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第八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D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C.基础 D.物质基础A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 D.核心课C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B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C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B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D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D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A1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A.认识基础 B.关键C.核心 D.行动指南A12.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D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B1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A1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16.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C1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B二、填空题1.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____ _。
道德教育2.小学德育的鲜明特点表现为基础性和等特点。
奠基性3.小学德育主要由政治教育和 _____ 、_____等构成。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4.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_____ 和_____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5.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____ 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构成。
自我评价6.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 。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7.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_____ 的示范和 ____ 。
教育者学生中的好榜样8.陶冶法主要包括____ _ 、 _____ 和艺术熏陶等。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9.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_ 是基础,_____ 是关键。
知行1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 _____ 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实际活动11.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_____法,是对品德发展的____ 手段。
品德评价强化12.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 ___ __、批评惩罚和 ___ __等方式。
表扬奖励操行评定三、简答题l.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1)我国社会发展对小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简述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2)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3.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4.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调节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5.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法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4)陶冶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6.运用说服教育法进行德育要注意哪些问题?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7.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哪些问题?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8.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渠道或形式。
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
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四、论述题1.论述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知,这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行为过程巾顽强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德育过程就足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
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具有统一性,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
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儿童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终达到儿童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2.一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
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
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
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
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