,推知其能否带来大量水汽,再看有无山地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

(2) 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如下左图所示区域降水总体较少是因为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

(3)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如上右图所示(4) 洋流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如右图所示的图沿海地区年降水量仅有约50毫米,其降水稀少的原因有二:一是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于降水,二是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

(5)下垫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

【迁移应用】右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地区降水量南部少于北部的原因主要是A.南部纬度低,气温高B.南部受西风影响时间短C.南部处于山地背风坡D.南部受暖流影响较小3.冬雨率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率。

下列城市冬雨率最高的是A.巴塞罗那B.马德里C.巴伦西亚D.塞维利亚右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B.海陆位置C.季风D.地形5.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A.N地>M地B.P地>N地C.Q地>P地D.Q地>M地考点三气候类型【考例导悟】例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左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上右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上左图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低【主干精讲】1.气候类型的分析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右图思路分析: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 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 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特点来判定气候类型——“两特征”。

例如,终年温和湿润,温差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稀树草原景观反映热带草原气候;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3) 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上例中,③、④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别为高原高山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3.气候的描述方法(1) 描述气候特征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 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等。

(3) 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 描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昼夜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迁移应用】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多雨B.高温多雨C.寒冷干燥D.温和少雨2.该地最有可能是A.上海B.北京C.旧金山D.开普敦始建于百余年前的某城市位于9°N,下图示意该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描述符合该城市特点的是①炎热草都②热带春城③富氧大都④温润山宫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B.降水丰富C.海拔较高D.土壤肥沃考点四常见的天气系统【考例导悟】例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 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 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 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 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主干精讲】1.天气系统的判断方法高考试题中对不同天气系统考查时,大多以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呈现,正确判断所属的天气系统是重要的前提,常见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天气要素特征判断天气特征主要包括气温、气压、阴晴、风力、风向和湿度等,结合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要素变化特征,可以确定所属的天气系统类型。

(2) 根据等压线图判断在等压线图上,不同锋面类型可利用不同的气压形势或锋面符号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则可通过气压状况和风向等信息判断。

(3) 根据特殊的气象特征进行判断冷锋快速过境时,在春季可能形成沙尘暴,冬季形成寒潮、暴雪,夏季形成暴雨;暖锋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准静止锋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海洋上的气旋会带来强降雨,还会发展成台风(飓风);亚洲高压形成干冷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