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浓雾天气能见度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下图为广州市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右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
读图,完成2~3题。
解析: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进而削弱了太阳辐射,使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对能见度没有影响;太阳辐射的波长不会改变。
故选C。
答案:C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A.a<b<cB.d>eC.若e为0 ℃,则河流出现凌汛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3.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风的形成原理,从高压吹向低压区,可以推断a线气压值高于c 线,A项错误;从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向判断此区域是北半球,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即纬线方向延伸)的主导因素是纬度,越向北气温越低,d线气温低于e线,故B错;若e为0 ℃,则该河流有结冰期,但该河由高纬流向低纬(注入湖泊),河流没有凌汛现象,C错;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则图中河流注入湖泊,湖水只进不向外排出,因而盐分长期汇集,形成咸水湖,故D项正确。
第3题,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据其向东南移动可推断冷气团势力强大故为冷锋,且A地即将被该天气系统控制,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故C项正确。
答案:2.D 3.C4.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A.甲地晴朗,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及成因。
甲地位于冷锋锋后,阴雨天气;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多晴朗天气;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
因此C正确。
答案:C5.(2014·茂名市一模)读下图某地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A.属温带季风气候B.冬冷夏热,终年少雨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D.适宜大面积种植小麦解析:该地最冷月份气温在0 ℃以下,各月降水量均较少,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终年少雨;而降水量较少,所以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因植被为温带荒漠或草原,所以适宜大面积发展畜牧业。
故选B。
答案:B6.(2014·深圳市二模)霜期是指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之间的时段。
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甲、乙、丙、丁四地初霜分别出现在9、10、11、12月,则从甲地到丁地()A.霜期越来越长B.纬度越来越高C.终霜时间越来越早D.热量条件越来越差解析:甲、乙、丙、丁四地初霜分别出现在9、10、11、12月,说明四地纬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霜期越来越短,终霜时间越来越早。
选项C正确。
答案:C7.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下图,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解析:该区域位于45°N附近,为西风带影响区域,距海仅有180千米,但西部植被覆盖区与东部高原荒漠区紧邻,显示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巨大差异,所以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B8.(2014·广州市四校联考)副高西伸北进对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响很大,根据图中副高的位置可知,图中雨带的形成主要是由哪一种天气系统引起的()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反气旋解析:由图可知该雨带正位于长江中下游,为江淮准静止锋。
答案:C9.(2014·惠州市4月模拟)2013年9月22日,超强台风“天兔”登陆后移动路径如图所示。
当台风中心位于图示位置时,受其影响,惠州主城区被刮倒的树木最可能倒伏的方向是()A.向东B.向西C.向北D.不能确定解析:当台风中心位于图示位臵时,惠州位于台风中心偏西位臵,故主城区应该盛行偏西风,所以,被刮倒的树木最可能倒伏的方向是向东,本题选A。
答案:A(2014·珠海市期末)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最可能有几种气候类型()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11.图示的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由图可知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③为地中海气候,④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0.C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24分)读以下北半球某区域1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B地受________________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4分)(2)图中a、b、c、d四处风向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地;甲地比乙地________(选择填空)。
(4分)A.气压高B.风力大C.气温高D.湿度大(3)图中②地吹________风,近日,将有________锋从④地过境。
说明①地在锋面过境后,天气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8分)(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________(上升,下降)运动。
在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________地。
(4分)(5)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北方这一时期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分)解析:本题要依据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相关知识作答。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B地中心气压高,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第(2)题,北半球高压附近风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图中甲乙两地气压都在1 010 hPa~1 015 hPa之间。
甲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
甲地位于冷锋后,气温较低。
甲地位于内陆,空气干燥。
第(3)题,天气变化的描述一般从气温、气压、天气变化3个角度来说明。
第(4)题,冷锋中暖气团被迫抬升。
第(5)题,1月份,我国北方处于冬季,易出现沙尘暴和寒潮天气。
答案:(1)高(2分)干冷(晴朗)(2分)(2)c(2分,多选不得分)B(2分,多选不得分)(3)西南(2分)冷(2分)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任答2点,共4分)(4)上升(2分)④(2分)(5)沙尘暴(2分)寒潮(2分)13.(32分)读以下某理想大陆图和气候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其中(a)图为某地气温、降水月份分配图,(b)图为风向(气流)与河流流量示意图,(c)图为风向与雨量示意图。
(1)据图分析回答三地的气候类型:(a)是______________气候;(b)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它处在模式图中______(甲、乙、丙、丁、N)位置;(c)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
它处在模式图中________(甲、乙、丙、丁、N)位置。
(10分)(2)图示(a)(b)(c)3种气候类型中,对种植业发展更有利的是________,对畜牧业发展更有利的是________。
(4分)(3)(b)图河流为汛期时,它与(c)图都受__________(气压带、风带)控制,此时N地吹________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________时针,模式图中与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________。
(8分)(4)分析丙处气候分布规律及成因。
(4分)(5)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地区月平均气温________(大于、小于)0 ℃,降水量________(较多、较小)。
(4分)(6)假若黄赤交角变为0°时,模式图中气候类型可能不再存在的是()(2分)A.甲B.乙C.丙D.丁解析:本题要依据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分布等要素作答。
第(1)题,(a)图气温最低气温在0 ℃以上,气温高时降水较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图中受西风影响时,降水较多,气流下沉时,降水较少,属于地中海气候;(c)常年受西风影响,全年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气候。
第(2)题,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第(3)题,(b)河流为汛期时候,受西风影响,为冬季。
第(4)题,丙处为热带沙漠气候。
第(5)题,该岛屿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大于0 ℃,冬季西北风从海洋上经过,水汽较多,降水较多。
第(6)题,黄赤交角变为0°时,风压带将不再移动,因此以风压带移动为成因的气候类型就不再存在。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地中海乙温带海洋性甲(每空2分,共10分)(2)(a)(c)(每空2分,共4分)(3)盛行西风西北逆(反)甲(每空2分,共8分)(4)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陆和西岸。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每条2分,共4分)(5)大于较多(每空2分,共4分)(6)B(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