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空间设计
功能
使用顺序
/min
低
中
高
原则的使用水平
图12-1面板布置原则与作业执行时间的关系
9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三)总体作业空间的设计应依据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特点以 及人机关系。——“人-机”关系、“机-机”关系、“人-人”关 系
10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考虑作业空间时不能只局限于作业和周围场所组成的活动空 间,还需考虑是否适应作业者心理及行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除
的视区在低于标准线30º的区域里。
16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主要视力范围 1.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1.5º~3º。 2.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º。 3.有效视力范围,视角30º。 4、视力范围与被观察的目标距离有关。目标在560mm处最为适 宜,低于380mm时会发生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楚。 当观察目标需要转动头部时,左右均不宜超过45º,上下也均不 宜超过30º。
7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个体作业场所的布置应遵循四大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界面上显示器和控制器的整体布置要遵循功能原则和使用 顺序原则,具体元件的定位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和频率原则。
8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频率 20 平 均 执 15 行 时 10 间 5 0 重要性
13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度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者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的尺度范围 (3)确定数据运用原则 (人体设计原则,可调设计原则,平 均设计原则) (4)如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查找表选择有关数据 (6)如有必要,对数据作适当的修正 (7)考虑测量衣着情况 (8)考虑人体测量学数据的静态和动态性质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作业空间 人、机器设备、工装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 作业空间设计是指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对作业设备、对象 等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这主要包括了近身作业空间设计、个体作业场所布置、总体
作业空间设计等。
1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4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一)视野 (二)主要视力范围 (三)眼高 (四)视觉运动规律
15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视野
1、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60º以内的区域。 2、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º基准,则最大视区 为视平线以上60º和视平线以下70º。 3、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最佳观看展示物
17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眼高 1、立姿眼高的范围约为(1470~1750)mm。
2、坐姿眼高的范围约为(660~790)mm。
18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四)视觉运动规律
(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人 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 要准确得多。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3)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 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 (4) 两眼的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
1、作业空间 人、机器设备、工装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 作业空间设计是指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对作业设备、对象等 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这主要包括了近身作业空间设计、个体作业场所布置、总体作 业空间设计等。
2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1)近身作业空间
作业者在某一固定工作岗位时,考虑人体的静态和动态 尺寸,在坐姿或站姿状态下,为完成作业所及的空间范围。
4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3)总体作业空间 多个相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构成的作业空间。
总体作业空间设计不仅仅要考虑人与机器的关系,更要遵循生 产方式、生产工艺、物流路径等。
总 体 作 业 空 间 …
近身作 业空间 个体作业场所 个体作业场所 …
5
…
个体作业场所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2、作业空间设计
按照作业者的操作范围、视觉范围以及作业姿势等一系列 生理、心理因素对作业对象、机器设备、工具等进行合理的空 间布局,给人、物等确定最佳(合理)的流通路线和占有区域, 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广义) 合理设计工作岗位空间。(狭义)
的一般要求 (一)近身作业空间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操作活动空间还要满足心理空间、行动空间的要求,找出适合作
业的最佳作业姿势、作业范围、视觉范围。
11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作业空间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人体因素: 1、人体尺寸 2、人体视野 3、工作体位 4、人的行为特征
12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人体尺寸——人体测量学数据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活动空间和行动空间的尺寸设计。需确定动态或 静态的关键数据项目、适用人群、数据、应用准则。 即使是要完成一项简单任务,人体也需要某些部位运动,这 就要求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人在劳动时,人体空间位置与尺寸在 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动态测量。活动空间的设计就要依据动态数 据。立姿或坐姿眼高是作业空间设计中最常用的数据。
作业范围
作业活动空间 安全防护空间 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在人的静、动态尺寸基础上,还要考虑 作业特点、工作过程、作业姿势、持续时间、检修活动。人体 测量尺寸一般以我国成年男子的第95百分位为基准。
3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2)个体作业场所
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括设备等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 从人机界面的角度,人与周围的机器设备就是信息的输入输 出关系,因此作业场所的布置要保证人获得信息的快速准确和人 操纵机器的方便准确。
19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工作体位
(一)工作体位 1.坐姿 2.立姿 3.坐、立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