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前训练题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前训练题

训练一:选择题1.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 s ,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C )。

A. 2,3 B. 2,1.5 C. 0.4,0.6 D. 2.5,1.52.系统的传递函数(C )。

A.与外界无关B.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C.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D.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3.以下关于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时间响应就是系统输出的稳态值B.由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组成C.由强迫响应和自由响应组成D.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4.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稳态偏差值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B. 稳态偏差值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C. 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D.系统稳态偏差始终为05.已知某环节频率特性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环节为(C )。

A.比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6.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如图所示,则系统包含(D )个环节。

A.0B.1C.2D.3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传递函数)7)(2(2)(--+=s s s s s G 则该系统(B )。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无法判断8.关于开环传递函数)(s G K 、闭环传递函数)(s G B 和辅助函数)(1)(s G s F K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B )。

A.三者的零点相同B.)(s G B 的极点与)(1)(s G s F K +=的零点相同;C.)(s G B 的极点与)(1)(s G s F K +=的极点相同;D )(s G B 的零点与)(1)(s G s F K +=的极点相同9.已知开环稳定的系统,其开环频率特性的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闭环系统(B )A.稳定B.不稳定C.临界稳定D.与系统初始状态有关10.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Ks s s s s s G +++++=2322332)(则此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C )。

A.K<0B.K>0C.2>K>0D. 20>K>011.闭环控制系统中(C )反馈作用A.以输入信号的大小而存在B.不一定存在C.必然存在D.一定不存在12.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信息的传递与交互)B.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相加C.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D.反馈是输出以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作用13.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取决于(D)A.系统的实际输出B.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的差C.输入与输出的差D.输入14.以下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B)_A.每个系统只能有一种数学模型B.系统动态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静态模型C.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好D.静态模型比动态模型好15.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t w 1.0)(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 )。

A.21.0s B. s 1.0 C. 21s D. s 116.关于叠加原理说法正确的是(C )A.对于作用于系统同一点的几个作用才能用叠加原理求系统的总输出B.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C.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系统D.叠加原理适用于所有系统17.设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s e s τ-+121,则该系统可看成为由(A )串联而成。

A.惯性环节与延时环节B.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与延时环节C.惯性环节与导前环节D.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与导前环节18.系统的传递函数(B)A.与外界无关B.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C.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D.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19.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e t w 2.0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 ) A.2.03)(+=s s G B.2.06.0)(+=s s G C.32.0)(+=s s G D.36.0)(+=s s G20.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7)(+s s G ,若容许误差为2%,则其调整时间为(B )A.8B.2C.7D.3.521.已知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4)(2++=s s s G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A ) A.0.25B.0.5C.1D.222.若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为n w ,则其有阻尼固有频率d w (C ) A.n w = B. n w > C. n w < D. 与n w 无关25.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为 (C)A.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98%的时间B.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时间C.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时间D.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98%的时间23.以下二阶欠阻尼系统性能指标只与其阻尼比有关的是(D )A.上升时间B.峰值时间C.调整时间D.最大超调量24.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法正确的是(C)A.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B.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C.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D.系统稳态偏差始终为025.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s s(s 500(s)G K ++=,则在单位斜坡述如下的稳态误差为(D )A.500B.1/500C.100D.0.0126.以下系统中存在主导极点的是(D)20)10)(s 4)(s s (s 4G(s) D. 1)1)(s 4)(2s s (s 4G(s) C. 1)4)(s s (s 4G(s) .B 4s s 4G(s) ..2222++++=++++=+++=++=A2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瞬态特性B.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稳态特性C.时间响应分析和频率特性分析系统都能揭示系统动态特性D.频率特性没有量纲28.以下关于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C )A.都是系统的数学模型B.都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C.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存在一定的数学变换关系D.与系统的微分方程无关29.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03)(+=s s G ,则其频率特性为(D ) )2.0(04.03)(04.03)(2.03)(2.03)(22jw w jw G w jw G w jw G s jw G -+=+=+=+= 30.已知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系统的型次为(C )A.0型 .B .Ⅰ型 C.Ⅱ型 D.无法确定31.以下系统中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B )0.1s)-s(11G (s) D. 10.01s 1G (s) C.0.01s 11G (s) .B 0.01s -11G (s)A ==+==- 32.一个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A )A.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系统输入C.系统的干扰D.系统的初始状态33.一个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C )A.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内B.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上半平面内C.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内D.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下半平面内34.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02s s 5s 103s 234=++++,则该系统包含正实部特征根的个数为(C )A.0B.1C.2D.335.已知系统的相位裕度为45°,则(C )A.系统稳定B.系统不稳定C.当其幅值裕度大于0分贝时,系统稳定D.当其幅值裕度小于或等于0分贝时,系统稳定36.对于二阶系统,阻尼比越大,则系统(B )A.相对稳定性越小B.相对稳定性越大C.稳态误差越小D.稳态误差越大37.一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则(A )A.相对稳定性越小,稳态误差越小B.相对稳定性越大,稳态误差越大C.相对稳定性越小,稳态误差越大D.相对稳定性越大,稳态误差越小38.所谓校正(又称补偿)是指(B)A.加入PID校正器B.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C.使系统稳定D.使用劳斯判据39..以下校正方案不属于串联校正的是(D)A.增益调整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校正D.顺馈校正40.增大系统开环增益,可以(B)A.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B.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C.降低系统的稳态精度D.加大系统的带宽,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41.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取决于(D)A系统的实际输出;B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差;C输入与输出之差D输入42.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D)A机床主喘定系统的控制论问题;B高精度加工机床的控制论问C自动控制机床的控制论问题D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控制论问43.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存在(C )、 A 执行环节 B 运算放大环节C 反馈环节D 比例环节44.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C) A 系统的经济性 B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C 系统的稳定性D 系统的响应速度45.以下关于系统数学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 只有线性系统才能用数学模型 B 所有的系统都可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表示 C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只能用分析法D 同一系统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进行表示46.系统的单位脉冲相应函数为w(t)=0.1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 ) A 21.0sB s1.0 C21sDs147.传递函数2312)(2+++=s s s s G 的零点、极点和比例系数分别是(D )A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1B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2C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1D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248.线性系统的单位斜坡相应为T t o Te T t t x /)(-+-=,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相应为(D ) A Tt e t w /1)(--= B T t Te t w /1)(--=C T t e t w /)(-=D T t e Tt w /1)(-=49.已知典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0.5,则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呈现为(C ) A 等幅振荡 B 发散的振荡 C 收敛的振荡 D 恒值50.要想减少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为(D ) A n w 不变 增大ξ B ξ不变,减小n w C ξ增大,减小n wD ξ减小,增大n w要想减少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最大超调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 A n w 不变 增大ξ B ξ不变,减小n w C ξ增大,减小n wD ξ减小,增大n w51.以下系统中不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B ) A ss G 01.011)(-=B s s G 01.011)(+= C 101.01)(-=s s G D)1.01(1)(s s s G -=52.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1)(+=s s G ,在输入)30cos(4)(o i t t x -=作用下的稳态输出为(B )BQD A )15cos(4)(o o t t x -= B )75cos(22)(o o t t x -= C )15cos(22)(o o t t x +=D )15cos(4)(o o t t x +=53.已知某环节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图唯一单位圆,则该环节的幅频特性为(B ) A 0.1 B 1 C 10 D 无法确定54.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6416)(2++=s s s G ,则其谐振频率为(C )A 4 B22 C 32 D 不存在55.已知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图如图所示,则该系统的型次为(C ) A0型BI 型CII 型D 无法确定56.系统ss G 01.011)(-=的奈奎斯特图为(B )57.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如图所示,则系统包含(D )个积分环节。

相关主题